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史学杂志》1979年5月号发表题为《1978年的历史学界》一文,介绍日本史学界有关历史学方法论的研究情况.战后,日本史学界分为两大流派,即资产阶级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学派.日本史学界受西方影响较深,特别是资产阶级学派受西方实证主义、分析伦理学的影响更为深刻.近年来,他们根据卢戈夫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和法国"年鉴学派"的"深层(精神)历史学"理论,提出了新的历史学方法论.研究文化人类学的资产阶级学者山口昌  相似文献   

2.
"现代日本经济体制源流论"是近年冈崎哲二、奥野正宽等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理论.该理论阐述了传统的"日本型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对战时和战后经济体制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构成现代日本经济体制的大部分要素,形成于战时,延续于战后.这一理论的提出,给日本经济史研究以很大的刺激,使日本的银行制度、劳资关系、生产技术史、殖民地经济同战时体制的关系等,均得到了研究和探讨,为日本史学各领域的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其缺陷,它过分重视战前和战时的断绝性、战时和战后的连续性,抹杀了战后改革的历史意义,因此遭到了日本学者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以战后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的主要研究问题、从事研究的学者、主要成就等为研究对象和研究线索,试图厘清战后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主要趋向、主要学术成就以及研究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战后日本学术界对于近现代中国的史学观。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古代国家》是石母田正古代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对其后的日本古代史研究有巨大的影响。该书出版于1 973年,本文试图论述2 0世纪70年代后女性史研究和石母田史学的关系。毋庸赘言,石母田正对古代史、中世纪史及战后历史学的整体研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战后日本女性史研究,从中考察女性史研究同石母田史学的关系。日本的女性史研究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仅以古代史研究领域为例,就有母系制度、女王与阶级、有关国家关系的争论等,但这些研究大多限于古代国家、社会和政治的一般研究上。第二次世…  相似文献   

5.
1988年5月上日至6日,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史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团一行十五人访问南开大学,并与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日本史专业研究生举行学术交流会。会上,中日双方提出学术报告五篇,与会者针对报告内容就三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一、中日两国日本史研究的现状与动向。日方在报告中介绍了战后日本近现代史研究的特点,指出战后日本史学界摆脱了战前皇国史观的束缚,批判了反动的帝国主义历史观,特别是在六十年代后批判了以美国学者为代表提出的“近代化论”思想,使日本历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研究会编辑的《现代历史学的成果与课题》概括了1 980~2 0 0 0年的研究动向,其中的第一卷名为《历史学方法论的转换》。任何人从中都看得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学研究,尤其是日本现代史研究处在转换时期。用安丸良夫的话说,从2 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战后历史学”到“现代历史学”的“决定性的转换”,使得国民国家论时期以后的近代史研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这2 0年的转换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成果,其中包括前文提到的《历史学方法论的转换》、《展望日本历史》丛书(东京堂出版,2 4卷)、《战后历史学再考———超越“国民史”》…  相似文献   

7.
高宇 《日本学刊》2012,(4):138-151,160
日本财阀企业的发家及其自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发展,在日本经济史和经营史学领域被评价为"产业革命先行者"、"日本资本主义的领导"、"资本所有与经营分离的先驱"。20年代以后财阀企业的进一步扩张,也是引起收入两极分化增大、导致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对30年代日本社会对外扩张意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财阀企业扩张怎样对日本社会造成破坏性影响、如何与战时经济管制及战后解散财阀相联系等问题,集中体现了当时日本经济公平与开发效率的矛盾。日本财阀从创业到被分割的过程,作为大型私营垄断企业对一国经济影响过程的典型范例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发表的论文中常看到这样一些表述:"女性史与性别"、"女性史与性别史"、"从女性史到性别史"等.同社会学领域以及国外学术界一样,日本史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热情也似乎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9.
1995年12月,日本东京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的部分历史学研究者,鉴于日本史学界和学会在日本史、东洋史、西洋史研究方面互不交流以及政治史、外交史、经济史、社会史领域各自研究的状况,组织成立了试图以东亚的综合研究为视角的日本东亚近代史学会。该学会的成员主要是以日本的大学、研究机构的史学研究者、院生为主,采用推荐、介绍的个人会员入会方式。学会依靠每年会员交纳的个人会费,发行会员通讯和《东亚近代史》杂志。学会的重要日程由每年公选出的理事组成的理事会决定,会员管理、会员通讯等日常运营由设在名古屋中京大学法学研究科桧山幸…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对于中日两国来说,都是两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甲午战后不久,日本的学术界就开始了对甲午战争的学术研究,其间,经过近百年几代学者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从战前战后的研究的方法、方向、学术成就上看,战前和战后的学术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本文拟从日本战前和战后的甲午战争研究史的分析中,整理日本学术界的甲午战争研究的特点、倾向以及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并分析当今研究的学术动态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战后日本史学界对于"九·一八"事变研究的主要学者、代表性著作及主要观点.分析其背景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反法西斯盟国在军事占领日本时期,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司法、劳动、教育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此次改革为战后改革。日本的战后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来的一次重大改革。日本史学界从五十每代开始对此次改革进行了研究,写出了一些专著。但那时,一般地否定或者低估改革的历史意义,侧重于揭露其局限性。在研究方法上,是个人单枪匹马地对某一个改革进行分散性的研究。进入六十  相似文献   

13.
受左翼和平主义和右翼军国主义两种历史观的影响,日本人的东北"认识"也分为左翼和平友好的东北"认识"和右翼极端的东北"认识".这两种相悖的东北"认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地位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从明治维新到日本战败投降这一时期,右翼极端的东北"认识"占主流地位,表现为侵略东北制造各种理论依据,在实际行动上就是发动侵略战争;而战后则是和平友好的东北"认识"占主流地位,表现为史学界对日本统治东北史的研究较为客观;未来日本人的东北"认识"在一段时期内右翼极端的东北"认识"可能会占据上风,但从历史经验和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来看,持和平友好东北"认识"的日本人一定会压倒右翼极端的情结,保持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近现代史学转型、发展、近代性生长的宏观角度,考察了新史学、古史辨及马克思主义史学三大史学思潮与日本史学的内在关系,探讨中国史学的研究者们对日本史学的择取、变异与吸收,同时特别注重对接受者运用日本的史方法、观念以及日本学者的中国史研究成果构建中国史学自己的阐释,以至形成本土化的学术走向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4月22日,由中国日本史学会、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联合筹办的“新时期中国日本史研究的方法与课题”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举行。来自国内东北、华北、华东各地的学者近50人与会。会议的特色是以前辈学者为中心,展开新老学者对话,共同回顾、总结和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日本史研究的经验,探讨新时期日本史研究的方法与课题,为我国日本史研究事业的发展,提示出新的方向和指针。  相似文献   

16.
学界普遍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其行政改革密不可分.中国学术界研究者通过政治学、行政学、史学等视角对战后日本行政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日两国由于地缘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对战后日本行政改革研究的梳理能够为我国提供有益参考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日本史学界十分活跃.据《日本历史研究总览》统计,日本全国现有历史研究团体一千九百零八个.这些团体出版的刊物达三百零九种.博物馆、资料馆、文史档案馆一千五百四十二个.日本的县、郡、市、町、村史编纂委员会有七百七十五个.另外开设史学课的大学和各种历史研究所有一百八十六个.历史方面的出版社有二百二十八家.日本史学界近年来有一种倾向,就是动员许多研究人员为某  相似文献   

18.
尽管美国史学界对史景迁的著史风格是基本肯定的,但也不乏批评乃至指责的声音.在这些形形色色以致迥然相异的品评背后,体现的不仅是不同史学家对史学性质的不同认知,而且也暴露了当今美国乃至西方史学界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学者们对日本的政治史、外交史、经济史、文化史、中日关系史均给予了较多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比之下,近现代日本社会史的研究略显不足。《日本近现代社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一书的出版则改变了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20.
日本山川出版社在1986年8月至1987干9月的一年时间里,先后出版了三卷本《日本通史》。著者在谈到此书编写动机时称,目前各类日本通史不绝于世,但大都使用二十年前的史料,很少吸收战后日本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难以满足当代日本人对史学的需求。尽管近年来有些学者试图从问题别通史、人物史通史、社会史等角度有所突破,但都缺乏对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和自始至终从清新观点统率全书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