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柳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Z1)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他热爱自然,擅长写关于自然的诗,一度被看成是消极的自然诗人。其实,作为一个诗人,华兹华斯经历了一个从爱自然到爱人类的过程。他既爱自然,更爱人类。他的诗歌里充满了对下层人民生活状况的描写和生存状态的关怀,人和人性始终是他关注的对象。他认为,人只有回归自然才能保持高贵的人性。 相似文献
2.
华兹华斯在英国文学史上被誉为"伟大的自然诗人",在他心目中,大自然就是人间的净土和乐园,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他把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都倾注到自然风光和普通的平民事物之中,以微小处见精致,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 相似文献
3.
江玉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1)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的自然诗歌体现了自然与宗教的密切关系.华兹华斯认为自然、人的自我本质和神性三者是相通的.自然既是一个具体的物体,一种存在,也是一种精神慰籍和力量;它不仅具有神性的光辉,而且是万物伟大的原动力.这种神性和力量是通过某一个神圣的时刻感悟出来. 相似文献
4.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 (William Wordsworth)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理论开一代诗风 ,深刻影响了他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诗人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诗人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为题材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诗作中都表达了对自然无限的仰慕之情,但是,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各自所生活的国度造成了他们在文化、哲学以及美学认识上的差异。在诗歌创作中采用了不同的意象,不同的语言风格,创造出相异的意境,从而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6.
英国桂冠诗人华兹华斯以其新颖质朴的诗歌创作理论开创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华兹华斯把自然看作是神性、理性和人性的结合,而把儿童看作是成人之父,童年时期的经历和回忆是人类重返自然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女性意象,并赋予了她们深刻的寓意和内涵。通过分析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儿童与女性的主题与意象,可以发现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儿童与女性三位一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探讨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的自然观,确立自然与田园的对应对比关系,着重剖析自然与田园可比较的本质特征。先以外视角分别看自然和田园的对立物,再以内视角看它们各自的内在含义。通过内外多方面比较,揭示了自然和田园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显现出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8.
赵光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4)
华兹华斯的情感论是其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观点"诗歌是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溢"给人的印象是诗是诗人情感的直接结果,然而,华兹华斯又说诗人具有一种气质,比别人更容易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感动,言外之意就是诗歌是诗人回忆的结果。前后说法似乎有所矛盾。如果从现象学的角度认识这一问题,它们并不矛盾,因为诗人的回忆也是情感不断积聚的过程,这正像情感现象学所说的,在任何可能的世界图像的形成过程中,该图像的各要素的内涵、结构和联系取决于爱和旨趣行动的建构、方向和联系。像现象学一样,华兹华斯也是在爱的"问询"中,让世界不断"吐露"自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华兹华斯情感论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颖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2):75-80
华兹华斯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早年支持法国革命,是出于人类解放的信念;他后来退出革命,是因为看到了革命的反人道主义的一面;他对工业化过程中的破产的农民深表同情;他也看到了当时人们道德的堕落,批判了肆意破坏自然的行为;返回自然与返回原始基督教,是他面对人类的精神困境指出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0.
栗帅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3):133-134
本文从社会异化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一部美国当代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加以介绍分析,揭示了权力异化与人性异化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从而探究影片的人性异化的原因,揭示出更深刻的悲剧主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玉凤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3):68-71
作为英国湖畔派诗人的领袖人物,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华兹华斯开创了英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代。他以饱蘸感情的诗笔讴歌大自然,咏赞自然界的光景声色对人类心灵的影响,被雪莱誉为“讴歌自然的诗人”。笔者试图从华兹华斯的几首有代表性的诗作入手,分析解读诗人的浪漫主义自然观,揭示这一自然观对英美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兵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9-11
老子对“道”与“德”两个概念的设置的最终目的是救世。前者是对“个人”实施救赎的理论基础,后者则为“众生”的救赎提供了可能。两种救赎方式的实现途径分别是“修身成圣”和“小国寡民”。 相似文献
13.
曹孟勤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1):8-11
“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马克思提出的命题。认真分析这一命题,对深化生态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然之死”并不仅仅是一个机械自然观的问题,更是“人之死”的问题。消除生态危机,使自然界死而复活,关键不是恢复有机论,而是寻找人的再生。人向合乎人性的人复归,即人与自然界完成本质的统一,自然界才能得以真正的复活。 相似文献
14.
史凤晓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2-78
以威廉·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强调诗人的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新古典主义重视的理性在诗歌中被放逐,华兹华斯尤是如此.虽然诗人自言自己并无系统理论主张,但他说若读者有心,自会发现其中的系统性.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人定位方面,华兹华斯都有别出心裁之处,其思想上可溯源到莎士比亚、弥尔顿的启示,下可感受到他对拜伦、雪莱、济慈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及丁尼生、布朗宁等维多利亚时期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影响.他定义诗人的特质、职责等异于常人之处.其中,沉默的诗人是其诗论及诗人论的一部分,但是很少得到重视,所以是本文重点阐述之处.这个概念灵感源自诗人颇具诗人气质的弟弟约翰·华兹华斯,并且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中均有类似的形象.本文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分析了该概念在其诗歌创作中的体现及该概念对当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卓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2,(1):22-24
世纪之交,全球化问题渗透到各个领域,全球化危机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解决生态失衡问题,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具有哲学性研究的课题,也具有时代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于艳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6):49-51
文章以《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杜鹃花》二诗为例,比较分析了华兹华斯与爱默生自然观中的哲学背景,认为华兹华斯的“三位一体”自然观主要缘于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其本人消极的人生态度,而爱默生的双重自然观则缘于德国哲学思想和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7.
18.
姜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6):31-32,40
文章从华兹华斯的<孤单刈禾女>和<咏水仙>两首诗入手,对诗人怀古忧今的情怀以及作品中大自然净化心灵的主题进行了发掘,进而分析了诗人堕落与拯救思想的渊源,肯定了其自然观的哲学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舒尧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5)
顺承于气本论的世界观,王夫之也形成了独特的人性论.王夫之认为,外部世界存在永恒运动变化的本原之气,有不停发展变化、不断新陈代谢的万事万物,王夫之再将着眼点落实于人的内部,认为人性的生成是一个"日生日成"的过程,以本然之"气"连接天、人、性、命,以气之同源,体现生命之平等;强调人性生成的过程性与阶段性,并在其中引入"习养"说明人性发展变化的多样性;人性是由自然之气形成的,非先天赋予的善,亦非先天赋予的恶,并在后天习养过程中,应继天之善,成己之善.王夫之终结了中古独断哲学,对以往儒学各家进行深刻的批判,开创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巅峰,其思想如"性者生理也"、"性日生日成"、"理必寓于人欲以见"、"率性以达情"等皆对今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