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中国当代草根慈善组织兴起于1985年,以广州市民办至灵学校、“辛文助学会”等组织的出现为标志。它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体制改革,“灰色地带”出现、弱势群体需求广泛、“草根力量”觉醒与国际慈善组织示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当代中国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的动向。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草根慈善组织的兴起,扩宽了当代慈善领域,救助了一批弱势群体,推动了志愿精神扩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对政府职能的变革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活动自明末以来逐渐发展升温,至清代乾隆年间日趋兴盛。这一时期江南地区涌现出一批乐善好施的慈善人物,尤以苏州彭绍升最为著名。他上承袁黄、周梦颜的慈善思想,关怀民生休戚,积极举办或参与各项慈善救助活动,成为江南地区著名的慈善家。其慈善思想和实践,对此后江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慈善事业发挥了重要影响。在清代江南地区的慈善谱系中,彭绍升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对城市社会组织化调控的需要,展开了对旧式慈善救助社团的改造工作。从1949年到1956年,旧式慈善救助团体经历了由短暂恢复、调整改造到完全消失的过程。旧式慈善救助社团的先天落后性以及其赖以生存的政治思想基础和经济社会空间的丧失,是这些社团走向消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翠  和鸣 《社区》2010,(4):26-2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民政爱心慈善超市”的数量位居兵团各师之首,率先在全兵团实现了团场、师直属企事业单位、社区全覆盖。全师“民政爱心慈善超市”累计接收社会捐赠物资价值360余万元,救助困难人口5万余人次。特别是建立在师部所在地伊宁市的、由花城社区管理的“民政爱心慈善超市”,更是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救灾经费和战争军费,历史上曾出现过以捐纳为主要方式的官府募捐、以佛教寺院为主的宗教慈善团体募资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救助,它们共同构成了传统慈善事业的主要经费来源.然而,就其捐献动机来看,以捐纳为主要方式的官府募捐建立在功利主义思想基础上、宗教慈善团体募资建立在宗教利己主义基础上、宗族救助建立在家庭伦理道德基础上.捐献动机的功利化和道德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晚清义赈的兴起源于从1876年开始持续四年之久的“丁戊奇荒”,在这次灾荒救助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颇具规模的灾荒救助组织体系和比较科学的灾荒救助运作模式,对于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向近代化转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慈善机构出现了新的转机,进而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社会慈善事业,主要表现在具有近代色彩的慈善理念的酝酿萌生和具有公益性质的慈善事业的初步扩展。但维新时期的慈善公益事业犹如昙花一现,没能获得持续的发展,直到清末地方自治运动蓬勃兴起后,曾受顿挫的慈善事业才得以复苏,从而为旧式善堂、善会向近代新型慈善团体的转换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7.
吴君 《中国农村》2007,(10):46-48
8月18日,河南省慈善总会发起成立的“爱心接力慈善助学基金”。要求受助学生签订“道德协议”。就业后。要回捐不少于受助资金3000元的慈善资金。使河南省慈善总会尴尬的是,他们从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学生中选出了400多名。但是最终签订“道德协议”的仅有7人。无奈之下,8月底。河南省慈善总会修改了“道德协议”内容。即使这样。截至9月3日。也只有13人签订了协议。 不管怎么说。从湖北襄樊5名贫困生因不知感恩被取消受助资格.到河南受救助学生签订“道德协议”。这些做法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受救助学子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社会救助有悠久历史,整体上是一种“伦理救助”模式。儒家以性善论为主流的人性思想和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道德心理,构成了传统社会救助的伦理道德基础。儒家以“仁”、“德”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以民为本”的政治伦理思想,“均平”的差等分配伦理思想,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无为”的政治伦理和“贵生”的生命伦理思想,以及佛教的慈悲精神,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重要补充。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是构建我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浅谈公立医院医疗慈善救助基金的设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医疗慈善救助基金的建立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解决目前公立医院欠费困扰、切实帮助弱势人群的需要;是顺应国际惯例,为慈善资金帮助医疗弱势人群搭建平台的需要;是解决民政部门实行的医疗救助基金医院无法受益的需要;也是树立公立医院良好的公益形象,为合法赞助提供渠道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基金建立的可行性和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了基金的建立、管理、募集等一系列设想。  相似文献   

10.
作为晚清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兴盛起来的带有浓郁民间信仰色彩的慈善救助组织,潮汕民间善堂在传统社会的功能更多地表现在慈善救助、参与地方公共事务以及满足民众的信仰需要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因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些慈善组织的功能也已悄然发生了改变。一方面,传统的慈善活动虽然仍在延续,但慈善救助的重点已经明显改变;另一方面,在继续从事慈善救助和满足民众信仰需求的同时,联系海外华侨、发展地方经济以及传承和延续地方民俗文化方面的功能也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11.
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实现了救助主体的多元化,提高了社会救助效果,是社会救助领域长期探索的议题。基于1980—2020年CNKI中文数据库中国内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论文数据,借助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软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根据所绘图谱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旨在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国内社会救助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发挥作用。结果表明:国内关于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研究主要围绕基础性研究、多形式参与、多主体协同机制、中外对比四方面开展。在未来研究中可从救助政策改善、社会救助研究方法与范围拓展、慈善组织系统化建设、国际比较四方面切入,以推动社会救助研究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2.
2011年6月5日,在省慈善总会举行的企业冠名慈善基金签约仪式上,正祥集团等四家企业签订了留本捐息慈善冠名基金协议。正祥集团再次发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设立1亿元人民币慈善基金用于慈善救助。  相似文献   

13.
京师警察厅是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城的官方治安管理机构,但其除了基本的治安警务工作以外,还广泛参与慈善救助工作。与传统的帝王时代不同,中华民国成立后,北京城的慈善救助活动几乎全部由政府接管,其中,大部分的慈善救助机构由京师警察厅负责。京师警察厅作为北京城最重要的官方救助机构,负责在寒冬给贫困民众发放棉衣、热粥,帮助其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在贫民救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网络公益众筹以其便捷性、可及性、延展性等优势激活了社会网络“差序格局”中的社会资本,为生活困难、深陷困境的个体提供了“弱有所扶”的防护线和安全网,但“互联网+”公益众筹中屡屡出现的诈捐、骗捐行为以致网络公益救助面临认同危机。文章从完善网络公益众筹的信息等级筛选机制、构建网络公益众筹认同性的参与效果评价机制入手,以轻松筹平台的公益众筹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估,提出嵌入式“互联网+”公益众筹信息等级的评估方案,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的制度安排以及完善慈善相关立法等治理对策,针对公益众筹中的诈捐、骗捐现象提出风险防范与危机消弭之道。  相似文献   

15.
慈善超市是社会救助的一种创新模式,政府的强势推动使之迅速普及,并兴盛一时。但普通民众对慈善超市运作的知晓程度较低,对公益慈善行动的实际参与不足,导致慈善超市“高调开业、惨淡经营、悄然关闭”。研究表明,只有立足于慈善超市的发展现状,以政策解读为逻辑起点,通过勾勒政策文本中慈善超市的发展蓝图,深入剖析阻碍慈善超市发展的现实阻力,才能寻找到激发慈善超市活力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大量士兵受伤,这些伤残士兵的救助成为英国社会的巨大挑战。英国政府在一战期间为救助伤残士兵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政府不愿意承担救助伤残士兵的全部责任。为救助伤残士兵英国民众踊跃捐款,同样英国慈善组织在救助伤残士兵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清代民间慈善活动可以分为个人救助、宗族救助和民间慈善机构救助三类,它们在其救助的动机、范围、条件等方面各有不同。它是整个清代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弥补了清朝政府社会救助能力之不足。相对于清朝政府社会救助而言,它具有注重救助的血缘性、地缘性和友情性的特点,这种特点表现在选择救助对象的优先顺序上,就是由亲至疏、由近至远。  相似文献   

18.
慈善的性质归属、目的范围及其公益标准是界定慈善的核心要素。慈善的性质在本质和终极意义上为民间事业,与传统社会保障制度迥然不同;慈善目的范围远远超越传统社会保障的范围,涉及到物质和非物质救助、支持的诸多领域;慈善必须符合公益的核心特点,即受益对象的公众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9.
以交通、通讯、新闻舆论等为典型代表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活方式传人中国后,它们或便利救济物资的调配,或加速救助对象的区域流动,或监督与制约救济事务的运转,或宣传与流播新型慈善思想等,从整体上对中国传统慈善活动的近代转型发挥强大的刺激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十二五”以来宁波各县(市)区公共财政和非政府(慈善)组织在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的实践,结合当前社会救助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为: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政府应顺应趋势、完善职责、健全法规、充盈财力,实现兜底保障;社会救助工作需要运用新技术,适应新形势,构筑新机制,实现专业化、组织化、科学化和精准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