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照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新工科的要求,现阶段中国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现有培养方式无法满足新工科人才的需求、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与国外人才交流的渠道、教育实践环节薄弱等。新工科背景下,国际化人才需要具有国际化思维、跨界整合能力、多元化知识架构、跨文化及创新实践能力等。培养国际化人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要建设多学科融合的师资队伍;三是要完善跨学科课程体系;四是要推进教材和教学方式更新;五是要搭建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六是要强化技能性创新教育和实践训练。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新工科的历史渊源,阐述了新工科的内涵与特点。在对全国安全工程专业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理工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情况,确定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提出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深化两上与两下改革、强化学习考核、增强学生的三创能力、加强协同培养和育人的培养路径,为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不断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要求。最终为服务国家战略及其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启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北京科技大学开启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时代。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坚持立德树人,以全程化的教育引领进程为纲,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结构。这既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化本科人才改革的有力举措,也是高水平师资培育一流本科学生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文章通过梳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内涵及育人成果与新工科背景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关系,并基于用户满意理论的对其实际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指出今后应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工科人才培养、高校师生关系研究和完善配套制度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建构主义认为创新学习行为始于创新学习环境的构建。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作为外部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环境作为文化环境的一个环节,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做好校园文化环境构建需要思政工作者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工科学生创新发展资源平台,建立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校园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是新工科发展的重要子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需要:以产业发展的市场需要为导向,打造"网格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变单一化师生二元主体关联,形成同区域校政企之间"跨领域"创新创业教育联合师资;创建以新工科专业应用实现为核心、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为主线、系统解决方案为重点、单元级向巨系统级结构发展为突破的创新创业实效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70年的发展历史中,专业实践教学的革新和发展始终与行业发展同向同行。自建校以来,生产实习教学工作的开展经历了诞生与探索、成熟与发展、改进与完善、变革与创新和“新工科”建设5个阶段,其教学模式及实践育人理念,具有鲜明的北科大特色。文章通过系统性地回顾与分析,和对亲历者进行采访,进一步梳理生产实习课程的建设经验和教学思路,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学院优良的实践育人传统,在“新工科”建设的浪潮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创新实践育人举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分析,探讨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因,根据教育规律及前人的经验,讨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提出了大学教育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挑战杯"竞赛作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辽宁工业大学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实际情况,结合笔者指导、组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工作经验,剖析了工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挑战杯"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并提出了以"挑战杯"竞赛为平台,推动工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新要求,其中包括实现科技与人文的融通,即培养工科生的人文素养,这是一项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课题。鉴于目前学界对工科生的人文素养尚无定论、工科生人文素养培育模式尚未完善,因此围绕“新工科”建设相关文件,运用质化内容分析法,基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构建了工科生人文素养内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工科生人文素养的可行路径,以期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助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10.
11.
21世纪是竞争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创新人才的竞争是其主要的特征。为缩短我院与知名高校的差距 ,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本文就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发展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工科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凝练本硕博一体化八方面内涵;形成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顶端需求为目标,系统优化设计学科方向与专业基础相适应的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基于学生兴趣和能力,建立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3+X”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了激励学科和科研优势资源投入本科生培养的内生动力机制;立足服务国家科研育人,创建了以重大项目研究需求为导向的强化研究生素质与能力贯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特征、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述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注重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发多方协同“立体教学”平台,将教学、工程单位、专家进行组织和流程对接,让学生在“新工科”建设的课程中体验立体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立体教学”平台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程同步同空间展现,在教师和专家的指点下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对接。本文以A大学《土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为例,进行了“立体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并验证了立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综合性,其内涵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精诚合作的精神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通过学习创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等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课程满足不了“新工科”的新产业、新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探讨了以“新工科”为背景的课程体系构建。讨论了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路径,得出了课程体系的框架,为适应“新工科”发展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大学物理教学在工科学生创造性思维、实验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指出了现代物理是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19.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围绕建设“思政”格局和“新工科”建设行动计划,结合专业发展,以环境学导论课程为例, 对如何将“思政元素”列入教学计划和课堂讲授的内容当中进行探索,以便培养未来能够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球环保 竞争力方面做出贡献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开展“新工科”建设是高等工程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我校应用型本科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工科”的内涵及三个层次,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定位,介绍了专业改造升级的内容与途径、课程体系优化与重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