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俄国思想家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分析了英国文学评论家兼小说家戴维*洛奇的小说<大英博物馆在倒塌>的喜剧风格以及作家对小说喜剧性本质的独特理解在语言、文体和结构上的具体实现,从理论来源和创作实践两方面阐述了作家喜剧小说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鲁迅认为: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鲁迅小说本着这种喜剧的原则进行小说创作,他的《阿Q正传》、《孔乙己》、《高老夫子》、《肥皂》、《离婚》等小说,都充满喜剧感。他用喜剧形式撕破中国旧传统给予人们的愚昧、麻木、无聊的种种人生态度,心理习惯,在笑声嘲弄旧世界,以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人道情怀和科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莫里哀是法国十七世纪集编剧、演员和导演于一身的现实主义喜剧大师。他的喜剧艺术理论是他的创作实践和舞台演出的理论概括,是他与论敌在理论战线上斗争的产物。因而,他的喜剧艺术理论具有鲜明的革新精神、实践精神和战斗精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喜剧理论传统。莫里哀的喜剧艺术理论集中表现在《〈太太学堂〉的批评》、《凡尔赛宫即兴》和某些作品的序跋里。我们拟把这些分散的观点作一综合考察。不当之处,请批评。  相似文献   

4.
席勒一生没有写过一部喜剧作品,也没有一篇喜剧专论论文。他有限的关于喜剧的论述和阐发,却形成了西方美学史和文艺理论史上最为独特的喜剧理论和喜剧美学理论。席勒认为,从戏剧的题材和对象上来看,悲剧应该高于喜剧;然而,从戏剧的表现自由来看,喜剧应该高于悲剧。喜剧是美的心灵的表现,喜剧可以使人保持心灵的自由,喜剧使人趋向更高的目的。喜剧的目的一旦达到,就可以使得一切悲剧成为多余。席勒的喜剧理论和喜剧美学理论结束了古典形态的贬抑喜剧性和喜剧艺术的喜剧理论,让喜剧性和喜剧艺术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崇高的目的和伟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曹禺有着丰富的喜剧舞台经验和杰出的喜剧创作才能,同时他还就当代喜剧发展现状发表过诸多真知灼见,从而形成了曹禺关于喜剧本体、喜剧创作和喜剧表导演等方面的相关理论。梳理和探讨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曹禺的喜剧艺术和整体戏剧创作,而且对当下喜剧发展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晖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撰文《巴赫金对西方喜剧美学的理论贡献》认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及对拉伯雷的研究,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巴赫金的喜剧美学理论对西方传统喜剧美学有不少的突破与创新,他对美与喜剧本质的认识富于思辩色彩,突破了片面注重喜剧的否定性内容及伦理意义的西方喜剧美学传统,并将对喜剧的理论扩展到本体层面和认识层面;同时,他对喜剧的诸种范畴———怪诞、讽刺的分析也有许多创新,对西方喜剧的理论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徜摘)肖四新在《三峡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撰文《解救…  相似文献   

7.
王尔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位唯美主义大师,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小说、社会喜剧等多种体裁,但他的最大成就还是在社会喜剧上。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引发了国外众多学者对他作品的研究,而且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因为他是唯美主义思想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因而研究者理所当然地从唯美主义角度来研究他的作品,却往往忽略了王尔德的作品中还隐含着他那个时代的家庭伦理观念以及作者对此所持的态度。因此,本文就以他的四部喜剧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所蕴含着的家庭伦理观念,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其喜剧作品,丰富王尔德作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李渔的拟话本小说具有浓厚的喜剧氛围,作家和读者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皆能体验到一种重要的喜剧性情感,即旺盛生命力所带来的快感。李渔的小说情节多是沿着愕然大惊继而释然大悟这一基本轨迹一波波层出不穷、张弛相间的喜剧性节奏展现出生命力动态的持续平衡。他还凭借自身的丰富经验和机巧智慧,激发喜剧灵感和生命活力,使思维幻想化、趣味化,在设计与解决尖锐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展示出生命力的活跃与强大。李渔小说中的人情、事理又常以新奇为特点切入人们的心灵,充分调动读者紧张、兴奋的心理机能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和《围城》两部讽刺小说都自觉接续了小说喜剧性的传统,同时未忘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形成了悲喜剧交融的审美品格。但在构成小说喜剧性元素的丰富性方面,《围城》显然远远超过了《儒林外史》,在讽刺之外,充分运用了滑稽、幽默、机智等多种喜剧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作中,讽刺艺术的运用占有突出的地位,可说是形成他小说的艺术风格之一。鲁迅小说所反映的时代,可谓是悲剧的时代,因此小说也就很自然地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但鲁迅十分注意悲剧与喜剧因素的互相联结,互相渗透,注意  相似文献   

11.
杨少衡是近年涌现出的较为活跃的多产、实力派作家。他的小说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喜剧品性。这是他运用显性文本结构和隐性文本结构相结合的行文方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对小说人物的复杂内心展示的结果。事实上,他的文本已超越了情节和人物本身,是他对当下官员,乃至人类生存状况的客观展示。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呐喊》、《彷徨》具有强烈的悲剧性,也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但单独地作为悲剧或单独地作为喜剧,都不是《呐喊》、《彷徨》的最鲜明的特征,它们最突出的特征是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的完美融合。 鲁迅小说的这种艺术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呢? 鲁迅小说中最纯正的悲剧集中在以觉醒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作品中和以被动自守为特征的劳动群众悲惨命运为题材的作品中,鲁迅小说中最纯正的喜剧性作品在以卫道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作品中和封建权势者的人物形象的描写中,而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相融合的典范作品则是以不觉悟的下层群众为题材的作品。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他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能稔熟地运用各种现代小说艺术手段的中国现代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成功的运用悲剧艺术、喜剧艺术、意识流、象征等艺术手段,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特征,表达他启蒙的文学主张。他运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艺术手段,展示了传统文化支配下中国人无法逃遁的悲剧命运,对改造"国民性"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小说最显著的美学风格,是它焕发着一股勾魂摄魄的喜剧美。它主要体现在运用喜剧性很强的语言去创造喜剧情境、设置喜剧冲突,在喜剧冲突中刻画喜剧性格、塑造喜剧形象上,做到了三者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张天翼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作家,他的作品不仅以新颖的立意,扭转了曾很流行的革命加恋爱的描写公式和浪漫蒂克的文学风气,并以其独特的人物塑造方式和简劲犀利的文笔,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小说是写人的。悲剧、正剧。写典型,喜剧写类型,几乎是公认的观点。在欧洲,甚至一些塑造出典型的喜剧形象的著各讽刺家也抱有这种见解,莫里哀和果戈理便是如此。张天翼没有从理论上论述悲,喜剧的性质特点,但他认为凡是小说创作都是塑造人物、刻画性格的。这就从认识上澄清了讽刺文学非文学的观点。他说:“我最有兴味的,还是……性格”。“我要是告诉你,我现在有了一个题材,则其实这题材还是不完全得很,这只是说,  相似文献   

16.
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的互渗——铁凝小说的风格特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喜剧因素的互渗是铁凝小说的风格特征之一。这与铁凝对幽默的独特理解有密切关系。她主要通过反讽和荒诞手法制造喜剧性效果,但在喜剧的背后却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性。因此,喜剧品格和悲剧精神在铁凝小说中实现了统一。这包含了铁凝对生活本质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标志着铁凝对喜剧观念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三年,当我们接连读到陆文夫同志的小说《围墙》、《万元户》、《美食家》,为他所描绘的绝妙的人生讽刺图画忍俊不禁,为他作品中的幽默风格浑然天成、无懈可击而赞叹不巳时,自然地联想起他以往的一些作品。把陆文夫的一系列作品联贯起来思考,我们会感到,他的小说中那种喜剧美  相似文献   

18.
李渔是清初著名的喜剧理论家和剧作家。三百年来,由于他在戏剧理论方面的建树而闻名遐迩。其《闲情偶寄》一书,学术界曾作过多方面的论述。在其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剧理论中,令人瞩目的是对喜剧自身的一些基本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一整套合理的主张,成为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试图就李渔的喜剧创作理论作些探讨。李渔关于喜剧创作的理论和技巧,涉及的问题相当广泛,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第一,把新奇有趣的笑料、笑话,作为喜剧创作的素材。李渔生活的时代,舞台上不少带有迷信成分的剧目沉渣泛起。对此现状,他非常不满,愤愤不平地写道:“昔人云:‘画鬼容易,画狗马难。’以鬼魅无形,画之不似,难于稽考;  相似文献   

19.
别林斯基说过:“果戈里的《塔拉斯·布尔巴》既充满了悲剧的雄伟,又充满了喜剧性,这两种对立因素在这个人物身上不可分割地、完整地融合为一个统一的、自成一体的个性,你对他又是惊奇、又是害怕、又是好笑”(《别林斯基论文学》)。中外文学史上许多具有人民性的优秀作品,都往往把悲剧性和喜剧性融合在一起。关汉卿、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吴敬梓、果戈里、契诃夫等名作家的作品中不难找到这类例证。可以和这些文学大师们媲美的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他的部分小说创作,就有把喜剧性溶入悲剧的特点。特别是鲁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给喜剧下了一个定义,即“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从而与“把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相对。鲁迅的这种喜剧观,具体而深刻地渗透在他的小说创作之中,因而使他的许多小说具备着引人注目的喜剧性。我们研究这种造成喜剧性的喜剧手法,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鲁迅、学习鲁迅,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1 喜剧存在的前提是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如果反映于人物的身上,往往是表与里、言与行的不一致即“名”与“实”的错舛。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的:“剧中人物只有在自己并不严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