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山路剪影     
正"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老童谣萦绕耳边,让我们再次回望一下中山路——这条跨越了三个世纪,曾经繁华一时的老路。从"山东路"到"中山路"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在翌年开始修建的这条路,最南端起于青岛市曾经的地标——栈桥的北侧桥头与太平路的交汇处,最北端止于已被辟为"德国风情街"的大窑沟,街道全长不过1500米。从南到北,中山路与太平路、广西路、湖南路、湖北路、曲阜路、德县路、四方路、海泊路、  相似文献   

2.
正观海山,海拔66米,占地85亩。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建胶澳总督府在山的南麓,故称"总督丘"。因德国人在山上建高尔夫球场,又称抛球山。日本侵占青岛后,改名八幡山;山前的路改名八幡町。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改八幡町为观海一路,山名改为观海山。观海山是青岛市区内最矮的一座山头了。过去在观象山顶俯视观海山,就是巴掌大小一块绿,被楼房逐渐蚕食的可怜兮兮的一块绿,像沙漠里的绿洲。1984年,市、区政府整顿观海山,官方数字:共植树1562棵,铺草坪  相似文献   

3.
影像     
《青岛画报》2015,(3):72-73
天津路上图为上世纪20年代天津路的街景。天津路是老青岛的一条商业街,西端靠近火车站,东端与中山路交界处是两家老字号"春和楼"和"亨得利"。下图,摄于201 5年元月。保定路上图为上世纪初保定路的街景,西端靠近火车站,东端与中山路和德县路交界,德国占领时期,中山路南段为欧人居住区、中山路北段为华人居住区。下图,摄于2015年元月。  相似文献   

4.
正岛城人文记录摄影家、青岛画报摄影师张岩的《大鲍岛——一座城市文化发祥地的影像》摄影展,于2020年12月26日上午10时在青岛市海泊路43号洛川家美术馆展出。大鲍岛是老青岛"街里"的一部分,是120多年前德国租借青岛时指定的华人生活居住、商贸活动、社会交往的区域,这里融合了东西方、本外埠不同的生活习惯、经商方式和文化背景,孕育出了青岛本土的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和市民文化……这里是青岛城市文化的发祥地和老青岛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青岛画报》2021,(1):68-71
岛城人文记录摄影家、青岛画报摄影师张岩的《大鲍岛——一座城市文化发祥地的影像》摄影展,于2020年12月26日上午10时在青岛市海泊路43号洛川家美术馆展出. 大鲍岛是老青岛"街里"的一部分,是120多年前德国租借青岛时指定的华人生活居住、商贸活动、社会交往的区域,这里融合了东西方、本外埠不同的生活习惯、经商方式和文化...  相似文献   

6.
徐帅 《青岛画报》2022,(1):52-53
青岛火车站旁藏着一个"地下"里院,你知道吗?广德里1898位于市南区湖南路76号维多利亚广场B2层,紧邻青岛火车站,市民和游客们从地铁3号线青岛站E口即可直接进入.这里以青岛里院建筑风格为核心设计理念,打造了复古又怀旧,时尚又活力的街巷体系. "广德里",名字来源于青岛里院文化,由青岛著名的老里院"广合里" "成德里"...  相似文献   

7.
正冬日里的青岛冷冽而寂静,让人时不时想念夏日里的火热与温暖。这不想着想着就来了,2019年12月在太平角酝酿了一场温暖欢闹的圣诞星星市集,不知是否会让你快乐温暖起来。集市上弥漫着浓郁的圣诞味道,到了傍晚青岛的夜会被"星星"慢慢点亮。在星星市集上,热衷拍摄抖音的网红和小清新都悄悄地蹭了过来。  相似文献   

8.
正"哐当……哐当……"的铁路声将外来游客带向青岛,带到距离海岸线仅300米的离海最近火车站。城市从这里开始,而兰山路就像是青岛的入口,路边修建的双重港湾式车站将远来的人们带向城市的各个方向,沁入海的气息。兰山路是青岛火车站前一条很短的路,全长只有447米,极易被人忽略。它承载着几代人的烟火气息,经历过风雪,见证过繁华,在德国占领时期,这条路曾取名为皇族街。早期的海关和海关仓库就在这条街上,曾经还有德国人开办的许多家贸易洋行,所以当时也管它叫"洋行街"。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以后给它取名为兰山路。  相似文献   

9.
正青岛明德小学位于市北区周口路83号,学校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2015年9月投入使用,是一所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创建的全日制公办小学。校内设有2座教学楼、1座专用教室楼、体育馆、餐厅、200米环形跑道、多功能教室、地下车库等设施,是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外观大气,各专用教室配备完善。学校现有学生258人,教师14人。学校命名有深意。青岛明德小学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校名"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含义有三:一是光明之德,美德,如《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二是培  相似文献   

10.
日本艺伎     
《青岛画报》2006,(12):78
根据编纂于1928年的<胶澳志>所载,日本人最初出现在青岛的时间,大约是在1901年.此时在青岛的日本人仅有五六十人,除了几个德国洋行机构的职员,多数是从事"陪侍服务"的歌女舞伎.从20世纪初开始,青岛与这个隔海相望的岛国就有了贸易上的往来,青岛与日本在1903年的贸易额是15033关银两,次年,这一数字就增至183337关银两.1907年,日本著名大财阀三菱、三井、横滨正金等先后在青岛设立了办事机构,开始在这座新兴殖民城市的商界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此时胶澳经济贸易的大权仍掌握在德国人手中.根据1907年4月的人口统计,常驻青岛的日本人已由最初的五六十人增加到33户,196人.  相似文献   

11.
中山路1号,不仅是一个老街的起点,更凝缩了青岛的历史,承载了青岛这个城市的记忆。青岛的历史虽只有120多年,但这个城市却一次次地被打上异国的烙印。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山路1号竟毫不遗漏地一次次被来自异国的风吹过。第一阵异国风来自德国。德占青岛始于1897年11月,几个月后,德国人开始修筑的第一条路就是今天的中山路。对于这个签订了99年租借合同的城市,到1904年的时候,德国人开始考虑修建俱乐部的事,而俱乐部的地址就选在位于今天中山路1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正1898年5月,德国侵占青岛仅6个月,德国德华银行便在青岛设立了分行,成为青岛近代历史上第一家银行。临海的财富新地德华银行(Deutsche-Asiatische-Bank)成立于1889年5月13日,由当时德国最有实力的13家大银行,如德意志银行、北德银行、门德尔松银行、达姆施塔特银行、巴伐利亚抵押银行等共同出资500万两白银(约2250万马克)在上海设立。1896年,德  相似文献   

13.
中山路1号,不仅是一个老街的起点,更凝缩了青岛的历史,承载了青岛这个城市的记忆. 青岛的历史虽只有120多年,但这个城市却一次次地被打上异国的烙印.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山路1号竟毫不遗漏地一次次被来自异国的风吹过. 第一阵异国风来自德国.德占青岛始于1897年11月,几个月后,德国人开始修筑的第一条路就是今天的中山路.对于这个签订了99年租借合同的城市,到1904年的时候,德国人开始考虑修建俱乐部的事,而俱乐部的地址就选在位于今天中山路1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将胶州湾周围作为德国殖民地.德国立即大力开发青岛,欲建为远东"小柏林",美国、英国、日本、俄国人来青岛发展,美、英、俄先后建立了领事馆.  相似文献   

15.
正盛夏的八大关,一池池碧水,一栋栋老建筑,因为有了绿树的映衬,都是那么让人赏心悦目。特别是各种枝叶繁茂的树木遮蔽下的条条关路,徜徉其中,让人感到无比清凉惬意。八大关,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汇泉湾东部,太平山南麓,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  相似文献   

16.
正他生前最大的乐趣就是用他对青岛的深度了解,去帮助那些希望知晓答案的人们,并且这也让他始终保持着忙碌与活跃。他从未忘记自己心爱的故乡——青岛!——Mathias Matzat(马维立教授长子)出生在青岛的德国人入秋以来的青岛天气一直阴沉不定,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时不时还有零星的小雨飘落。仿佛似乎是在为一名生于青岛,并且一生都眷恋和挚爱着这座城市的德国老人的离去而暗自神伤……2016年10月21日晚,青岛早期城市发展史研究者、德侨青岛日常生活史研究者、波恩大学地理学院教授马维立博  相似文献   

17.
王栋  贺中 《青岛画报》2012,(7):84-85
著名的"红房子"医药商店旧址、胶澳皇家邮局旧址、博德维希-卡比施百货公司旧址……20世纪初,广西路是德国设计师们张扬激情,展示个性的建筑试验场,是名副其实的"欧人街"。百年后,一个循着先辈的足迹前来青岛的德国人这样写道:"漫步于青岛的街道之间,只有来往的人群才可以看到一些东方的痕迹……走在广西路上,仿佛就像在柏林的一条街道上。街道是德式的,房屋的风格以及  相似文献   

18.
正位于今德县路3号的老房子是一座复古主义风格的德式建筑,在建筑大门右侧立着一块"总督牧师官邸"黑色大理石铭牌。这块兼有保护和说明功能的铭牌,显然是要告诉在旅游季节,或按图索骥,或自由行走的游客们,这里曾经居住过一位专职为德国总督服务的牧师。可实际上,当年的总督从未有过如此待遇。在整个德租青岛时期,只设立过"督署牧师"一职,起初仅为兼职的牧师曾短暂租住于德县路3号,但时间未超过一年半。由此可知,官方设立的铭牌显然并不严谨,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导。  相似文献   

19.
正齐鲁大地,桃李芬芳。黄海湾畔,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青岛这方教育宝地上熠熠生辉。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位于市北区丹东路17号,始建于1932年,前身系青岛市市立黄台路小学,1963年更改为青岛丹东路小学,1997年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正式挂牌。在学校8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一代代教师的励精图治下,学校遵循"明德·立学"这一教育管理理念,形成了独有的教育特色。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全国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里院是青岛颇具特色的住宅建筑形式,它不仅是"老青岛"的居所、城市的脉络,更是青岛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斑驳的石墙上镌刻着往昔的美好回忆。每个里院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值得淘洗和追寻的传奇般的经历,里面的趣闻、掌故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有人说,旧里院不但是老青岛人避风挡雨的居所,更是青岛历史的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