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我国的婚姻法律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法律环境是指调整婚姻家庭制度的各种法律规范以及与其相关的法律意识等.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有助于婚姻家庭制度的健康运行,有助于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婚姻家庭纠纷的解决.通过对婚姻法律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婚姻法律环境还不够完善,法律之间相互冲突和法制不统一,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等.因此,必须完善立法制度,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统一,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以建立和谐的婚姻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2.
对整个社会来讲,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有其积极性。但伴随着法律意识增强的是人们在法律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立法就等于法律;以为法律之外什么都可为,而且有可为的权利;法律是万能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之匙;有法律意识就等于会告状。本文认为必须从理论上认识和澄清这些法律认识的误区,才能形成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也才能为法治社会营造必要的社会心理与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传统法律观念与现代法律意识的冲突中表现在重人治轻法治、重义轻利、”轻诉避讼、重刑轻民、重官轻民等观念上。其原因在于儒家法理思想在封建政治法律制度中居统治地位,以礼为依据的各种家法、家规被封建国家所承认,上升为法律,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忽视法律的作用,忽视个人的法律地位等。解决冲突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建立完善法制建设的系统工程;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人民主权思想,维护法律权威,保障法律实施。  相似文献   

4.
法律素质是指公民所具有的法律意识、具备的法律知识以及所实施的法律行为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素质,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公民的法律素质现状如何,相比之下哪一个市公民的法律素质更高,四市公民各自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行为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等等,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亦希望对其他地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法律意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理、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等各种要素整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意识中不可或缺的渗透性因素,它对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体系均起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欲实现法律意识现代化首先就必须转变法律思维方式并努力培植公民对法律信仰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的感知、认识、期待、评价等的综合反映,它影响着人们对法律的看法及守法、执法的自觉程度。为了实现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消除当前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就必须大力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法律文化背景下,通说认为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在欧洲,法律意识还不是普遍使用的法学专业概念。中国与美国在对法律意识的基本含义的理解上存在着很大不同。美国学者一般认为,法律意识指社会特定时期任何人所具有的关于法律的性质、功能、作用的思想。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是不相同的。法制观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法律意识的全部。法律意识与意识形态既是不同的事物.又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刘娟 《天府新论》2011,(4):156-159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他们是学生的管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和学生的成人成才联系最为密切的人。近年来,高校与学生管理纠纷增多,并越来越复杂化,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最近的管理者,其本人的法律意识常常决定了纠纷的产生和纠纷处理的发展方向。研究辅导员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及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有助于辅导员了解法律意识的真正含义,有助于辅导员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助于高校和辅导员避免在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风险,有助于减少高校与学生管理的纠纷,有助于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利,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
欧洲法律意识的概念与内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学者过去普遍使用的与法律意识有关的概念是KOL。欧洲长期不使用法律意识的英文概念“Legal Consciousness”。欧洲的法律意识概念,第一次由奥地利学者埃利希于1912年提出。埃利希认为,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问题的体验,这种体验由社会现实所决定。法律意识在意识本质上是人们自己具有的关于法律的思想,与正式的法律无关。法律被认为是因变量,法律意识研究关注人们自己具有的法律思想与期望。美国学者把法律意识中的法作为自变量,认为法的变化决定了其他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建立法治秩序,推动农村社会向现代转变的前提和基础,是重构农村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突出农民在法律意识现代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完善立法,保障法律的良性运行,构建农村社区的法律文化,提高农民对法律的信赖和信仰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刘雪欢 《兰州学刊》2004,(2):115-116
法律职业化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法律意识属于法律上层建筑 ,具有相对独立性。培养公众法律意识是成就中国法律职业化的内源性基础条件 ,其中包括对公民的普法教育和对机关干部人员的普法教育 ,二者不可偏废。塑造职业群体法律意识对成就中国法律职业化具有提升性净化作用 ,具有更高层次的内涵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法律理念:法律的社会化进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范进学 《齐鲁学刊》2005,1(3):133-137
中国法律的社会化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以来已近20年了,这场旨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观念的法律社会化运动,其理论设计和实践效果昭示:以往的法律社会化运动只是法律条文的社会化,而法律理念的社会化才是法律社会化的进路。  相似文献   

13.
司法裁判是法官运用法律性思维而得出的结论性判断.法律的概念性、规则性和逻辑性等基本特性决定着法官的思维方法.我们不能将成文法国家法官的逻辑推理仅描述为"三段论",应该通过判例来细化法律概念,在案件事实与法律概念之间建立起可参照的联系,以获取"同样事项同样对待"的司法效果,提高法院判决的社会公信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资料,对我国居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与美国的同类研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美服从法律的程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我国居民对司法机构的公正性有较大的宽容度,由于对法律是否服从源于人们是否认同法律的“合法性”,对法律合法性的认同程度是衡量人们法律意识的强弱,衡量一个社会的法治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中国在走向法治化社会的过程中,虽然中国法律权威的建立有赖于政府权威,但法律权威只有尽早脱离政府权威,并成为超越一切权威的权威,法治化进程才有可能完成。  相似文献   

15.
“女性农民工”与“依法治国”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中“相遇”,法治的理想与女性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的冲突,产生了女性农民工法律意识建构的问题.法律实践把法律意识建构的主观结构和女性农民工背后的客观结构连在一起,成为女性农民工法律意识建构的关键要素.只有根除女性农民工法律意识建构的核心障碍,即法律实践缺场的背后根源,女性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才可能正确建构,维权实践才可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法律素质是指公民所具有的法律意识、具备的法律知识以及所实施的法律行为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素质,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公民的法律素质现状如何,相比之下哪一个市公民的法律素质更高,四市公民各自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行为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等等,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亦希望对其他地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为了适应法律基础课自身特殊性质和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要求,必须对现行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同时还提出了对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运用上的一系列观点。文章认为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应转移到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上来,在全面进行法律基本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把握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在教学方法上,必须纠正片面的。知识传授”观,改变“结论式”教学方法和训练学生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界从代理成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股东权利保护理论的不同视角,证明了现代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合理性,我国学界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监事会制度和独董制度的完善上。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内部监督的法律制度及其监督人员的法律意识是该制度运行的两个基本条件。该制度运行不畅的基本原因,一是有关法律制度存在缺陷,二是内部监督人法律意识淡薄。由此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和提高监督人法律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谈法律意识的主要内容及培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法律意识包括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大于权和司法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四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禹政敏  刘锐 《理论界》2004,(4):117-118
一、提高公务员行政法律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公务员的行政法律意识,直接影响和决定其对依法行政的态度。可以说,公务员的行政法律意识渗透于行政法制工作的各个环节,影响行政法治的进程。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作为执法者,是否具有充分的法律知识、丰富的执法经验、强烈的正义感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新问题和在缺乏法律明确规定时所表现出来的对问题的理解、决断,决定了法律被执行的情况,影响法律作用的发挥。随着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公务员的行政法律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公务员必须树立以下行政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