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性较强的导游实务课程的授课方式已经发生变革,"结合实践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景演练法""项目化教学法""真实情景再现法"等方法对课程建设和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从文献研究来看,关于如何利用项目化等方法展开教学及如何呈现教学内容的详细论述还很少.该文旨在探索以案例为载体的项目化导游实务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改革,摒弃导游实务课堂存在的传统教学弊端,使该课程教学过程更符合实际工作逻辑.  相似文献   

2.
王桂荣  龚宏 《学术交流》2008,(2):163-165
"展示"与"叙述"是文学创作的两种重要的话语形式.判断一部作品的叙事话语是"展示"还是"叙述",一方面要看作者创作时是否尽量将自己"隐藏"起来.另一方面还要看作者对叙事对象是否进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因为,"展示""属于通过状态、事件的细节性、场景性的表现,并以最有限的叙述者介入为特征的类型",而米兰·昆德拉与中国"新写实"的小说文本恰恰具备了"展示"这种话语类型的文本特征.所以,我们说米兰·昆德拉小说与中国"新写实"小说都是以"展示"为主要话语形式的文本创作,二者在叙述话语上具有可比性:对叙事对象都进行"隐匿式"的文本叙述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高校创业教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该文以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法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多年来创业教育教学法的经验,以"技术"视角提出了融合"主动预习""主动交流""主动实践"的"三融合"创业教育教学法,并具体对创业教育教学法实际应用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实践"等三个环节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法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思想先行"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实践的理论创造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中国共产党形成"思想先行"的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直接提出"思想先行"这样一个理念和话语,"思想先行"的理念和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实践、指导中国实践,创造出来的一个新的理念和话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22,(1):24-33
意识形态话语是洞察"思想的上层建筑"的视窗。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形态是由主导话语、公共话语、日常话语相互联系作用形成的多维立体形式,最典型的是弱链—扁平形态、立体—集聚形态、中心—圈层形态。话语形态以意象化的方式呈现了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关系和权力秩序,并生动地揭示了网络与社会的关系活动。在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形态演化的依据是网络话语权力关系,标志是马克思主义话语的领导地位和主导方式的变化。因此,优化引导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形态的发展,重点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领导,优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的供给和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并以此引导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全局的均衡、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丽 《浙江学刊》2004,(5):130-134
现行辞书对"婴儿""童子""少年"的释义缺乏系统性.就此本文运用语义场理论,从心理习惯、语用背景等角度探讨了"婴儿""童子""少年"的义域由交叉模糊到互补明确的演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未成年人语义场由二分到三分的古今变化,为词汇的系统而理论的研究和辞书编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将中国共产党的法治建设推向了高潮。从话语的立场看,中国共产党的法治话语已经初步建立,而其建立过程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党代会及中央全会相关文件,基于"法制""法治""依法办事"三个关键词的话语变迁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法治基于"法制"与"法治"的分离及其对"依法办事"话语的吸收,才得以最终形成。它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在人民的实践摸索中以稳定为核心价值,具有连续性、发展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实践主体思想意向与价值导向的表达载体与文化符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主体话语承载着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价值导向,意含"源与流""内与外""情与理""制与治"的辩证逻辑."源与流"在回答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体"从哪里来"的理论溯源中,指明共产党"向何处去"的历史航向;"内与外"在谋求本国民族人民主体利益时,兼具世界人民合理关切;"情与理"在表达人民生活话语情感温度时,彰显人民制度设计政治高度;"制与治"在保障人民主体制度出场时,推动人民主体治理在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时代不断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动下,大学外语专业的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尤其近年来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态呈现多样化发展,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与专业无关的职业,导致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出现了迷茫、厌学等消极表现.那么,作为教师来讲,如何通过自己的课堂给学生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就成为极为重要的课题.在此背景下,"内容依托型"教学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并对今后的外语专业教学赋予了新的可行性.该文以国内某大学日语专业高年级泛读课程为实践对象,对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求是学刊》2019,(1):135-137
<正>张江教授试图走出西方阐释学的思维路径和话语方式,在对中国古代"阐""诠"的语义分析中提出了当代有中国本土文化语境支撑的关于阐释的基本原理,即阐释是公共的、阐释是理性的。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西方阐释学的努力就在于如何让对文本的误读获得合理性与合法性,以误读的不可避免性和客观存在性和解文本与释者无法调和的对立。所谓阐释的主体间性正是在这期间生成的。寻找误读的必然性、合理性成为西方阐释学的基本理论路径和思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21,48(1):1-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所蕴含的各种法治思想特征,分别表现为法哲学、法价值论、法制度论、法规范论、法行为论、法社会学等不同法知识学形态,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内涵。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博大精深,使其居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百科全书"的理论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特征,深刻地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与其他现象之间的"十个关系"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术体系以及话语特征使得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同时也使得我国的法学研究事业彻底地摆脱西式法治话语的影响,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法理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实践的"边际现象"是从哲学层次对社会实践中"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收益递减"等现象的概括与拓展。现代实践是一个主体、客体、实践结果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实践的"边际现象"是实践结果与其环境和整体实践系统效应之间的关系的表现,它们之间既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甚至二律背反的。当代实践的"边际现象"凸显源于实践的内在矛盾性、当代实践的复杂性、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利益主体的多样性与相容性以及传统文化的特性。关于实践的"边际现象"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4):16-20
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来看,"中国梦"是个内涵丰富且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群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一致,是"中国梦"话语的鲜明特征。通俗易懂,凸显引领作用;贴近民众,洋溢生活气息;内容具体,便于群众吸收,是"中国梦"话语得以广泛传播与普遍认同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升"中国梦"话语的传播与认同效果,需要推进传播方式生活化,尽量避免空洞说教;推进传播媒介多样化,实现传统现代相结合;推进传播主体多元化,提高从业者媒介素养;推进传播内容具象化,进一步优化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流行观点,即英美之间的霸权转移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对这一观念的重新考察表明,"英美霸权和平转移论"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史实都不无争议,且其传播带有意识形态色彩。首先,将和平视为没有战争的状态,可能是一定历史时期、地域和文化等背景下的社会意识,已经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其次,即使以消极和平观作为判断依据,英美之间没有直接战争,并不等同于英美霸权转移过程中没有发生战争。最后,对"英美霸权和平转移论"源头和传播背景的追溯表明,其理论带有明显的美国中心论和文化霸权等意识形态色彩,隐含着对非西方国家的敌视情绪。在构建中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时代要求下,对这一观念的重新审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语境"已经成为今天许多学术会议的热门话题。20世纪的中国文学面临着"全球化语境"下学术话语的重新清理和调整,同时也表现出积极应对中的焦虑和困惑。问题的关键是,对全球化时代现代文学本体意义要有正确理解和认识。首先,现代知识结构的话语分析与现代人生存空间精神情感分析相结合的主体建构了"文学现代性"。其次,从追求文学意义、学术立场的价值评判转向大文学整合、学术积累的文化思考,"全球化语境"带来了学术研究指向的转变。再次,"全球化语境"创造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文化时空,可以深度探寻作家个性、文本现象的经典性及其文学史整体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话语指称是指称的一种视角,研究实体在话语主题组织中的重要性.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话语指称成为指称研究的重要课题.话语指称和语义指称在研究角度、在编码中的作用、判断手段以及分类等方面都不同,与语义指称相比,话语指称与语言学的关系更密切,也更具可操作性.话语指称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艾尤 《新华文摘》2022,(5):117-119
近年来,年度流行语盘点已成为岁末年初的一种文化现象.流行语是时代的脚印,从中我们能看出时代、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回顾2021年,"觉醒年代""建党百年""小康""双减""躺平""YYDS""破防""绝绝子"等成为各机构和媒体发布的年度流行语中的高频词.这些热词既承载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社会发展的记忆,也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话语体系中,"欲"由于其本能欲望的指向而受到种种压制,无法在美学领域取得自身的话语权.但从明中叶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心学的解体以及西方文化哲学的渐入,"欲",范畴及其所代表的自然人性开始被重新认识,在美学领域它不仅在理论层面被视为文艺的本体,而且也在文艺实践中得到有效实践."欲"范畴在我国美学话语中经历了从初步确立到中期徘徊再到自由嬉戏的三大历史阶段,并表现出进步性、曲折性和不彻底性等三个特征.在大众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深入探讨"欲"范畴的美学内涵和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通过历史学、神话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日本古神道重要的祭祀仪式"践祚大尝祭"展开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古代日本天皇作为"现人神"的神格是如何获得传承的。在大尝祭的形成时期,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及其世界想象,曾在其形成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天羽衣神浴""神共食""真床覆衾"等仪式环节中,天皇着天羽衣入浴就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性的仪式。仪式中继任天皇是依靠该环节进入仪式状态的,而这一环节与中国古代太阳神话有密切的关联。"天羽衣神浴"之外,"真床覆衾""神共食"等仪式环节中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此外,本文还认真讨论了大尝祭中"天羽衣神浴""真床覆衾""神共食"等仪式内在的时间循环结构与背后的神话学支撑,借此角度观照日本文化,寻找其特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对经典诠释及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作一深入反思,其主要省思对象为当代新儒学及与之相关的中国经典诠释与哲学系统研究.文章首先指出,"古典话语"、"现代生活话语"、"现代学术话语"之间应有一恰当的融通与转化,并因而检讨了格义与逆格义等问题;其次就"话语诠释权"和"文化主体性"等相关问题进行检讨,厘清"权力"与"知识"的复杂关系;进而着手一种"文化型态学"的工作:依"天人"、"物我"、"人己"诸向度对比了"存有的连续观"与"存有的断裂观",并进一步对比"存在与思维的一致性"及"存在与价值的和合性",指出当前中国哲学诠释所涉及的问题及其解消之道.正因有"文化形态学"上的宏观对比,我们在中国哲学研究上才能对古典的话语进行恰当的诠释,进而从事融通、转化和创造的工作.惟其如此,中国哲学研究才能不仅仅止于"史"的研究,还可以是"论"的创建.当然,从"道、意、象、构、言"这五个诠释层级看,中国哲学有着诠释学上的循环,也正是因此循环而有新的转化与创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