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新疆锡伯族人使用锡伯语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锡伯语言文字使用面比较窄,使用范围比较小,目前处于衰变状态。保护锡伯语言文字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新疆的锡伯语和锡伯文在远离东北锡伯族大本营的语言孤岛中稳定使用了200多年,近30年来出现快速衰退,这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锡伯语文基础教育模式的演变是一个重要因素。新疆锡伯语文的历史及其兴衰原因分析能够为语言保持和语言濒危的探索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3.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俄罗斯学者深入新疆伊犁地区学习研究锡伯语、锡伯文化,搜集锡伯族的相关资料,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一百余年来,锡伯族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还有哪些不足,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本文在全面梳理古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一百余年来锡伯族研究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和评述,旨在推动锡伯族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锡伯人在东北由锡伯语转换成满语并西迁新疆伊犁的过程后,重点对1986年笔者在察布查尔调查的锡伯中年干部安福先生的满语和2005年笔者重新在当地调查同一位安福先生变成老年的满语进行比较,分析一个人20年前后所说满语的诸种音变现象,从中揭示满语在短期内清音浊化、元音高化、辅音前化、尾音脱落的普适音变规律,短鼻尾变长鼻尾、重音前移的横向影响因素,以及一个人由中年到老年由语言随意到语言书雅的返古现象。  相似文献   

5.
满族"双语"教育教学改革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语、满文是满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亦可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满语、满文意义重大,而实行满汉“双语”教育则是继承满语、满文的最有效办法。满汉“双语”教育的可能性是:现有的满族聚居环境,可资利用的满族文化遗存、语言文字成果及可资利用的师资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满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开办满族学校,取得群众和政府的支持。满汉“双语”教育的意义:是保护满族语言、文字的需要,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历史研究的需要,也是满族文化研究的需要和满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语、满文的开发和使用也将有利于满族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满族及其先民使用的传播符号主要是原始符号以及满语和满文.其中以原始符号的使用为基础形成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标记、结绳记事、投物记事、填物记事、配物记事、鹿骨、神石为凭、图画、象形文字、火信、契刻记事等.这些传播方式在满族及其先民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满语是满族情感与信息传播的基本媒介,以满语为基础形成的萨满神谕和满族口传说部等是满族重要的史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满族的发展,满文又得以创制,并广泛应用在档案记载,典籍翻译以及许多碑铭、印玺和钱币上,成为满汉交流、中西传播的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7.
序言锡伯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承认的少数民族。锡伯族原先居住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现在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流域,以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共有83000余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和锡伯族撰写本民族史的愿望,近年有几部锡伯史专著问世。《锡伯族简史》(锡伯族简史编写组编,民族出版社,1986年,以下称《锡伯族简史  相似文献   

8.
清代满族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对汉族的统治,把满语满文定为国语国文,企图在全国实行满语满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刊印了大量的满文图书。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满文官刻图书异常发达。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强大动力下,满族汉化非常严重,满语满文不仅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反而被汉语汉字所替代,满文官刻图书从鼎盛走向了衰落,语言渗透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9.
关于锡伯族的族源问题,鲜卑说与女真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在此争论背后,事实上是锡伯与满洲复杂交织的关系与历史。建国初期新疆、辽宁两地锡伯族人口的差异状况以及历史上锡伯人的迁徙历程,表明锡伯族人的族群状态随着其族群认同的变迁而存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锡伯人因为迁徙带来的客观资源环境的改变,其族群大体经历了由相对独立的部族—满洲共同体中的一员—前现代民族—现代民族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认同因素对作为当时的边缘族群的锡伯人具有重大意义。在西迁以后,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多重因素导致满洲认同的衰减,锡伯族脱离满洲的进程大大加快。与此同时,伴随此进程所带来的身份焦虑与认同危机,则对锡伯族知识分子在其民族族源的追溯和民族历史书写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清一代,随着满语文在达斡尔地区的推广,达斡尔族民间出现了借用满文字母拼写达斡尔语的现象,达斡尔族人创制出的“达呼尔文”在本民族社会广泛使用。敖拉·昌兴及其继承者的文学创作实践促进了“达呼尔文”的使用与推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达斡尔族知名学者恩和巴图等对“达呼尔文”进行积极的改进与规范,达斡尔族的一些学术机构也为“达呼尔文”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在汉文回译成满文的过程中出现了与汉文"尔"、"勒"相对应的满语音素(位)的选择问题,由于受发音规律及发音特点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汉文"尔"选择了满语音素"r"的促音形式,汉文"勒"选择了满语音素"l"的促音形式;而在满文资料中尤其是在涉及到人名、地名、部落名称时,则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特殊情况,一方面从时间、空间以及笔贴式三个层面分析有可能导致满文书写错误造成的,另一从发音学的角度分析是因为受发音学上常讲的同化现象和异化现象的影响导致发音部位的转移造成的.总之,在汉文回译满文时,凡是涉及到人名、地名、部落名称的词,与汉文"尔"相对应的满语音素是"r"的促音形式,与汉文"勒"相对应的满语音素是"l"的促音形式.  相似文献   

12.
明代末年,以女真族为主体形成的一个崭新的民族——满族,崛起在中国的东北。十六世纪末,满族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满文(亦称清文),1632年又进一步改进了满文,使之臻于完善,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满语文处于“国语”、“国书”的极为优越的地位。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族统治者入关前,就用满文书写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其中以解放前发现的《满文老档》最为珍贵。1644年入关后,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满文使用的最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满文,对外代表国家,如清政府往  相似文献   

13.
满语的变化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它对祖国的文化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特别是在清代,满语定为“国语”,“康乾盛世”又把国语骑射作为维护清朝统治的一项基本国策,因而当时满语达到了它发展史上的最高水平。可是之后不到200年,满语就在内地消亡了。抗战以后,满语只残存于东北边陲,满文也从此沉睡书宬。尽管黑龙江、嫩江流域的少数满族村屯至今仍说满语,但也有迅速变化之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实地考察和初步探讨,笔者列出几条粗陋之见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疆多语地名的语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的交汇地区。该文历述新疆多语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并且通过现有的用汉字标写的新疆汉语地名的民族语考证,用语言学的音变原理分析、推断出这些地名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蒙古语、满语、锡伯语、塔吉克语等的来源,从中看出新疆诸民族迁徙定居的分布格局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5.
锡伯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锡伯”其称早于16世纪中叶已见诸史载,说明她是一个具有悠久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上,锡伯族人民对于维护祖国的统一、保卫和开发建设祖国西部边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中,锡伯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地域环境中,创造并发展了本民族固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后世留下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遗产。反映和表现古代锡伯先民社会生产生活的叙事民歌《亚奇纳》、《狩猎歌》,歌颂近代史上锡伯营官兵在反侵略、反分裂卫国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民族气节的民间故事诗《拉希罕图》、《喀什噶尔之歌》就是锡伯族古代民族民间文学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6.
满文是中国历史下最重要的民族文字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清代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三中全会以来,满语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其研究领域虽已相当广泛,但形体学尚无人问津。笔者感到,满文形体问题,是满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满文中许多重要的现象均与此有关,以形体为对象的满文形体学是满文研究中亟待建立的新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者对汉语与女真语的对比研究,涉及到考订女真文字与女真语音的材料,女真语与汉语语音关系诸问题。汉满对音译音研究,是从18世纪初叶徂徕的《满文考》开始的。而对满语转写、汉满对音译音资料与汉语语音研究,以及汉满对音译音资料对汉语语音研究的影响,应该拓展其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锡伯族文学研究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时期以来,随着学术界对各民族文学遗产的不断重视,锡伯文学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产生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尽管研究成果是喜人的,但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锡伯文学仍存有不少研究空白等待学者们进一步关注、挖掘。  相似文献   

19.
满-通古斯语族中的满语和赫哲语已被我国语言界确认为濒危语言,目前只有黑龙江省一些满族村屯和赫哲族聚居地的部分老人能使用满语、赫哲语。本研究是对满语和赫哲语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运用结构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共时描写研究。现存满语、赫哲语由于长期受汉语等周边语言的影响,不仅在语音结构以及语音组合规律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在语义及有关句子结构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异。满语、赫哲语在与汉语等相关语言的接触中,产生影响、吸收、融合等现象。通过对满语、赫哲语的濒危状态、濒危过程、濒危原因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可以在理论上总结出濒危语言的发展演变规律。不同的濒危语言因处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其濒危原因与濒危过程有一定的差异,但同时,语言的濒危原因和濒危过程又有共同的规律。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满语、赫哲语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以来,随着满族文化研究的深入,满文、满语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绩,其中满文篆书研究也同样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黎艳萍撰写的《满文篆书浅谈》和邹兰欣撰写的《满文篆书简论》是很好的作品,对满文篆书的源流、演变、特点及其文样进行了很好的剖析,颇具学术价值。从目前满文篆书研究情况看,仍有继续深入挖掘和研究之必要笔。者在注重满族史研究之余,读过诸位同人作品之后,亦有些不成熟之管见,提供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