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的现实境遇、迷茫浮躁的受众心理以及快速扩散的媒介传播是导致"X二代"话语生成的主要原因。"X二代"话语方式的迅速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尤其是青年群体的价值焦虑,具体表现在:标签化泛滥与文化认同缺失、目标功利化与信仰缺失、义利观模糊、责任观不强,等等。在"X二代"语境下针对青年群体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注重深化全面改革、促进社会建设、倡导公平正义等社会结构层面,又要通过优化媒体生态、强化责任教育等途径引领当代青年成长。  相似文献   

2.
以刘永伟"肾失踪"事件的相关报道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探讨了新闻媒体所建构的青年医生群体形象、媒体在建构青年医生群体形象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以及医生群体形象背后所呈现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发现,在"肾失踪"事件中,新闻媒体通过标题、分类、文本架构、互文性等手段将青年医生群体塑造成一种缺乏经验、冷漠傲慢、不负责任的施暴者形象。对青年医生群体的污名化与中国社会因转型带来的信任危机以及因社会虚拟化导致的群体责任意识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蚁族话题自2007年起开始登上中国社会的话语舞台,在社会学领域被称作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社会群体的第四次大发现。通过对准蚁族群身份认同的研究.发现个体媒介素养对身份认同产生分化作用的同时,也发现学校教育及社会舆论引导方面的不足。在对该群体身份认同的步骤和原理作出解释的基础上,针对该群体提出有益于社会和群体本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佛系青年"一词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成为反映当下青年群体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的重要语词。这个概念的流行,既与媒介的传播作用有关,也与青年的时代境遇相联。从观念、认同与社会焦虑等三个方面对"佛系青年"这个概念的发生、内涵和传播过程进行考察,可以获取对这个概念更为全面的认识,并在这一基础上,对青年群体的现实境遇和精神困境做出更为清晰、合理的描述和解释。"佛系青年"再次折射出当下青年群体在人生意义层面上的缺失和贫乏,这不仅与青年群体自身有关,也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社会状况有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5.
蚁族话题自2007年起开始登上中国社会的话语舞台,在社会学领域被称作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社会群体的第四次大发现。通过对准蚁族群身份认同的研究.发现个体媒介素养对身份认同产生分化作用的同时,也发现学校教育及社会舆论引导方面的不足。在对该群体身份认同的步骤和原理作出解释的基础上,针对该群体提出有益于社会和群体本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圈层化传播是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交往的重要形式。文章从青年社交媒体用户对跨文化女性形象的圈层认知建构出发,剖析青年传播圈层形成的内源机制与外源动因。基于网络田野和深度访谈法,研究发现:圈层化传播是青年文化的突出特征,也是青年群体内部交流互动的主要方式,已成为网络多元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在全球化系统下的本土话语逻辑生成过程中,青年传播圈层对跨文化性别符号进行了现代性改造和本土化加工。在新型社会关系和群体身份认同的双重作用下,围绕跨文化性别形象所形成的青年传播圈层呈现出性别层面的“去中心化”和族裔层面的“再中心化”特征。青年圈层传播路径一方面折射了后全球化时代文化杂糅对青年群体身份建构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不同青年圈层围绕价值观念和话语建构权的博弈。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时代,虚拟生存成为网络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样态。这种特殊的虚拟生存维度从技术意义、话语意义、形象意义上消解着现实社会的崇高价值,表现为网络青年群体整体性意义感的弱化,价值取向的技艺性特征和对崇高价值的"虚伪性拒绝",乃至于衍生出现实社会问题。纾解网络青年群体崇高价值感失落的问题,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黏合网络圈层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网络青年群体塑立和维护崇高价值的目标客体,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话语之中,对网络青年群体的崇高价值感进行话语性弥合,唤醒网络青年群体对崇高价值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虚拟社会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有异于传统的休闲情境,影响青年群体的休闲意识、休闲行为和休闲结构,并引发其社会认知的偏差和社会角色的失调等社会适应性问题。因而,应将休闲伦理和休闲教育及培养媒介素养纳入青年群体的休闲实践中,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互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作用是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点,是社会发展和人的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人类的社会生活就是互动生活。青年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社会年龄层次,具有特殊的互动方式,关于青年的互动从狭义上解释为青年个体与其他个体、青年个体与团体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从广义上解释为青年群体(包括青年个体)与其他年龄层次群体的交互作用;青年群体与社会组织,社会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知语境分析的角度,以卡梅伦在苏格兰公投前最后一次演讲为语料,探讨个人对语境的主观建构是如何影响话语策略的应用的。通过结合van Dijk的语境认知模型,从交际背景,交际者的角色、社会身份、社会知识、交际意图和交际事件等方面对卡梅伦发表的演讲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认知对交际者语言的选择及传达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