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庆云 《学术界》2008,3(2):227-236
金毓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探索未能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实际上,他不遗余力地整理近代史资料,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力倡导民国史研究,成为此领域的开拓者;对中国近代史宏观体系进行探索,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建国后以高度热忱为近代史研究机构的建设献计献策.作为传统学人,金毓黻先生关于近代史研究的理念和实践,对于今天中国近代史的学科建设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时它的研究和探讨不但有助于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教学的开展,而且有益于对中国近代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其本质的把握。文章主要就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出现的两次有关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和讨论,进行了概述、分析和评价,目的在于通过半世纪以来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和讨论的回顾,促进新时期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 戚其章,山东威海市人.1925年生.1948年南京中央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毕业.1949年5月入伍,在军事院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50年代初开始专攻历史.先研究中国古代史,后改为中国近代史,重点是甲午战争.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4.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山之作",它具有以下突出的史学特征:以"近代化"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以外交史作为撰写该书的切入点;以"以史经世"思想作为统帅全书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197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时限已经确定为1840-1949,现代化史成为与革命史同样重要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上发展出时期史、阶段史和年代史,研究方法上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正迎来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有作为.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对侵略者的恨转变为对祖国的爱.要热情歌颂爱国人物,无情鞭挞民族败类,要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高强 《西部论坛》2001,3(3):70-72
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以往对满汉民族关系及其矛盾这个晚清社会客观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由于种种原因关于这方面的历史知识给学生传授得不多。这种倾向应予纠正,因为在《中国近代史》的课程教学中,满汉关系及其矛盾是不应也不可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争议问题指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进行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近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问题日益突出.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应以1949年为界,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1949年以后为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840-1911年为第一阶段,1912-1949年为第二阶段;中国现代史的下限应当定在2006年.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争议问题,广泛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国内外史学界所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应该从1644年(顺治元年)清兵入关那一年算起,一直到1911年(宣统三年)清王朝被推翻为止,凡十二帝,历时二百六十八年,这段历史叫做清朝史或清史。不错,过去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看,把从1840年(道光二十年)到1919年(民国八年)这七八十年的历史划为中国近代史。即使不把从1912年成立民国后的八年计算在内,中国近代史的头七十来年也还包括在清史范围之内。力了科研和教学的方便,把近代史部分特别突出出来,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如何确立中国近代史的体系,而且关系到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怎样评价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80年代以来,史学界就如何表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主要有八种说法。  相似文献   

11.
大凡对中国近代史有所涉猎的人,想必都知道一本名叫<中国近代史大纲>的小册子.其作者蒋廷黻(1895~1965),湖南邵阳人,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南开、清华两所名校.……  相似文献   

12.
试析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及其上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及其上限问题是属于中国近代史分期中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过去由于大家看法比较一致,所以讨论较少;当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关于中国近代史怎样划阶段和应用什么标准去划分阶段的问题。这个问题自胡绳同志于一九五四年首先提出来以后,诸说毕呈,百家争鸣,蔚为大观。现在,这一问题仍在继续讨论;但是,随着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 山东大学历史系徐绪典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尤长于义和团运动史和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研究。徐先生生于1916年,河北天津人。自幼生活在北京,喜爱英语、数学和文史,先后就读于北京师大附中理科班和文科班、燕京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是位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才思敏捷、英文和文史成绩俱佳的优等生。1940年7月,获燕京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学士学位,同时取得美国纽约大学文学学士文凭。同年9月,到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担任馆员,饱览了大量的文献档案,为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1945年起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燕京大学、中国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天津京都大学、齐鲁大学任教,主讲过中国语文、英文、西洋史、先秦史、隋唐史、目录学和中国近代史等课程。1951年9月调山大历史系,专门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和研究室主任、校学术委员、山东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现任山东大学九三学社主委、中国圆明园学术研究会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的朋友钟叔河主编了一套《走向世界丛书》,介绍我国近代史上的先进人物向资本资主义学习的事迹,为研究我国近代史立了大功,影响很好.但是,在这套丛书中,没有将近代史上走向世界的先驱,而且是农民阶级的代表人物洪仁玕编入,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也许是洪仁玕缺少像容闳、郭嵩焘、黄遵宪那样的直接介绍资本主义的著述,而只有《资政新篇》,单薄得很.然而,中国农民阶级走向世界,引进资本主义,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创举,恐怕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它的意义非凡,值得大书特书.下面,我们谨就这个问题,并结合史学界的某些认识,作几点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问题是解放后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界一直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讨论,是认识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也是合理地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行分期和建立完整的中国近代史体系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过去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主要侧重于从中国近代史的前半段(1840—1919年)的过程中去探讨,这样势必会割断历史,使有的问题找不到明确的答案。本文试图从完整的半殖民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在史学界很少专门性研究.本文从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刚进入近代转型期时社会经济方面所呈现的种种变化入手,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论述,进而论证中国近代史研究应该跳出原来的构架,多深入研究些转型期的各方面问题,以扩大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7.
<正> 1987年8月下旬,由湘潭大学召集的中国近代史体系体例学术讨论会在该校科研基地天子山举行。来自各地的80余名专家、教授及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现将其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中国近代史的体系和体例有的同志指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就是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其主要论据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冲击,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近代化的要求,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就是资本主义化的过程及围绕该过程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中国近代社会的两个主要矛盾是围绕着上述过程及斗争展开的:能否搞资本主义近代化,这是中国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能否独立进行近代化,这是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中国要近代化但不要殖民地化;外国列强要使中国殖民  相似文献   

18.
南京下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其特殊地位和影响的“窗口”地区。南京下关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在南京下关议定并且签署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代表性文件。南京下关又是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屈辱历史终点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张华腾 《殷都学刊》2001,(3):110-111
世纪之交的中国近代史著作、教材,急需革故鼎新般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的需要。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群众出版社1999年5月版,355万字)应运而生。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虽然是应公安部的要求,为公安部民警编写的一部通俗著作,但它代表了中国近代史著作变革的大方向,通俗的读本中隐含着严肃的学术性。是一部全新的中国近代史著作。笔者读后获益甚多,以浅陋之见,试作一评价。第一,全新的体例。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史,而…  相似文献   

20.
李砂砂 《阴山学刊》2004,17(5):88-90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和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李鸿章在近代中国创办的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对科举制度的批评及对中国传统教育改革等活动和思想,是符合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