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生产力几“要素”探讨的较多,对生产力的本质问题却未作进一步的分析,而在理论上搞清这一问题,对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极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传统的观点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并把生产力规定为“二要素”、“ 三要素”.“要素”说意味着生产力要素本身还不就是生产力本身,它只能是要素,只有当这些被规定的生产力要素结合起来时才能形成生产力或被称之为生产力.照上述理解必然产生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把生产力与生产等同起来.不论是“二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还是“三要素”(再加上劳动对象),这实际上都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的要素,而这些要素的结合实质上也就是生产,而生产和生产力显然是不能等同的;二是,把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1988年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目前全国范内正面临着第二次“转轨”,因此,重新完整准确地认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我以为完全必要。 构成劳动过程的要素和决定生产力水平的因素 国内目前各种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在论述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的时候,几乎都援引马克思这段语录:“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但这种引证有三点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劳动过程的要素”被替换成“生产力的要素”;第二,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被替换成“劳动者”;第三,“简单要素”被固定成了对生产力要素的完整描述。下面让我们来分别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曾有学者对生产力的公式进行过探讨(注)。本文也提出生产力的三种形式:基本生产力、大生产力、飞跃式生产力。1.基本生产力。其公式:基本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基本”的含义是指构成生产力最基本的要素。没有这三要素,不可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劳动者使用以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才能体现出劳动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给生产力下定义:生产力就是劳动  相似文献   

4.
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中占有基础性地位。然而,迄今为止的生产三要素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是纯粹生产状态下构成生产力的三要素,以生产三要素为基础的厂商理论实际只是生产理论。而知识和制度是被经典生产三要素说忽视的两个无形资源要素;完整、准确的生产要素理论应该是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知识和制度在内的"五要素"说。  相似文献   

5.
<正> 一、研究状况 关于生产力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的问题,我国哲学界、经济学界已经讨论了好几十年,形成了不同观点的争论。考察近年来的各种观点与争论,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陈诚道、司庸之的文章提出生产力的三种形式:基本生产力、大生产力和飞跃式生产力。基本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基本含义是指构成生产力最基本的要素,没有这三个要素,就不可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大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管理。“大”的含义,一是相对于基本生产力而言;二是相对于经验管理的作用而言,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管理不再是经验式的,而是科学的、理性的,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被引入生产力中。飞跃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资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十三大文件的重要内容。在广泛开展生产力标准的学习和讨论中,我认为必须具体全面深刻地理解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有哪些要素?由于以经典作家的不同论述为据,因而学术界长期以来就有两要素与三要素之争,现在又提出诸要素的见解。我赞成诸要素的见解,但认为基本要素是三个: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此外还有科学技术、劳动组织、管理方法等要素。众所周知,生  相似文献   

7.
<正> 生产力当中究竟应包括哪些要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说:“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从事社会劳动实践的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见该书262页)毛泽东同志则主张,生产力就是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毛泽东选集》五卷317、319页)。我赞成把劳动对象排除于生产力之外。为什么说劳动对象不属于生产力范畴呢?这得从生产力的定义说起。一般都承认,生产力就是人们同自然界作斗争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或者更具体地说,生产力就是人们以一定的生产工具为手段作用于各种不同的劳动对象以创造物质财富(主要是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生产力是为主体所直接具有的。换言之,它是直接依赖于主体  相似文献   

8.
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要素?由于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了所谓“二要素”论和“三要素”论。最近,骆耕漠同志在《江汉学报》上发表一些主张三要素的见解,从他的论证中得到了很多启发。这里,谈谈我自己粗浅的三点看法。第一,判断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要素的根据应当是什么?“二要素”论者认为劳动对象不是“社会控制自然界的尺度”,不是“经济时期划分的标帜”,于是排斥它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我认为判断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要素的根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生产力的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无一不是同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他改造自然界的实际能力;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的进步程度,更是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密不可分的;即使在劳动对象中,也处处凝结着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即使它越来越广泛地被挖掘和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它在生产力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在现代生产力中,科学技术是最活跃的因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只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外在条件;而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才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内在条件,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才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一、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企业具有活力,是指社会主义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种旺盛的生命力的源泉在于企业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企业职工是企业生产过程的主体,是首要的生产力,从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来看,劳动者是三要素中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结合起来的要素,所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者积极性的高低,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由生产者、生产手段(或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结合而成的。”这种观点被称之为“三要素说”。大多数经济学家持这样的观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由生产者和生产工具两要素结合而成的”。过去于光远先生是主张“二要素说”的。其理由是,讲社会生产力,首先要明确社会在与自然(更知情地说是“天然的自然”)作斗争中的能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梁云昌 《学术论坛》2006,23(4):12-15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要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知识成为生产力中独立的、第一性的、起决定作用的要素。知识正在极大地改变着生产力中的各项要素,它极大地拓展和扩大了劳动对象的作用和范围;信息、知识等人文资源成为最重要的劳动对象;知识成为劳动资料的轴心,劳动资料成为科学技术的物化形式,科学技术的研发水平和与其物化形式的劳动资料共同成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知识使得劳动者分化,知识型劳动者的质量、总量,才真正是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生产力要素的这种变革,要求中国走一条信息化、知识化、工业化同时发展的新型生产力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是整个生产力体系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其理由是:现代科技在当今世界的生产力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决定着生产的组织结构、方式,决定着产品韵结构、质量。而且左右着生产的发展方向,左右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速度。科技作用大于劳动者直接劳动的作用,无可置疑地是第一生产力。第二种观点则赞同传统的生产力定义及生产力二要素、三要素说,反对把科学技术看成是生产力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前生产力或元生产力,它与生产力体系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力体系,是对提高整个生产力体系的功能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因素。其理由是:①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之外,在科学实验中产生的;科学技术是作为一种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而非现实的生产力存在着;②在生产力体系内,劳动者才是具有决定作用的首要因素。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是劳动资料的创造者与劳动过程的承担者,离开了劳动者就没有人类  相似文献   

14.
凡主张实践的要素“包含着实践的目的、对象、手段、结果和实践活动本身”的同志,都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劳动过程的一段论述很感兴趣,并以此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曾说过:“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资本论》第1卷202页)但是,“劳动”不等于“劳动过程”——如果劳动就是劳动过程,已经“包含着”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话,那么,马克思对拉萨尔的批判,岂不成了多此一举,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由于科学技术渗透到影响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各个要素之中,并同各个要素结合、联姻,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科技渗透于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促使生产工具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解放巨大的生产力;科技渗透于劳动对象,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改变和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科技渗透于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素质,将科技转交成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渗透于组织管理,使科学管理成为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运筹性重要因素;科技渗透于法制之中,使法律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科技渗透于金融,强化科技与金融的联姻,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启动力的作用;科技渗透于国际社会之中,加快国际交流和合作,进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入依靠科学技术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产品论     
生产是劳动者运用工具,加工劳动对象,以获得产品的过程。把生产看作一个系统,它包含有两个因素:—是生产要素,指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能源动力、资金(资本)、技术、管理等;二是产品,即是一种产出或者说使用价值。没有生产要素就无法进行生产,但仅有生产要素而没有产品,也不成其为生产。故产品和要素都是构成生产不可缺少的因素。长期以来,经济学偏重于研究生产要素,而对产品研究得少。如生产力经济学经常讨论生产力有几个要素,还有工具论、劳动力论、劳动对象论等,生产力系统论则把要素集合为系统。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由此  相似文献   

17.
科学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进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日益为世人所瞩目。但是,对于科学为什么是生产力这一核心问题的解答似乎不能令人满意。学术界普遍认为科学由于对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起作用,使生产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提高而成为生产力(以下简称“三要素变化”说)。照此观点,似乎科学置身于生产力之外,其所以是生产力,仅仅因为它对生产力各要素发生了作用。这样必将陷入一系列难以解脱的矛盾之中,诸如科学对生产  相似文献   

18.
马艳  陈尧 《学术月刊》2023,(6):66-74
“算法革命”作为一种超越以往技术创新的生产力革命,重塑了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生产力要素及其内在结构,即数字劳动成为人类劳动的一种新形式,数据成为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新劳动对象,数字劳动资料成为人类劳动资料演变的最新形态。然而,私有制主导下资本主义仍然以掠夺剩余价值为根本目标,并无法形成真正的有利于生产力进步的先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且形成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中的算法监控、交换关系中的算法垄断、分配关系中的新不平等及消费关系中的算法歧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算法革命”具有相统一的进步性和动态适应性,为“算法革命”的发展提供了进路。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八年八月四日《光明日报》所载友红同志《关于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等概念的理解》的文章,一九七八年《南京大学学报》第一期所载郁幕镛同志的《论社会生产力》的文章,都主张“生产力应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三个要素”。一九七八年《经济研究》第九期所载王殿俊同志的《关于生产力的两个问题》一文,主张生产力既是三要素又是两要素。我认为,生产力的三要素论或既可三要素又可两要素论,都是值得商榷的。生产力的三要素论和二要素论的分岐,在经济学界和哲学界都由来已久。王学文同志的《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张鱼同志的《关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生产力物质要素的各种论述中,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过份强调劳动资料(其主要部分是生产工具)在生产力中的作用。一些同志由此得出结论说,生产力每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和发展都是首先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开始,生产工具是划分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我认为,这种把生产力要素变化规律简单化、僵硬化的观点,既违背辩证的方法论,也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实践。生产力是由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三个要素在生产力发展的各个阶段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平衡的,它们的质的根本变革也并非总是同步进行,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有可能在一定阶段上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并首先发生根本的变革。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看,生产力三要素的变革,总是呈现出变革劳动力——变革劳动资料——变革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