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经济改革,中国的城市社区经历了根本性的重构。历史因素、住宅供应方式的变迁、房地产市场化以及人口流动是城市社区重构的基本动力。一些学者认为城市社区将走向阶层化。这一论断更多限于纯理论描述的层面,考虑到市场转型前和转型过程中历史效应的影响和城市居民住房能力的分化,城市社区的走向是多元化的,主要趋向还是阶层融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问卷调查和走访的方式对抚顺市的新抚、顺城、东洲、望花等4个行政区住宅小区展开调研,分析资源型工业城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结合抚顺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实践经验,提出完善资源型工业城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对策:改造基础设施,推进准物业化管理;深入挖掘优势资源,实施群众自我管理;完善平台建设,规范物业行业管理;转变物业企业经营理念,实现主体间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权力的划分引发了社区公共产品的产生。社区组织从计划年代的虚体变为服务居民的实体。社区物业管理作为政府服务社会和居民的延伸,成为公共产品的一个主要内容。如何搞好社区物业管理,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上海城市社区体制改革的探索中,可以总结出两种思路:一种是行政放权和分权的思路,管理重心下移,赋权予街道;另一种是技术治理的思路,倡导开放共享、整合协同的理念,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条块信息的共享、资源的整合.但是,城市社区体制改革面临着向上的瓶颈制约和原有的体制障碍.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的培育、行政协同机制的完善、社会力量的整合,对于未来城市社区体制的完善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也必然带来社区建设模式的转型和社区运行机制的重建。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空间单元。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区结构类型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即正在由自然产业型向社会分层型转变。当前应着重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及其运行机制的重建与再造,保障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主导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量村庄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实现了居住空间和生产空间的分离。从传统农村散居社区到新型村镇聚居社区,其空间特征、生产方式、居住形态、社区资本等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对如何治理新社区提出了挑战。本研究通过对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镇的实地调研,利用经济-政治-社会三权分治的分析框架对该社区的经济自治、行政(政治)自治、社会(群众)自治事项进行了主体权责划分和治理目标梳理。发现在本案例当中,在搬迁新社区的过渡时期,党组织领导下经济自治、行政自治和群众自治的组织基本建立,解决过渡时期社区经济权益、公共服务、社会自治组织形成等关键任务。但是社区搬迁完成之后依然出现影响社区持续发展的问题:经济自治主体的独立性以及能力建设严重不足;社区行政自治的主体定位和功能模糊,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配给能力有限;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发展不足等。针对案例代表的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搬迁社区,本研究对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权分治多元协同的社区治理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村转居"转型社区以其自身的特点给独居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也有诸多不足。结合对合肥市文忠苑社区的调查点分析,探讨转型社区独居老人生活的利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8.
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相融性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当前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区管理内涵不断扩大 ,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出现了许多矛盾与碰撞。为了更好地推动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的协调发展 ,必须解决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 ,分析二者的关系及其内涵 ,探索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相融性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过程本质上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在城市社区层面,随着单位制逐渐解体,城市社区进入了后单位制时期,并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治理形态从“管治”到“自治”、邻里关系从“解体”到“重构”、社会阶层结构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分异与隔离。  相似文献   

10.
对社区物业管理公司角色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关键是相关利益各方对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的角色定位存在较大差异。在实践中,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的角色定位主要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制度层面;二是认识层面。只有相关利益各方能明确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的实质,建立科学的制度,才能减少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11.
提高居住区园林设计品质是改善居住区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人性化设计是居住区园林发展的重要方向。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和居住区园林人性化设计的原则。以北京市朗琴园居住区为例,从道路网布局、水景设计、公共空间构筑、休憩设施、照明与标志、植物种植等方面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居住区园林中的应用方法,对居住区园林人性化设计的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固定资产的分类投入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增长。以哈尔滨市1978—2005年的固定资产及其分类投入和区域生产总值数据作为研究基础,运用灰色斜率关联度作为计算工具,克服了邓氏关联度需要用参考点,在计算时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且容易出现只有一个序列起作用的情况,对哈尔滨市固定资产行业(部门)的分类投入与区域生产总值的动态经济依存关系和经济结构进行了详细地剖析,从新的角度得出基本结论:基础设施行业(部门)投资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逐步增强,但是工业部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处在首位,同时哈尔滨市的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严重地影响着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和诸多城市一样,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本文从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入手,对这一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规划、管理、法律等方面多角度地提出了生态环境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皖北地区示范家庭农场进行深度调研和访谈,发现目前皖北地区家庭农场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场融资渠道不顺畅、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农场经营服务体系落后等问题,认为应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基本农田改造,推行农场信用评级、拓宽农场融资渠道,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建设"三农"生产服务网点、健全农场经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海淀区资源禀赋的现状,总结出"资源要素丰富多样、核心资源支撑有力、科创优势特色突出"的特点,分析出资源制约性存在的"三不足"问题。着眼于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以打造高品质人文宜居新型城市形态为目标,以减量发展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新航标,精心织补城市功能,做好全方位的优化资源禀赋安排,是打造高品质城市的重要保障。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未来打造海淀高品质城市应采取的措施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开展在探索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社区矫正在我国八年的探索成果非凡,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本土化困境,如社区矫正运作体制不健全、缺乏法律支持、社会认可度低、资源缺乏、内容行政化等。应从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构建多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运用社会工作理念等方面来推动社区矫正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23年因北大教授潭熙鸿续弦事件引发了《晨报副刊》上关于爱情问题的广泛讨论,由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和编辑孙伏园的运作,不仅使得这一事件成为窥视五四前后两代人婚恋观的极佳途径,更促使张竞生毅然将学术方向由哲学转为性学研究,并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广泛的风俗调查和个人性史的搜集工作。张竞生从学术方向到学术方法的转向都受益于中国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其性学研究的失败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大众传媒诞生初期的幼稚与不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发展已进入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快速成长阶段。基于中心城市和城市圈发展理论,着眼于合肥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着力打造泛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发展的定位,研究合肥新城市定位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9.
推进社会救助体系的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城乡居民平等的社会救助权利,这既是社会政策的核心追求,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太仓市将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之中,在推进实现城乡统筹并轨的同时建立起更为积极、更具发展性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实现城乡居民共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当然,太仓的探索也存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分析太仓经验,揭示其深层理念、逻辑与阙如,对于当前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城乡统筹发展与制度转型,实现制度的预期目标及推进实现共建共享与新型城镇化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依靠地缘关系而产生的现实社区建构与邻里互动模式正遭遇冲击的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以便民利民服务为宗旨的"网上小区"的创建与运行在建立新型邻里关系的基础上,扩大社区居民的人际交往与信息沟通,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居民自我完善的高层次心理需求。"网上小区"在发挥多种功能的同时还存在着普及度相对较低、信息沟通不及时、虚假信息传播以及因缺乏背景性而造成信息误读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