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清朝统一台湾后,在对台湾原住民高山族(当时称番族)的政策中,除军事、政治、经济的统治政策外,在文教方面,也设立社学和学堂,努力提高高山族文化水平。当然,在当时时代和统治阶级的局限下,清朝对高山族的教化政策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文化的提高,促进了高山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台湾原住民高山族包括有平埔人和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卑南人、鲁凯人、曹人、赛夏人、雅美人等。他们过去处于较后进的原始生活,有本民族语言,但还没有文字,由于文化水平低,社会生产与生活一直处于较落后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2.
高山族是祖国统一民族大家庭之一成员,也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包括有平埔人和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曹人、排湾人、鲁凯人、卑南人、阿美人、雅美人等,现有人口约40万人. 高山族也是台湾岛上的先住民、土著民族,她的先民历史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3万年前的“左镇人”和1万5千年前的“东滨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有大坌坑文化、(?)山文化、凤鼻头文化、卑南文化等。进入历史记载以后,有三国夷洲人(山夷)和隋代流求人,唐代大陆民族及南洋马来亚、菲律宾人的迁入溶合。形成为明代东番夷和清代番族。这应是高山族的直接祖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高山族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固有文化、传统文化引起了民族学研究者的重视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高山族這個名稱是抗日戰爭勝利後才普遍採用的。當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統治達五十年之久的臺灣回到祖國懷抱,祖國人民就普遍地把長期居住在臺灣的少數民族統稱為高山族。在臺灣省一千萬左右人口中,高山族約有二十萬人左右,占臺灣省總人口的2%。高山族主要分佈在臺灣本島山地和東部沿海縱谷平原以及蘭嶼島上,分佈面積約占一萬六千多平方公里,相當臺灣全省面積的15%左右。高山族在臺灣省不同地區有著一些不同的稱呼,主要有泰耶爾、阿美斯、派宛、布嫩、朱歐、薩斯特和雅美等,此外,一部分住在平地的稱為平埔人。  相似文献   

4.
一 荷兰人与台湾高山族开始大规模接触是在1623年前后。1622年荷兰在第二次侵占台澎湖时,曾派出两艘军舰到台湾勘测港口;1623年又派山军舰到台湾探察情况,并在一鲲身附近建造临时城堡,当他们伐木筑砦时,目加瑠湾社的高山族平埔人约200余人曾予以袭击,荷人只好放弃筑砦,仓皇逃离。第二年,明将俞咨皋大败盘踞在澎湖的荷兰殖民军,收复了澎湖。荷兰殖民者余众2400人跑入台湾,在大员湾附近和赤嵌地方分别建起热兰遮城和普罗文查城,以巩固和不断扩大在台占领区;同时向占领区内的主体居民——高山族布道,利用基  相似文献   

5.
清代有关高山族平埔人习俗见闻的诗词,创作年代大致在康熙统一台湾(1683)至光绪于台湾正式建行省(1885)的二百多年间。作者多系天朝钦命的御史、巡抚、知府,或受命探矿、教谕、编修等公职,甚至有如丘逢甲这样被誉为近代台湾“诗界革命巨子”的著名爱国志士。他们在任职视事或公余游览期间,吟咏大量以“番俗”风情为题的诗词,不乏“清丽婉约,深得古竹枝之遗”的竹枝词。其中涉及社会形态、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宗教巫卜等,是研究汉化之前的平埔人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普遍采用的。当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被日本帝圆主义侵略统治达五十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祖国人民把长期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就称为高山族。在台湾一千多万人口中,高山族有二十二万多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圆台湾省的台湾本岛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岛上,分布面积约占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相当台湾全省面积的45%左右。此外也有散布在台湾本岛其他地区和大陆上的,在大陆上的高山族  相似文献   

7.
一、陈第是第一个接触高山族的学者高山族是台湾原住少数民族的概称,又称为台湾先住民、土著族或山地同胞,又分为平地山胞与山地山胞,现有人口约40万人左右,占台湾省总人口的2%。台湾高山族的先民,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后期3万5千年前的“左镇人”,以及1万5千年前的“长滨文化”主人,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三国时的“夷州人”(山夷)与隋代“流求人”也是高山族的先民。唐代,随着大陆移民的迁入,以及南洋群岛马来人与菲律宾人的迁入,与原来居民融合而形成为高山族,即明代的“东番夷”。  相似文献   

8.
高山族文学是祖国可贵的精神财富。她是高山族同胞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记录,探讨高山族的文学将能了解他们的历史、民族特性,并对提高高山族同胞的民族自信心,发展其民族文学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文学与历史一、高山族跟世界其他民族一样,古老的民族历史是用神话传达的。神话是高山族祖先  相似文献   

9.
陈第(1540——1617年)字季立,号一斋,福建三山(今连江)人,为明代名将、旅行家、诗人和古音韵学家。万历年间,他曾随浯屿将军沈有容赴台湾抗倭,亲历台南至高雄一带高山族村社,实地调查了高山族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写下《东番记》,为后世研究高山族及台湾各方面的历史情况,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此外,他在经学研究及诗词歌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台湾高山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本文对清朝统一台湾之后,在汉族和高山族共同开发台湾的高潮中,高山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性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清代是台湾高山族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1.
高山族是祖国台湾的先住民族,对缔造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对建设台湾保卫台湾作出巨大的贡献。汉族是后来从祖国大陆陆续迁居到台湾的,他们和高山族一起,胼手胝足,一起把台湾建设成富饶美丽的宝岛;同仇敌忾,共同抗击侵犯祖国台湾的外国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神圣领土。清代以前高山族和汉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据文献记载,按时代的先后,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从汉代到隋代,高山族和大陆汉族有了接触来往,汉族来到台湾,但高山族是开发台湾的主力。(二)宋元到明代,大陆汉族陆续迁入台湾,和高山族共同建设台湾,高山族也到大陆沿海活动。(三)郑成功时代,汉族大量迁入台湾,  相似文献   

12.
规训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它塑造了个人。规训教育的目的是以规训为手段,生产出符合制度需求的个体。日据时期,日本当局为了巩固其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在高山族地区设立日语传习所、"蕃人"公学校及"蕃童"教育所等,试图通过教育手段向台湾高山族灌输日本国家意识,改变高山族固有的语言及风俗习惯,生产出"驯服"的肉体,以服务于其殖民统治。日本殖民者操纵规训之术的意图不仅是达成肉体的顺从,更是通过重新建构高山族身体以达成对人的意识形态的教化及塑造。依靠国家权力的输入,透过教育对台湾高山族进行殖民统治,日本殖民者企图实现"同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祭仪,是我国台湾高山族原始宗教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迄于本世纪中叶,各种名目的祭仪仍然盛行在高山族社会生活中,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文化整体运作。因此,研究高山族祭仪,是了解高山族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以早年日本学者的调查记录、有关著作,以及我国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所提供的材料为据,试就高山族的祭仪形式、内容及其社会功能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皇民化"运动是1937—1945年间日本殖民者对台湾民众推行的一场旨在全面改造台湾民众身份的政治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殖民者主要从日语的进一步普及、宗教信仰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日本化及传统姓名的更改这四个层面对台湾高山族进行形塑。貌似文化同化措施背后所隐藏的其实是殖民者图谋通过外部的强力介入,从文化、身份和政治认同等方面对高山族进行全面改造的本质。通过"皇民化"运动的"洗脑"教育,不少高山族青年产生了虚幻的日本"国民"意识,甚而积极参加"高砂义勇队",充当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和炮灰。从长远来看,"皇民化"运动对高山族的形塑也埋下了少数人后来持"台独"错误立场的思想祸根。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史部》关于台湾、高山族的记述陈国强《四库全书·史部》关于台湾、高山族的记述,保存了有关古代台湾和高山族先民的资料,但其所载各地名,如岛夷、岱员、瀛洲、东等,均非指今日台湾。只有夷州,才是台湾古称。山夷、夷州民才是古代台湾的高山族先民名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系统分析台湾高山族祖先观念、宗庙、祭祀组织与祭仪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台湾高山族和大陆各族祖先崇拜文化的许多同质性因素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揭示了高山族传统文化与大陆各族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福建华安高山族传统舞蹈发展过程的分析,解释高山族人演出时对舞蹈的热情与日常生活中对舞蹈的疏离这一强烈反差,并用莫斯的“总体社会现象”观点来解释反差中不同面向的关系及其作用。以高山族舞蹈为主的文化展演,是在民族工作和对台工作背景下政治、经济、亲属关系、生计、审美、身体等各种关系的叠加和呈现。研究发现,不同力量在各种节点上对舞蹈发明或表达的意涵和关系,会成为下一次进行意义生产的前提而非否定的对象,通过展演将原本积累的意涵同时表达出来。本案例有助于我们在经验事实基础上反思各族人民在具体生活中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西门町夜市 在台北,西门町的夜市是出了名的。恰好,我们入住的旅馆就在其南缘的淡水河边。听服务生介绍,西门町这个地方,是台湾平埔人、外埠人族群聚居最早的地方。中日《马关条约》之后,日本人就特别留意这里,并将此地取名“西门町”。确实,这一带日本人留下的痕迹还不少。 晚上8点多钟,相约数人,到街面上去见识见识台北的  相似文献   

19.
明清台湾高山族衣饰文化功能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文化功能的角度, 探讨了明清台湾高山族衣饰文化的发展状况与特色。台湾高山族衣饰文化的演变, 充分反映了台湾高山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及自然生态环境, 主要体现了农耕—狩猎经济文化区域的民族文化特性, 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地方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台湾高山族的历史和文化,早就引起中外学者的注意。可以说,台湾是世界上民族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藏地之一。对台湾高山族的民族学研究,是我国民族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因而有关台湾对高山族民族学研究的现状,尚缺乏最新材料可资参考。笔者仅以手头所掌握的材料,就台湾高山族民族学研究的成果与经验及其所展示的新课题作一概述,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