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大学教育转型、国家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从创业教育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力量、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回应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特点;最后,结合我国大学生教育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提高创业教育地位、丰富学生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试点和探索,已经形成了以部分高校为代表的一批较为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包括: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创业教育模式、产学研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和综合型的创业教育模式等四种。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整体上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二是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三是要培育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四是强化创业教育的外部支持,最后要加强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阐明了两者相互融合的意义,并提出了实现两者相互融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经历了由小众到大众、由单一课程到融合课程、由功利职业培训到非功利教学、由商学教育到广谱教育四个方面的转变.创业教育自引入中国后,逐步发展为诸多高校积极主动参与的高校创业形式,并形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高校创业教育系统.与此同时,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应在属性、模式类型以及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做出回应,从而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文化层面的自觉与选择,也是大学转型过程中各种文化要素冲突融合的必然结果.基于文化分类的视角,可以将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确立为高校创新创业理念、高校创新创业意识、高校创新创业精神三个向度.其中,高校创新创业理念是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基础,其实现需要关注大学知识生产的应用价值、重视大学知识产出的市场价值、营造具有商业化气息的校园氛围;高校创新创业意识是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其培育需要不断拓展应用研究范围、加强学术成果转化、提升市场化生存意识;高校创新创业精神是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其塑造需要培养鼓励冒险、厚植容忍失败、形成质疑权威、弘扬自己动手的精神.高校创新创业理念、高校创新创业意识、高校创新创业精神三者相互依存、彼此支撑,共同构筑起完整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6.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必要的.目前,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仍存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不够等问题,对此,高校应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以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铁山 《南都学坛》2011,31(6):113-115
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是西方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它们在核心教育价值理念、正确处理大学、政府和企业复杂关系、创建世界大学科技园以及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方面为世界创业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受此影响,我国创业型大学在正确定位创业型大学的地位、积极探索创业型大学新模式、以大学科技园为平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换以及大学创业教育和科技文化建设等方面为我国创业型大学未来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未来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开展劳动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是党在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坚持“五育”并举育人的重要抓手。劳动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具有深刻的关联性,二者融合是主流趋势。为助力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出了以下建议: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融合育人理念;建设“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融合育人效果;加大“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投入,改善融合育人条件;实施“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提供融合育人设施。  相似文献   

9.
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误区,为了保证创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创业教学体系,营造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建立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以及健全创业教育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高校教育改革新形势,缓解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题,实现社会培养创新型、创造型人才的目标,高校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创业教育。笔者以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现状为视角,积极探索高校创业教育的途径,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以及营造创业文化的氛围进行了客观的阐述,旨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对1891年的热河金丹道起义,早期学界研究认为,是长江领域的反洋教斗争在辽西地区推向高潮的一次斗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是在笔者们梳理史料过程中,发现事实非如前所说,而实为蒙、汉民族间的一次血腥仇杀。蒙、汉民族为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怎样看待民族冲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教育”的来临对过去“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作为高等教育中几乎涵盖所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能再维持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它应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即从学校层次、学科层次及学生层次上进行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的培养重任 ,同时也是科技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探讨了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目前科研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艺术教育学也应有独特的学科结构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6.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求我们加快人口的城镇化和区域的城镇化,更要实现经济意义上的城镇化;传统的城市化道路可以说是一种失败,因此应该扬弃;至于国外比如美国、英国等国的城镇化道路可资借鉴但不可照搬.  相似文献   

19.
对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在产生根源、表现特征和所发挥的政治功能上的异同,认为,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都具有狭隘、非理性的特征,但由于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与国家当前的整体利益不符,所以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而由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与日本右翼力量相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上升为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20.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是奥地利作家利奥波德·莫索克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段关于男性受虐倾向的故事。小说中男性带着强烈的受虐倾向,自愿成为女性的奴隶,被女性鞭打、虐待。有人说在这个小说中男女之间的性别关系发生了改变,女性终于成为了男性的主人。然而,通过对小说人物和情节等的分析,就会发现,小说表现出的依旧是男权文化下的男尊女卑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