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工作嵌入对员工离职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嵌入,成为企业管理中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探索领导成员交换(LMX)对工作嵌入的影响,同时考察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和领导组织化身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企业员工进行调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38份.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LMX对工作嵌入有正向影响;组织认同在LMX与工作嵌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领导组织化身对LMX与组织认同的关系起调节作用.LMX与工作嵌入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最终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个体差异、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绩效是社会组织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针对个体差异、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等,课题以深圳制造业员工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员工个体差异与组织支持感进行Pearson相关典型分析,对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实证研究证明,个体差异对组织支持感存在显著影响,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存在显著相关等假设,员工个体差异对其组织支持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组织支持感中的价值认同与工作绩效中的周边绩效和任务绩效的相关性最高,利益关心与周边绩效的相关性最低等。据此提出若干管理建议,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提升企业运作绩效。  相似文献   

3.
工作嵌入概念的提出,为企业加强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思路。工作嵌入和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并积累了大量实证文献。基于42篇实证文献的43个独立研究样本,采用元分析方法,探究工作嵌入及其组成维度与工作绩效的具体关系,并探索影响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工作嵌入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工作嵌入的三个关键维度,联系、匹配和牺牲均与工作绩效正相关,其中,联系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最高;绩效评价方式和Likert量表等级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而绩效测量维度和文化环境的相应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群体工作满意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主动从事的非正式但对组织有利的行为。这一概念的出现,使组织行为学在“工作满意感—工作绩效”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出现了较明确的中介变量。既有的以整体组织为背景的研究已揭示了工作满意感—工作绩效的内在机理:员工工作满意感提升之后导致组织公民行为的增加,从而导致了工作绩效的提高。这在次级组织—群体背景下同样成立。可见,研究群体满意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提高群体的协作、自主和认同程度,提高群体效能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采用社会化媒体调查与MBA学员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压力、工作绩效与心理资本分别进行了独立研究与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效验证了传统方法的研究成果,并且有了一些新发现:个人经济因素与组织人际关系因素对工作压力影响较小;个体经常视忽周边绩效的重要性;个体往往忽视组织环境对个体心理资本的影响效果;组织层面的压力源对工作绩效有着显著的作用;心理资本的回复力维度对工作压力有较大的调节作用;工作绩效与心理资本关系甚密,培养型的组织环境对心理资本的作用凸显,而作为心理资本一个维度的毅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不是很明显;心理资本会通过调节工作压力作用于工作绩效。建议企业注重员工的压力管理,协调员工的组织生活与家庭生活;关注员工晋升,给员工创造个人发展的空间;重视周边绩效的指标设计,加强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做到人岗匹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加大对员工心理资本培养与开发的投入,构建与员工的和谐关系,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培养员工积极的心理资本。建议员工正确对待工作压力,通过培养心理资本沉着冷静地应对;加强与其他成员的合作,由竞争观念向竞合观念转变,提高工作绩效;正确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通过沟通交流让家人理解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员工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因素,工作幸福感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对工作幸福感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的数量和深度方面都有待提升。利用问卷对企业员工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266份,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个人—组织匹配对企业员工工作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工作绩效在个人—组织匹配与工作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知对个人—组织匹配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即组织支持感知越高,个人—组织匹配对工作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强烈。因此,在企业员工幸福感管理实践中,不仅要努力提高个人—组织匹配以提升工作幸福感,而且要加强组织对员工工作的支持,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7.
在国有和民营两种不同体制下,中国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构成情况存在差异,且其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研究结果发现,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并不影响绩效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工作机会、离职想法、搜寻行为进行调节,而且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呈现出不同的绩效—离职路径模式。国有企业员工工作绩效通过其他中介对离职产生负向影响,而民营企业员工工作绩效通过其他中介对离职产生正向影响。基于推拉理论的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员工对于感情动力激励机制更加敏感,而民营企业员工对于契约和谋算动力的激励机制更加关注,并对成就需求表现出强烈渴望。在对员工离职决策进行干预时,要针对其相应的决策类型进行事前控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5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对IT业员工的心理资本、工作倦怠和工作绩效这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IT员工中,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存在负相关关系,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工作倦怠与工作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IT企业应重视工作倦怠现象,加强员工的心理资本建设,缓解其工作倦怠现象,提高其工作绩效,从而提升组织的竞争优势。对IT业员工的管理,还要注意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心理资本、工作倦怠和工作绩效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研究了组织公民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组织公民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组织公民行为通过增加员工的社会资本,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员工自身的印象管理行为在组织公民行为和社会资本间起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建议企业管理者注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在提升员工绩效中的作用,注重利用社会资本在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绩效间的传导作用;企业员工要重视组织公民行为对自身社会资本积累及工作绩效提升的作用,并结合印象管理行为,提升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效能。  相似文献   

10.
企业员工绩效影响因素:一个新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企业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仅限于个体层次,没有从系统的角度对企业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而存在局限性.基于系统分析的视角,企业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决策过程.因此,除了个体差异因素之外,企业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还必须考虑工作、群体和组织因素.个体差异、工作任务特征、工作群体和组织这四大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路径及其差异性的作用效应共同决定了企业员工的绩效.  相似文献   

11.
对905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建立适合基层卫生机构的良性人才发展机制提供依据。基层医务人员整体工作压力得分为56.54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机构类型、工作量、工作年数、受患者尊重程度和社会地位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地位、工作量、工作年数、受患者尊重程度、最高学历和性别对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需要着重关注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工作压力情况,重点应放在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社会地位、及时关注中坚力量等方面,从而减轻其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心理枯竭问题的多维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心理枯竭的成因是:来访者数量多与心理咨询教师数量少之间的矛盾;心理咨询工作的高要求与心理咨询教师低素质之间的矛盾;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身心高投入与低回报之间的矛盾;心理咨询工作对咨询教师人格的高要求与心理咨询教师自身人格问题之间的矛盾;心理咨询的特殊专业要求与咨询教师自身需要之间的矛盾等五大方面。应对策略包括:正视心理枯竭、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本文着重阐述了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职业倦怠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矿工工作满意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矿工工作满意度的分析,指出了影响矿工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回报、工作本身、管理措施、人际关系等方面,并从建立公平的工作回报制度、优化工作环境和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方面提出对策,来提高矿工工作满意度,进而为煤炭企业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97名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缺乏、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发现: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成就感降低均呈显著正相关;工作资源缺乏与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职业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成就感降低均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缺乏、职业自我概念是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6.
“工学结合上班式课程”建设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石,也是职业教育最具魅力的特点之一。“网络营销工学结合上班式课程”是在网络营销实战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网络营销实战教学体系按照企业内部真实岗位的要求将组成不同岗位,并按岗位的不同职能完成业务流程和操作。通过有组织的管理和分工协作来完成各项真实工作任务。课程结束时用绩效考核的方法测评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结果,评价学生的工作技能及业务素养,达到提升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回顾北京商业30年来的创新实践和辉煌成就,展望北京商业发展未来,由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和北京商报社联合举办的“北京商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于2008年10月17日在全聚德集团和平门店召开。这是北京商界首次就北京商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开展相关主题座谈。  相似文献   

18.
IT企业因素分值法岗位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岗位评估对IT企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文章介绍了因素分值法岗位评估的基本概念.针对IT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员工队伍特点提出了岗位评估模型,该模型将影响岗位价值的因素定义为岗位技能因素、付出努力因素和承担责任因素三个大类,并以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对农科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了农科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分析了产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择业心理问题的对策:(1)加强农科大学生择业意识教育,确立正确的择业观;(2)深化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农科大学生综合素质;(3)切实采取措施,为农科大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4)加强农科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构建择业心理咨询网络。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中,高专业背景、高人力资本投资,以及退出教师行业高机会成本,阻碍了高校教师向其他行业的流动。但在高校之间,以职业发展为目的的职业流动成为高校教师成就自我的理性选择,大多数高校教师以职业发展作为职业流动的首要价值取向,他们期待通过职业流动达到自身职业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