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一直在提倡“积极养老”,什么叫“积极养老”?就是老年人退出劳动岗位后,愿意用自己常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继续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这种养老方式又被称为“老有所为”。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各级政府都予以了高度重视,一些有识之士也对老龄化社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研究。其中对当前出现的“家庭养老”、“邻里互助”、“义工援助”、“社区照料”、“社会养老”等不同的养老方式研究颇多。但这些研究大多将老龄化人口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与某种养老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忽略了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与养老方式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3.
马淑 《老人世界》2013,(11):30-30
据报道,从2013年7月起,外埠常住北京的老年人,可享受包括65岁以上部分公园免票、免费乘公交车等9项社会优待,与北京户籍老人同等对待。实行“同城的老年人要同等待遇”的政策,给老年人“异地养老”提供了方便,是件大好事。如今,一方面,由于“人老随子女走”的老年人多起来,另外一方面,有些老年人“旅游养老、候乌式养老、度假式养老等移动式养老方式”多起来,“异地养老”大军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家庭结构少子高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社会养老成本的不断攀升,居家养老方式将逐渐成为养老市场的主流。而考察近年来居家养老的发展状况,用“喜忧参半”这个词来形容比较恰如其分。在人口老龄化形势越发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完善居家养老体制、解决居民养老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空巢”老人现象的日趋严重,生活需要照顾的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问题已逐渐成为令社会担忧并且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社会难题。在国家养老服务机构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社会上应运而生出由社会团体及个人开办的社会养老机构。然而,一方面国家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又无法顺畅运作,甚至处于艰难维持的状态。既然社会迫切需要社会办养老机构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办养老机构又为什么得不到健康发展,甚至难以维持?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近期对我市社会办养老机构的现状及经营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居家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因子女不在身边、因婆媳关系不睦,因无儿无女、因怕拖累子女等原因,这种模式正在被一些老人打破。一些老人开始步出家门,寻找适合自己的“另类”养老方式,或进敬老院、或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迁居扶养人家里、孤身再婚者则搬进再婚伴侣的家中。下边结合审判实践谈谈由此引发的一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7.
居家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区家庭养老护理的情况如何?有哪些问题?这是新时期老龄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居家养老的方式,更科学、更规划地做好社区家庭养老护理工作,最近无锡市就“社区家庭养老护理”专题开展了调研。我们采取了上下配合、点面结合的办法。调研的方式:一是由各地区各选择一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居委,组织老年人一人一表问卷调查,由社区居委会统计,市老工办汇总;二是各地分别召开由老年人代表、家属代表和老年人协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要求。调研工作涉及到12个社区居委,被调查的老年人达5376人,有效问卷3911份。通过汇总分析,我们对社区家庭老年人养老护理的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老高头我今年81,你可能不太熟悉我,但在江苏无锡,提起我高曙军,那可是大名鼎鼎。我用养老的钱来买车,68岁考驾照,载着老伴周游全国,被称为“当代徐霞客”。知道领驾照的年龄是怎么提到70岁的吗?这跟我是有很大关系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四二一”家庭增多,传统的家庭照料正受到严峻挑战,养老作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2005年底在北京召开的两岸四地社区服务交流大会上,宁波市海曙区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居家养老示范区”,其社会化养老模式得到专家认同。“海曙模式”把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结合起来,引入专业化服务,符合传统伦理道德,满足了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同时又经济可行,开辟了社区就业的新空间。这种既无离家之苦,又有托老之乐的养老模式,目前已在宁波市海曙区65个社区全面推广,使600多名80岁以上高龄的困难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0.
近日,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鼓励引导高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本科专业,要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现实中,我国养老人才短缺的状况如何?养老相关专业毕业生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在庞大的养老刚需下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如何破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90后成养老服务人才“新生代”22岁的吉林男孩王帅毕业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刚刚过去的毕业季,王帅和他的30多个同学并未对就业难有什么感触。  相似文献   

11.
杨建 《当代老年》2007,(10):12-12
各地开设的“养老院”、‘馓老院”、‘老年公寓”等等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大体上满足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实际问题,应该说这一措施是在家庭养老功能被弱化基础上的有效补充。然而,还有相当的老年人之所以不愿上敬老院或在那儿过得不顺心,原因之一就是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时,在某些养老机构养老功能还没有实现与家庭养老功能的“无缝”对接。简言之,就是养老院缺乏“家”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想进养老院,得排队等上个三五年;民间资本想涉足养老事业如履薄冰……这些养老难题,在“十二五”会得到怎样的改善?10月18日出台的《宁波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对此作了勾勒。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努力构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这给民办养老机构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但目前民办养老机构薄弱,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养老需求,存在着“三少”、“四个不足”,建议加大“五个力度”。  相似文献   

14.
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全国网友在线聊天,我虽说没机会直接向总理提问,但十分在意面对网友所提出的几十万个问题,总理挑哪些来作答。涉及“三农”的问题总理一共答了4个,其中之一是啥时候农民也能有社会养老?总理作答:“今年开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要启动试点,力争当年在国内形成10%的覆盖面。”总理所承诺的农民养老,指的是改亿万农民由“养儿防老”为社会养老,系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一旦这张大网编织完毕,那可是惠及中国广大农村的老人,真是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15.
小非 《老年世界》2008,(2):10-13
一位91岁高龄的孤身老人,每月有2000元退休金和一套住房。一位五十多岁的进城务工农民,勤劳朴实、生活拮据。一纸不寻常的协议将他们绑在了一起:“儿子”给“父亲”养老送终,可继承所有财产。如今,特殊的父子关系已持续了13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深化,“政府责任与养老机构发展关系”的议题日趋重要,引发了众多关注。去冬岁末,在第五届全国老人院院长论坛上,笔者作为点评嘉宾聆听了三位主讲嘉宾的精彩演讲。民政部王振耀司长站在历史的关口提出了全面建立现代型养老服务体系的战略构想,高屋建瓴,意义深远。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杨宜勇所长强调了将养老服务业纳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使我们感受到了养老服务业“春天”的脚步声。  相似文献   

17.
居家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因观念更新、子女不在身边、婆媳关系不睦、无儿女、怕拖累子女等原因,这种模式正在被打破。一些老年人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另类养老方式,或进敬老院,或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孤身再成家者则搬进再婚丈夫(妻子)家。各类养老方式确实给不少老年人解决了生活难题,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赡养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我国完成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0%,其中65岁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50%[1],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县域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老年人口空巢化趋势不断加强,传统家庭模式难以承担养老任务,社会养老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系统梳理平江县的养老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缺乏个性化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群众对社会养老接受度低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加强统筹管理、因地制宜发展养老模式、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等对策,以期对其他县域有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先生: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想进养老机构养老,因此我想开办一所养老院。请问,申办社会养老机构应具备哪些条件?  相似文献   

20.
苏州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历来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称。在“天堂”之乡农村养老情况如何,养老模式有哪些新发展新变化?我们最近带着这个课题,到昆山、吴江、常熟三市及部分镇、村进行了观察和调查研究,感受到苏南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变化,农村养老模式出现了新的转型,农村老年人走上了“阳光养老”、“和谐养老”、“快乐养老”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