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辞》的形式特点,与《诗经》相比有很大不同。它的句式中大量运用“兮”和“些”,其中“些”字只为《楚辞》所特有。《招魂》因“些”的通篇使用,而被称为“楚些”。“楚些”又因所具有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而泛指《楚辞》。其实,《楚辞》中的“些”字,主要集中于《招魂》的的第二、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仅最后用,第四部分属于“乱” (歌曲的高潮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楚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古老民族.楚民族长期生活斗争在共同的地域上,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作为根植于楚民族文化这块沃土上的《楚辞》“皆书楚话,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是我们考察楚民族特征的珍贵史料来源.本文根据《楚辞》所提供的史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以及考古学的部分材料,就楚民族的风俗习惯,作如下八个方面的考述.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楚漆器能具有如此独特的艺术特征,并取得辉煌的艺术成就?这种强烈的艺术冲动和欲望与当时的老庄哲学思想、屈原的《楚辞》有关系吗?如果有,这种关联性表现在哪里?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分析楚漆器的审美观念与艺术思想,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楚漆器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文化和精神的内涵,正是楚文化的集中体现,与春秋战国时代的老庄哲学和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所体现的精神和内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对楚文化的研究,近几年来已颇为学者所关注,而对苗族文化的研究,也渐为世人所注目。但对楚、苗文化内在的有机联系,却很少有学者作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笔者拟从楚辞着手,就楚、苗文化的亲缘关系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一、楚、苗民族渊源的共同性楚辞中充满了自尊自爱的民族感情,苗族史诗中也漾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楚、苗诗歌中所赞颂的民族先祖,却有着相当密切的亲缘关系。《离骚》开篇屈原曾自叙其身世:“帝高阳之苗裔”。抗日战争中,在长沙东郊杜家坡战国墓出土的缯帛书,也有类似的记载:“故……熊电祖出自颛顼。”又言颛顼有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风”“骚”并称,《诗经》《楚辞》历来被认为是代表着诗歌创作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大源流。然而,浪漫主义的《楚辞》为什么会发生在我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它和楚文化有什么关系?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说明,我以为必须从楚文化的审美结构谈起。近年来,地下出土的楚文物日益增多。它们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艺术珍宝,为我们研究楚文化的发生、发展及其特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我们研究楚文学  相似文献   

6.
《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中一篇缠绵绮丽的祭悼文辞,为晴雯寿夭后宝玉哀伤感怀所撰。整篇诔文仿写屈原楚辞,且受楚文化影响而作,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师楚”的典型代表。文中关于对芙蓉花神祭祀、引魂和送神方式的描写,以及渗透出的植物崇拜的宗教文化心理和“以悲为美”的情感审美观,都明显受屈原的辞骚艺术和楚文化艺术的影响,这也造就了屈原、楚文化和《芙蓉女儿诔》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孙常叙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楚辞·九歌》的文章,把《九歌》和所谓“庄蹻起楚分为三、四”及楚怀王十七年秦楚丹阳、蓝田两次大战挂起钩来,谓“楚辞九歌就是在丹阳败后蓝田战前,楚怀王为战胜秦军,祭祀东皇太一,命屈原而作的”①。《九歌》承王命作之说,  相似文献   

8.
楚骚证解     
讲读《楚骚》,对旧注有所未安者,求证于民俗、考古和古文献,间有所得,作《楚骚证解》,以就证于方家。 1.《天问》:“女娲有体,孰匠制之。”按:《天问》这一问,解者均失其原意,如王逸注: “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谁所制匠而图之乎?”(《楚辞章句》) 按:《天问》传言“女娲有体”,并未及“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的传说,增字解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界出现的对“老庄之学为楚学”的质疑,在全面系统地学术梳理后发现,从思想根源上看,占《老子》八十一章1/3多篇幅的老子道论,其受楚文化影响十分深刻:老子道论渊源于楚开国人物也是楚哲学开山人物鬻熊;老子以水喻“道”得益于楚文化的生成环境;楚文化的特异性成就了老子之道的特点,即楚文化“信巫鬼,重淫祀”的特点带给老子之道以极端的神秘性,楚文化的创新求变精神使老子之道具有极大的变化性.不论是从地域文化上说,还是从学派文化上说,乃至置于整个中华文化上看,“老庄之学为楚学”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谈話对第二人的敬称曰您,求之于古,如足下、阁下、台端等都入文言范围,惟周时的“子”字有点相象(詩大車郑箋“子者称所尊敬之辞”),但不限用于第二位。近研究楚辞、则二千年前,楚确已有专对第二位的敬称,惜东汉时已忘了,文人乃作出不切实际的解释(見下文),滋生許多枝节,楚人謂虎曰班,班固还曉得,入滇而转作波罗,班固的話,唐人已忘記了。又如楚些之名,词章家几于耳熟能详,而近年研究未聞証以方言;我們粤俗还有一句极通用的成語曰“灵些”(些呼去声,与楚辞同),“灵”即楚巫的通名,些系楚巫用語的語尾,今粤語呼灵些,足证成沈括梦溪笔談之說。粤人祖先一部由楚国迁来(見拙著五羊城故事),故至今犹保存在俗语。由是  相似文献   

11.
楚辞,是公元前四世纪在我国南部楚国出现的一种新的文体;相传楚辞的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地方色彩相当浓厚。下面,我们仅就楚辞中属于“楚语”的两个语气词“羌”与“謇”,作些探讨,以就正于专家和读者。 查朱熹《楚辞集注》,作为语气词的“羌”字出现十七例(另有两例,一是出现在张衡的《思玄赋》,一是出现在韩愈的《复志赋》,均不属于楚辞范围);“謇”字出现十二例。怎样理解楚辞作品中的“羌”与“謇”,古往今来,众说纷纭。例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 ,对于苏雪林先生的“楚辞域外文化论” ,我们应扬弃其具体的甚至总体的结论 ,而取其研究思想的合理内核。通过对出土实物的分析 ,笔者发现 ,古希腊罗马人的审美心理、审美趣味竟与楚国人十分相近 !而且整个“南方丝绸之路”上各地域、各民族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趣味都非常相似 !事实证明 ,比之中原文化 ,楚文化多了一道域外文化背景 ,这对于楚辞和楚艺术文化的研究 ,显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才训 《南都学坛》2011,31(5):47-51
种种迹象表明,楚文化已成为曹雪芹《红楼梦》创作的重要文化基石。无论是充斥于小说字里行间的悲情意蕴,还是曹雪芹在"以悲为美"审美观念指导下为小说所设置的悲剧结局;抑或曹雪芹在楚文化"女性中心观"指导下对宝玉"女儿"身份及其女性崇拜意识的一再强调;以及黛玉这一形象身上所流露出来的带有浓郁感伤气息的楚风流韵,都显示出楚文化所特有的审美情韵对《红楼梦》的多维浸润。  相似文献   

14.
《离骚》云:“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又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又云:“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脩”一词,《离骚》中凡三见。王逸注谓:“灵,神也;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谕君。”(《楚辞章句》)朱熹的说法同王逸基本相似:“灵脩,言其有明智而善修饰,盖妇悦其夫之称,亦耗词以寓意于君也。”(《楚辞集注》)清代楚辞研究者亦认为:“灵,善也;脩,长也。称君为灵脩者,祝其所为善而国祚长也。”(王夫之:《楚辞通释》)“灵脩者,大夫颂其君之词,即借以为称其君之词。”(王邦采:《离骚汇  相似文献   

15.
侗族称天为“mwnI”(闷),侗语谓祭天为“Iangh menI”或“xaI menI”。古代侗人相信“万物有灵”,祭祀对象繁多。其中对天、地和祖的祭祀为最重要,并且交织在一起。但祭天的民俗活动尤为突出,显示出“祭天为大”的宗教色彩。 侗族居住在湘黔桂毗连地带,很容易受楚文化的影响。祭天既是本民族原始宗教的表现,也是楚汉文化影响的结果。从甲骨文、《诗经》和《尚书》等先秦文献可知,天最早指与地对立的  相似文献   

16.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屈原:《天问》王逸《天问序》云,屈原“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圣贤怪物行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又《九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予兮目成。”据认为也是就宗庙壁画而言。壁画与楚辞,作为古代楚民族的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它们对同一源流同一背景的风俗、民情、思想、传说作了见证记录。“屈平诗赋悬日月”,楚辞赖有口笔相授而流传至今;然而“最是楚宫俱泯灭”,庙圯壁颓,薰销烬飞,当时的庙堂壁画究竟画了些什么,今人业已无法知晓。所幸与之形式相类,时代相衔的楚地帛画,解放后迭有出土,为我们研读楚辞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新佐证。  相似文献   

17.
张正明先生在近作《楚文化史》中,将楚文化的发展历程分为五期,即滥觞期、茁长期、鼎盛期、滞缓期、转化期。①本文对楚文化发展历程的考述,是按上列五期的顺序展开的。一、楚文化的渊源江汉地区是楚文化生长的温床,却并非其主源所在。新石器时代江汉地区的土著是三苗。《战国策·魏策一》记:“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先后诞生的大溪文化、屈家  相似文献   

18.
研究先秦楚文化,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学人各自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讨论和评述楚文化,成绩斐然。现在,我拟由探索“龙马”出发,以一斑窥全豹,试图对楚文化溯源清流,作多侧面观。同时,比较研究东西方类似文化现象,以开拓视野。一楚文化应该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楚子熊绎时代算起。《史记·楚世家》云:“熊绎当周成王之时。(周)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由此可见,熊绎是楚子国的始封者,自此正式有了“楚”的称谓。前此,这个由北而南的芈  相似文献   

19.
《楚辞·九歌》主旨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是屈原重要的作品,王逸等人认为<九歌>是楚国民间祭祀歌谣.分析<九歌>各篇的主旨,<九歌>所祀,主要非楚国一地之神,其神祗来源具有多样性,反映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密切关联性,以及楚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南朝梁人刘勰到近人梁启超、刘师培等都曾注意到楚地域环境与楚辞文学的关系问题。但诸多述说大抵属于直觉感悟或直接经验总结,未能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本文认为,楚地域环境乃是楚辞文学产生和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宋人黄伯思曰:“盖屋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入”((新校(楚辞)序》,见《宋文鉴》卷九十二)余始不论,仅就“纪楚地”“名楚物”而言,则楚辞文学不唯记述楚地风物,亦不唯于其诗作中表现楚地域特色而已,实际上,楚地域环境乃是楚辞文学产生和构成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