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民养老风险、策略与期望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了解农民养老风险、策略与期望的地区差异,有助于提高农村社会政策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利用全国10个省市35个行政村的千户农民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农民面临的养老风险、应对策略以及对养老的期望皆表现出显著的不同。不同地区在制定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社会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所在地区农民养老面临的主要风险、应对策略以及对养老的期望,使有限的农村社会保障资源为农民带来最大的社会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农民养老资源的最优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网络理论中的延伸——强弱关系理论和制度类型,把现有农村养老资源进行深刻剖析分类,构建一个系统的养老资源类别模型。依据农民的职业和农地关系把农民分为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民探寻农村各种养老资源的最优配置途径,有所侧重地推进各种养老资源的协调发展,从而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3.
“二元经济”与农村养老保障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城乡两种不同养老模式,指出我国农村养老方式变化滞后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动,农村养老问题日益迫切.最后结合国际上有关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从身体和心理健康、经济状况、社会参与、养老期望几个方面探讨我国老年人养老的突出需求和特点.对老年人家庭规模、成员构成、居住方式、子女状况等家庭养老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养老设施、社会服务等社会养老资源展开分析.研究发现:空巢家庭的老人已达47.53%;有12.54%的老年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失能老年人的孤独感问题和农村老年人的认知问题比较突出;老年人的经济独立程度提高,但城乡、地区之间的养老金差异较大;参与正式劳动就业的老年人比例下降而公益活动参与比例提升;我国老年人在享受老年优待、高龄津贴等福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养老设施或机构的覆盖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变迁使农村养老道德面临挑战并由此带来了道德问题。政府和社会在积极发展社会养老保障,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应通过多层面的道德建设,为农民养老提供丰富的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探讨身具"儿媳—女儿"双重身份的农村已婚女性在家庭养老资源分配过程中,如何在公婆与父母之间进行权衡.通过对山东省莒南县868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公婆与父母所获得的养老支持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更倾向于将家庭养老资源给予自己父母而非公婆.家庭资源的多寡对女性承担公婆与父母的赡养义务均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且家庭...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养老的特殊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民养老的特殊性在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别人照料的时间很短 ;生活费用很低 ,养老成本低。农村可以实行“养老田”制度 ,与养老金制度配合运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更健全、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民养老实施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一种或多种方式并用 ,不断向完全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来自山东省农村的调查数据,比较农村独生子女户父母和非独生子女户父母养老需求满足程度的差异。研究发现,相对于农村非独生子女户,农村独生子女户在家庭经济状况、子女经济供养、日常照料等方面存在明显弱势。应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注意处理"普惠"与"优抚"的关系,积极探索独生子女户老人集中供养制度,整合农村集体资源,弥补家庭养老能力不足,用足现有生育政策减少未来独生子女家庭数量规模。  相似文献   

9.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尝试 ,浦东新区城乡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符合其实际 ,具有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随着新区的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推进 ,如何尽快地并轨城市养老保障与农村养老保障 ,已成为政府职能部门需要抓紧研究解决的问题。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是浦东新区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行养老保障模式无法缩小城乡差距 ,因此 ,必须建立一个由农村养老保障向城市养老保障过渡的并具有可操作的平台 ,形成城乡阶梯式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养老资源供给变化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乾 《人口与经济》2005,(6):55-60,43
随着人口转变、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家庭资源和自我资源趋于减弱,而制度性资源仍较匮乏。政府应该通过经济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来调整农村养老资源的组合,即提高家庭资源和自我资源的供给,逐步增加制度性资源的供给,当前应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夫妇、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三类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既是养老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事实上,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程度偏低,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存在着种种制约养老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加快农村养老社会化发展的措施主要是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健全社会养老法律制度,社会养老与农业政策紧密结合,加大国家经济支持力度,理顺社会养老管理体制,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2.
赵小艳 《西北人口》2007,28(3):36-41
由于底部人口老龄化和顶部人口老龄化的双重作用,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而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在于健全的老年供养体系。虽然学者们对供养体系的子系统——资源系统、提供系统、供养模式各持其说,但是仍不能脱离家庭、社会、个人三者的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量混合供养模式。然而,我国正处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阶段,其老年人的制度供给、精神保障、经济效应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 ,在养老机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不同状况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条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尽管受到观念意识、经济条件、家庭情况的制约 ,但是走社会化养老的道路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从长计议应加强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 ,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入住需求  相似文献   

14.
传统西方社会经济理论将养老方式的变革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之间划上必然的联系。事实上 ,养老问题是一个与经济、文化、政治、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城市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的今日 ,政府应在保障和激励家庭养老方面有所作为 ,使家庭养老这一最为经济的养老方式在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发挥更为出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西家庭养老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家庭养老蕴涵的家庭养老模式与家庭养老方式两层涵义出发,深入地比较中西方在家庭养老模式与方式上的异同。并就目前我国家庭养老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了两种新理念下的家庭养老方式,即分居型的家庭养老与以家庭为依托的居家型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16.
王东  秦伟 《西北人口》2003,(2):27-31
养老问题是工业化的产物,传统社会的老人是不存在当今老人面临的所谓“养老”问题的。本文从家庭、经济、价值观和人口等四个方面对养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我国农村老人养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文君 《西北人口》2007,28(1):14-16
当前空巢家庭在城市和农村的大量出现,在中国家庭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而且可以说现在仅仅是才开始。空巢家庭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可以利用的养老资源极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的现状以及这类家庭的老人面临的问题,就如何实现其养老保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代际交换关系看,赡养老人是子女的责任,但是现代社会养老的道德基础动摇,传统约束力下降,养老纠纷、养老冲突激增。基于此我们提出反哺式养老储蓄制度的概念并进行制度设计。反哺式养老储蓄制度是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把子女赡养责任制度化、法律化、具体化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不仅是现代社会规范养老行为的需要,有利于推动养老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实行的法律依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面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前景,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老年公寓是住宅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契机, 广大房地产商应积极开发经济实惠、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环境优美的又具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老年公寓, 以此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家庭储蓄养老平衡模型构造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传统家庭保障变化及土地保障的“虚化” ,人们所依靠的传统家庭保障方式发生了变异 ,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个人储蓄养老上。问题是苏南农村居民这种储蓄方式是否能够承担起全部的养老生活费用 ?本文通过构造储蓄养老平衡模型来评估这种储蓄养老模式的养老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