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嵩父子作为明代权奸人物的典型代表,在史传和明传奇中都有刻画。明传奇为了突出某一主旨或舞台效果,常常对一些人物形象进行渲染、夸张和变形,这种现象在严嵩父子身上尤为突出。在《鸣凤记》、《飞丸记》和《一捧雪》等传奇作品中的严嵩父子的刻画,虽然大都以史传记载为基础,但是为了渲染人物特点、突出舞台演出效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夸张、变形和虚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曲的妒妇形象及其疗妒剧旨许祥麟在中国戏曲史上,出现了一批以妒妇为其重要形象的剧目。早在元代即有李直夫所作杂剧《风月郎怕媳妇》,嗣后,在明初杂剧舞台上又出现了朱权的《北大王勘妒妇》。至汪廷湘创作《狮吼记》之后,在明清传奇舞台上又相继出现了无名氏的...  相似文献   

3.
在著名的传奇《牡丹亭》中,汤显祖精心塑造了一个颇为重要的人物——陈最良。学者大多说他是腐儒、老学究,是封建科举制的受害者。这一评论,看似有根有据,若仔细推敲,恐怕很难说是中肯的评价;最少,未免过于简单化、表面化。其实,只要我们分析陈最良在《牡丹亭》中的全部表现,就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一个相当特殊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麦克白》与《琼斯皇》作为不同时代的作品,其成功之处都在于对人物心里深刻细致的刻画,而这种刻画又使用了相近的艺术手法-人物心理的舞台外化,但这种手法的运用在两个剧本又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红楼梦》叙事结构的三重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在小说创作中,叙事结构模式的使命,在于替艺术形式的孕育提供土壤。一般来说,小说通过一个叙事结构模式所要把握的,是确立一个叙事中心点,这个点作为叙事结构展开的基点,控制着作品中的人物配备、事件设置、方式选择以及风格的形成。实际上,在叙事结构方面,《红楼梦》并没有完全打破传统的写法,而是在传统写法上的复合、变异和创造。如果说,《红楼梦》在叙事结构上比前人提供了新东西的话,那就是作者围绕作品的三个轴心,巧妙地把历史传奇、爱情传奇、宗教传奇的三大叙事结构模式交织为一体,从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多…  相似文献   

6.
天下夺魁的王实甫《西厢记》虽然名为杂剧,但几乎囊括元杂剧代表作品的《元曲选》及元明两代诸多杂剧选集皆不予收入,而明末毛晋编选的传奇选集《六十种曲》却收入此剧。这有必要重新认识《西厢记》的艺术体制。王实甫《西厢记》在创作时其体例当受到南戏(传奇)影响,在角色、人物演唱及结构等体例上,已呈现传奇化特征。但由于其仍用北曲演唱及具有题目正名,元人仍视其为杂剧。毛晋《六十种曲》的编选体例自成一体,收录王氏《西厢记》,应不是作为元杂剧的代表,而视之为与传奇有深厚的血缘关系,是传奇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编选体例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7.
关于《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意义与价值,人们已谈的不少了。本文想就《史记》中人物的悲剧美与司马迁审美理想的形成谈一些看法。一、关于《史记》中人物的悲剧美。悲剧美是美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涉及社会生活和艺术两个领域。在前一个领域,它是一种表现为特殊冲突状...  相似文献   

8.
<正> 世界古代戏剧舞台,是由富有迷人的艺术魅力的古希腊戏剧、宗教色彩浓郁的印度梵剧,以及绚丽多姿的中国戏曲等三大戏剧文化体系构成的.如今,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已悄然地退出了世界戏剧舞台,唯有比它们晚出的中国戏曲,仍然急管繁弦,异彩纷呈,在世界戏剧舞台上葆有其艺术青春.主题和内容,中国戏曲,涵盖京剧和各省地方戏曲360多种,拥有近50000个剧目,其中包括宋元南戏和杂剧,以及明清传奇等.800多年来,它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之中,形成了以高度的综合性、独特的虚拟性和严格的程式性为主要艺术特征,以歌、舞、道白为主要艺术手段,表现和体验相结合的戏剧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芙蓉屏记》是明代传奇小说集《剪灯余话》中的一篇作品。它是一篇公案小说 ,也是一篇爱情婚姻小说。它高超的艺术手法尤其是情节的设计和人物的塑造深为读者所喜爱。  相似文献   

10.
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冯亚光《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现实主义杰作。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在艺术成就上发展到《红楼梦》时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我国以往的古典小说,包括唐宋传奇、宋元平话以及明清长篇章回小说,都已注意到故事情节需要渲染铺张,或表示感慨咏叹...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奇是昆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之作.《牡丹亭》在清代昆曲工尺谱中的收录折数与具体出目,动态地反映了该剧在不同时期的演出频度、热度与戏曲史地位.各曲谱对《牡丹亭》原作的文字删减与改动,既折射出昆曲的场上特点,又体现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工尺谱中板眼与口法标记的不断密集,则是昆曲唱腔在传承过程中逐渐细化、规范化的具体表现.清代昆曲工尺谱中《牡丹亭》的文字删改与符号发展,均以文人传奇的世俗化为方向,最终服务于舞台,适应于普通观众.  相似文献   

12.
将唐传奇《周秦行记》置于和巴金的《复仇》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舞会以后》的比较视野中可见:《周秦行记》、《复仇》、《舞会以后》均为故事套故事结构,《周秦行记》叙事策略不同于其他二者之处在于:不仅构造了谈论话题的场所,而且由于特意忽略了时空差异,让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聚集在同一个时空中,讲述了若干个故事,从而产生了在某些方面可以按照现实中的感情、人情事理逻辑来接受,而在某些方面又似乎颠覆了现实逻辑的神奇蕴藉。此外,叙述者与人物塑造合二为一,叙述者在叙述和描写的同时也刻划自己的心理和性格,以及诗词入小说等方面,小说作者均有出色处理。《周秦行记》中的艺术现象在中外古今的叙事文学中都是非常珍贵而独特的,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以来,我国話剧舞台上呈現出一片令人欣喜的繁荣景象。《霓虹灯下的哨兵》《第二个春天》《年青的一代》《千万不要忘記》《丰收之后》等許多优秀的新剧目,在全国各地相繼上演。这些作品尽管內容不同,风格各異,但它們都洋溢  相似文献   

14.
《林海雪原》的现代传奇与写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0年代曲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与中国极其丰厚的传奇文学传统有很深的联系,它的文本结构、叙事方式、人物设计明显发生了向中国民间武侠、传奇小说传统审美口味上的倾斜与仿制,是现代革命的逻辑和传统传奇文学逻辑之间达成的妥协;由于《林海雪原》负载着政治宣传和非政治的娱乐两个功能,因此,对叙事文本的战争描写本着真与虚相结合的方法;《林海雪原》在文革中被改编成京剧《智取威虎山》,在基本保留原作传奇性背景的基础上,增强了现代革命京剧表演性成份,不过,为把《智》剧修改的更有"阶级性",原作中的江湖游侠的传奇色彩被换成充满阶级仇恨的内容,经过内容和程式的转换,传奇性与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真正结合起来。总之,从小说到样板戏,传奇被赋予不同的含义,遭遇了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人生实在像是一个舞台,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不同的剧目,所有的男人、女人都是演员,剧情的悲喜恨愁,很大程度取决于女人扮演的角色。 和所有的女人一样,30年来,我所扮演的第一个重要角色是女儿,父母在心中永远是至爱,但许多时候,我不愿将心底的秘密告诉他们。每年放假回家,我便脱去那饱浸着世态炎凉的外装,换上无忧无虑的  相似文献   

16.
马琳萍 《河北学刊》2015,(2):100-103
"代言"是戏曲与八股文共有的基本文体特征。在人物塑造上,以《香囊记》为代表的八股化明传奇对八股文的借鉴体现在"二重代言"上,即代言主体通过演员为剧中人物和经史中的圣贤两个对象立言。代圣贤立言,即是借八股文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戏曲中的人物塑造已基本上蜕变为一种说理方式而存在。  相似文献   

17.
罗贯中《三国演义》书成,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后通过清初毛伦、毛宗岗父子的整理和评点,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剧作者将其改编成各种戏曲,在宫廷、城市和乡村的舞台上频繁演出。京剧中的三国戏蔚为大观,这与《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密不可分,同时京剧三国戏又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可以说,京剧三国戏的艺术特征是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的双重影响下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传奇》文本中人物的内在特质 ,用男人、女人 ,遗老、遗少这样一般的社会学术语难以概括 ,“自我意识”的有无才是区分《传奇》文本人物类型的关键。《传奇》文本中有基本不具有自我意识的一类人 ;有正在寻找自我而内心苦苦挣扎的人 ;也有自我意识相对较强的人。某些中青年人也表现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而对现实的不同态度和对自我的不同把握 ,基本表现出了他们不同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9.
对比是文学描写 ,尤其是人物描写中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史记》人物描写中的对比手法极其丰富 ,摘取他人性格中的一点与传主进行对照 ,同一场面中不同人物之间进行对照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传记排在一起 ,从整体上形成对照 ,认识到人物的优劣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在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画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984年,在汉魏故都洛阳召开的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上,我曾提交一篇拙文《〈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载《〈三国演义〉论文集》198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意在说明诸葛亮是体现《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理想的人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在艺术上带有早期英雄传奇的特色。作者运用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