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试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沈阳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渤海大学、沈阳大学共五所高等学校的大学生价值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但踏实型仍居主流,功利型次之。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具有显著作用,并反作用于教学质量。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的现状,体育教学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鼓励人奋发向上,将身体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推广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校体育大学生情感教育认识的调查,发现情感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格塑造工作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找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锻炼热情,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能主动学和乐于学。情感发展是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之一,而体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必须承担起实施情感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大学时期的体育教育,是整个人生的关键环节,因此,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就能为将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终生受用。而师范大学生,不仅自身需要有良好的体魄,同时还应当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既能承担专业学科的教学,又能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为本班、本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对形体美存在的误区入手,认为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对大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他们真正懂得体育美、形体美、心灵美及内在、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从而使他们走出美的误区,成为当代有文化、有理想、有健康体魄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的人格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对大学生的现代人格养成至关重要。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培养。要以崇高的敬业精神感化学生;以灵活的教法启迪学生的思想;注意挖掘体育教学的思想内涵,利用每一个教学的环节,不失时机地做好书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解民族大学生对现行体育课教育处于什么样的心理认识 ,抓住他们内在的心理动机 ,了解他们对体育课程兴趣趋向 ,合理改变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为更有效的提高当前民族大学生的体育能力。让他们在高校体育教育阶段 ,学会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为今后在民族事务工作中 ,运用已有的运动锻炼的技巧、方法 ,获得健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 ,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而学生的体质则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理论与实践不完全一致等问题。同属高等教育的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生体育在性质、目标任务上的异同,既表明了两个体系发展方向不同,也显示出了二者有着教育功能的互补性。一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育人为本;二是要坚持竞技体育与大学生体育同步开展,促进普及与提高;三是要提升竞技体育树品牌,学生体育促发展。通过这些途径,从而达到教育目标、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与方法互补,实现高校竞技体育和大学生体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差,承受挫折能力不强。对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我国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大学生就必须身心健康、品学兼优,才能肩负起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的历史使命。本文在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滑坡的原因之后,提出了发展大学体育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应的对策: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化大学体育的执行力、优化大学体育课程和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大学体育教师、增强大学生对体育需求的自我意识、创造良好的体育与健康环境、加强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构建大学体育课评分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着重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横向评价,淡化甚至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纵向评价。根据高校体育教学应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这一思想,在充分论证体育评价在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的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大学体育教育应该作为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开端,而不是作为一个分量化的教学任务来完成;建立起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差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运动技能掌握,身体素质提高幅度,并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分内容的纵向与横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校体育创新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创新教学旨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运用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创新型方法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类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术,增强身体素质,培养良好品德.文章分析了大学体育创新教学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主要问题,并从创新大学生体育学习观念、积极开展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素质、全面改进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校体育创新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主体,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挖掘它们潜在的能力,信任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热爱学习的信念。遵循大学教学规律,把握科学的大学教学艺术,就能创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体育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学体育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创新型思维的作用,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但是当前创新性思维在大学体育的教学和训练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当前创新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和训练中如何发挥作用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大学体育课堂的大力渗透,感觉规律对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巧妙融入,加大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强化和拓展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等一系列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可以有效地激活和唤醒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优化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使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人才素质的优劣决定了人才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大小。面对工程教育中人才培养的新标准,人才素质的培养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大学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多元化的功能和作用,终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和是大学体育社会价值的体现。在大学体育教育模式的整合与建构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将大学生作为一个“产品”,以与专业、职业相关的身心素质为核心,在大学体育教育模式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中体现与工程能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元素,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文化的现代内涵,体育教学中的品格教育,体育活动与运动的协作性、规范性,对大学生创新意识、高尚情操培养,团队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培育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是我国体育师资的重要来源,他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体育教育工作质量的完成。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入学动机、学习兴趣和态度、对本专业的认知等方面对湖北省高师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展开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育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高校390名肥胖大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和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肥胖大学生体育态度基本处于低水平,极少甚至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提出在体育教学设计中应区别对待超重和肥胖大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其体育态度的认知成分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生体质呈连续20年下滑的状况,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则对防止学生体质下滑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分析学生体质下滑的主要因素,高校体育教育要抓住学生的关键时期进行体育教育创新:(1)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的理念,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全过程中;(2)把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精髓;(3)学生体质评价体系应体现法规性、科学性和导向性;(4)课内外体育有机结合是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目的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试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应从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身体锻炼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大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形成的阶段,也是体育能力掌握和提高的最好时期。因此,无论从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还是对学生进行体育观念的教育而言,大学体育教学都应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重点,以适应现代素质的教育、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将来生活的需要。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应该是所有高等院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