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独秀未出席中共“一大”原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325-32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共计15人。为党的成立及党的其他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陈独秀却没有参加这次大会。结合已有史料,对陈独秀未参加中共"一大"原因分析如下:一、直接原因:公务繁忙;二、心理原因:对共产国际包办"一大"有意见;三、根本原因:对中共"一大"会议不重视;四、社会因素原因:回上海参加"一大"有一定危险性;五、权力因素原因:他不愿意放弃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 相似文献
2.
3.
4.
Wu Zhong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本文就谭平山“一大”前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和发展广东党的组织;创办学校、培养干部,建立工会组织,发展工人运动;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推动青年运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王志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8-71,76
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思辨缺席症"进行诊断,并开出了不同的"处方",但因多从宏观着眼导致可操作性较弱而效果不佳。从课堂教学的视角来把脉"思辨缺席症",抓住事物的可变性和病症的可疗性,从微观的角度针对课堂开出"去权威、培质疑、激思辨"的"处方"进行治疗,在大环境难于改变的情况下来微调小环境下的教学思维和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症状的消除提供了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进而彻底根治"思辨缺席症"。 相似文献
6.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
本文从中共“一大”的政治纲领、主要成员的思想觉悟及党的实践活动等方面论证了“一大”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驳斥了别有用心者认为“一大”时期中国共产党是知识分子政党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7.
郝桂敏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1):57-59
《小序》是《诗经》诠释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诗经》研究者都对此十分重视。然而,《小序》对《诗经》许多诗篇,尤其是对《国风》的解释,却是对《诗经》本义的歪曲。宋代学者对《小序》发难,也多半是由于《小序》歪曲了《诗经》的本义。“二南”原本无非是一些男女恋歌诗、婚礼赞歌、妇人思夫歌、祭祀歌、描写劳动场面的诗歌,而《小序》却把它们解释成赞美文王、后妃等人的诗歌,而赞美后妃的序占了“二南”的三分之二。“二南”之《小序》有维护周代宗法制的色彩,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二南”之序对诗歌本义的曲解,拉开了《诗经》经世致用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贾翠玲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6):122-124
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中共“延安时期”的研究非常活跃。为了给研究人员提供数字化的文献信息资源,提高科研效率,有必要建设中共“延安时期”历史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设对中共“延安时期”的研究和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经济和文化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开创了图书馆与专业研究人员合作,为重点学科和专业研究进行深层次知识服务的先例,对提高图书馆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袁尔纯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3):14-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经历了"一大"前后的艰难起步后,从"二大"到"五大",随着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渐趋全面、深刻和革命斗争的日益广泛、深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开始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断突破,逐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0.
张琳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1):87-9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活动的精神提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中共"三大"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刻的理论品质,即艰苦奋斗、勤俭朴实的乐观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实事求是、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建立统一战线重要法宝的创新精神;保持党群血肉联系的为民服务思想等。这些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磨难、追求真理的精神结晶,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12.
胡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22-126
1924年初开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陈独秀与国民党左派的一场大胆尝试的政治戏剧。这场政治合作是陈独秀的又一次政治历练,使他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充满矛盾心理与性情痛苦。这是一段值得反思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姜继为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4
陈独秀认为,健全的爱国主义应该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所爱对象为民主之国,值得去爱;其二是爱国方式符合理性,能顺应国家的形势要求;其三是爱国落实在私德之上,完善自我就是爱国。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朝霞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151-154,158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介绍与理解、对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问题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初步探索,虽然带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大钊走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程前宝贵的探索道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洪小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3):279-282
民主思想是陈独秀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甚至是贯穿其一生的主线。他的民主思想是不断发展演变的 ,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新文化运动时期 ,推崇资产阶级民主 ;第二阶段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主张无产阶级民主 ;第三阶段被开除党籍 ,民主观发生了某些量变 ;第四阶段是一生最后 4年 ,民主观有了质的变化。分析、探讨陈独秀一生民主思想的发展演变 ,对我们今天仍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奥普争霸是影响德意志统一运动进程的关键因素,在争霸斗争中奥地利最终于1866年战败,主要原因是:奥地利独立的大国政策使其更关心王朝利益,加之帝国重心东移,造成其日益偏离德意志的趋向:奥地利政治、经济上的落后状态使其逐渐丧失在德意志的优势地位;奥地利外交挫折。 相似文献
17.
王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5):20-22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中国革命的看法与当时的中共中央确有着一系列的分歧.笔者从分析陈独秀当时连续给中共中央及中共党员写的几封重要信件着笔,究其孰是孰非问题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奠基人之一,李大钊的伦理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伦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封建伦理道德桎梏下的徘徊到资产阶级伦理道德唤醒下的觉醒,再到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的确立等三个发展时期,从而奠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丽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92-96
陈独秀晚年是在抗战时期中度过的,在抗战初期,他关注抗战形势的发展,主张积极抗日,是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的爱国主义者,但是到了后期,他对抗日的态度却是悲观、消极、颓废的,最终被历史前进的脚步所抛离。 相似文献
20.
张湘炳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52-55
陈独秀之死带着甚浓的悲剧色彩,没有政府的褒杨,也没有社会的哀悼,客死异乡,冷落而孤寂,一些社会人士带着同情和惋惜之心自动捐资安葬,以示悼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