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从其形成、基本特点和未来前景展望等方面研究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和未来;分析了回归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回归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健康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界定金融人才相关概念和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金融人才资源与开发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规划,从立法和政府层面、金融机构本身和金融人才服务市场等三个角度提出了优化上海金融人才资源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世界的视野来考察,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只有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并使用世界本位货币的发达国家城市才有可能成为区域或国际性金融中心。以这些条件来衡量,发展中国家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难度很大。中国必须在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对金融体系进行对内和对外的双重改革等前提下,选择适合的层级和区位构建国际金融中心,而上海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的条件。中国面临的是深层的体制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流动活性和惯性效应在一国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一国的投资流出或流入水平越高,该国的证券市场交易量越大,其金融市场越发达,该国越容易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反之,一国的资本流出或流入水平越低,其金融市场发展越迟缓,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难以形成和巩固。此外,前一期股票、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能够进一步促进当前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因此一国应该有效利用原有的金融基础,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惯性和溢出效应,进而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流动活性和惯性效应在一国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一国的投资流出或流入水平越高,该国的证券市场交易量越大,其金融市场越发达,该国越容易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反之,一国的资本流出或流入水平越低,其金融市场发展越迟缓,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难以形成和巩固。此外,前一期股票、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能够进一步促进当前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因此一国应该有效利用原有的金融基础,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惯性和溢出效应,进而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海建设功能型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国际金融中心主要模式及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关条件 ,认为上海应该建设成为“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依托、从制度设计上要服务于国内市场的功能型国际金融中心”模式 ,并提出了实现这些模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金融创新对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国际金融中心的"替代"转移方面.从理论角度分析,这种促进作用首先是由于金融产品自身的流动性特征所决定的;其次是信息流作用的结果.巴黎和都柏林金融中心的发展则进一步说明,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在金融产品和信息服务两个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并由此产生集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北京新兴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一是要利用其独特的信息中心优势,提升信息服务产业的竞争力;二是要通过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产品的流动性,并在创新中凝炼出特色,实现差别化经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香港回归后 ,经过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 ,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但没有动摇 ,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香港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是因为其拥有诸多的金融优势和雄厚实力 ,从对香港和新加坡的比较中 ,不难看出 ,香港在新的世纪里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以明显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金融外交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保护其海外利益的重要工具,中国近年来加强了金融外交,特别是周边金融外交。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经济新兴大国,中国怎样在国际经济高度一体化,美元一枝独秀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中保护国家利益就成为目前金融外交的核心问题。云南特殊的地缘优势使昆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了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国际金融的政治学角度分析,昆明区域国际金融中心怎样通过金融聚集,辐射,促使东南亚、南亚国家在与中国经济合作中形成高度依赖,从而破解地区大国领导难题,助力于中国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以及大周边战略。  相似文献   

10.
香港特有的内外部条件,中国、亚太和世界的发展铸就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对中国、亚太和世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九七后的香港,尽管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因素,但由于形成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保持不变,中国因素的强大影响以及亚太经济强劲发展的带动,我们有理由相信,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仅不会削弱,而且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柑橘国际竞争力动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波特的国际竞争理论为指导,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1992-2011年间我国柑橘产业国际竞争综合实力的动态演变以及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柑橘产业国际竞争力存在3个不同的分水岭:第一阶段是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以前(1997);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至入世前期(1997-2003);第三阶段是自2004年我国正式实施柑橘产业发展规划至今.研究发现,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宏观产业政策及微观经济条件变化是导致我国柑橘产业国际竞争力波动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建立柑橘产业质量可追溯体系和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发展规模经营,进一步落实柑橘产业规划,从微观和宏观2个方面提高我国柑橘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组排序和平行数据回归的方法对中国上海股票市场流动性溢价现象是否存在“规模效应”进行了检验,并且对按行业分类的子股市是否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的“规模效应”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在回归中,考虑了中国股市中牛市和熊市的区别,引入斜率虚拟变量进行回归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上海股市在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的规模效应;所检验的三个行业:纺织,机械和石油行业在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之间不存在流动性溢价的“规模效应”;牛市和熊市的区别对流动性溢价的“规模效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借助Wilcoxon秩检验比较11家ST与54家非ST化工企业之间在53个财务比率上存在的显著差异,筛选出能够较好反应企业财务状况的33个财务比率,利用因子分析方差最大化旋转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得出主因子得分,构建相应的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具有较高准确性的化工企业财务困境预警系统,发现企业债务状况、获利状况、权益增值能力对企业财务困境有显著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省和宁夏自治区的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村镇银行综合绩效最优,小额贷款公司次之,资金互助社最差。此外,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综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贷款市场占有率与绩效得分负相关,注册资本、最大股东股权比例与绩效得分正相关。建议针对三类新型机构的不同发展状况与经营特点来提升绩效,从而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受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普遍承受巨大的订单减少和财务压力。借用逐步回归原理,检验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以及影响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总体竞争力较弱,市场竞争结构是影响中国软件外包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提升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评价钢铁行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提出一种基于协整检验和量化回归分析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根据钢铁行业供应链的货币政策效力构建金融信用风险评价的统计回归分析模型,采用相关数据分析方法进行钢铁行业供应链的金融信用风险等价分析,结合社会融资结构模型构建循环经济下钢铁行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检验统计量,采用多元资产结构重组方法进行金融信用风险量化评估,采用回归标准差分析方法实现钢铁行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和量化分析,对评价体系的稳健性和置信度水平采用协整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7.
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人口实现脱贫。金融扶贫通过政府、金融机构联动,以“造血式”扶贫模式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5E审计理念,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5个角度,构建财政贴息金融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H县财政贴息金融扶贫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得出评价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航运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DEA模型中的C2R模型对中国2007—2010年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12家航运公司进行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收益分析,评价这些公司的经营绩效,从而为航运上市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供决策依据,也为投资者理性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分组排序和平行数据回归的方法对我国上海股票市场流动性溢价现象是否存在“价值效应”进行了检验,并且对按行业分类的子股市是否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的“价值效应”进行了尝试性地探讨。在回归中,考虑了我国股市中牛市和熊市的区别,引入斜率虚拟变量进行回归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上海股市在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的“价值效应”;所检验的三个行业:纺织,机械和石油行业在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之间不存在流动性溢价的“价值效应”;牛市和熊市的区别对流动性溢价的“价值效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可持续发展产业必须建立有机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发展关系。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指金融产业部门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利益的最大化及不断发展的过程。金融产业与真实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平等互利的产业经济关系。金融业应该按照产业发展规律进行经营管理。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在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金融资源,保证当代人对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实现金融产业的金融资源供需平衡和良性循环。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彼此建立良性循环的产业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