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向我咨询关于要求增加孩子的抚养费问题。她是8年前和丈夫离婚的,那时小孩随母亲,父亲每月给500元抚养费。现在孩子已经13岁,上初中,由于学费很高,她也因为单位经营不好,失业了,生活十分困难,抚养孩子有相当的难度。而孩子的父亲现在开公司,经营得很好,置有别墅。她想让他增加抚  相似文献   

2.
《百姓生活》2013,(7):27
读者问:我今年20岁了,正在江西某大学读大二。父母2005年离婚,我由父亲抚养,我生母每月支付我100元抚养费。我今年初开学时,因学费不够请求生母再给付我学费,但未能如愿。请问,我能通过法院判我生母给付我学费吗?律师解答:你如果就现在的情况起诉到法院,法院会驳回你的诉讼请求。《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虽然你尚在大学读书,不能独立生活,但是婚姻法解释(一)对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作出具体解释,解释规定  相似文献   

3.
沈星 《今日南国》2008,(19):1-1
眼看着30岁的槛就要到了,我现在还是一个要找家里付学费的穷学生。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放手     
十八年前的那个夏天,骄阳似火,我考上了省城的重点高中,这在我们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为父亲争了光,父亲为了给我挣更多的学费,整日忙忙碌碌。  相似文献   

5.
希望     
暑假快结束了,全家人还在为我这学期的学费愁眉不展。有人劝父亲到村里打报告申请特困,有人劝他到学校申请减免,父亲只是摆摆手,说:“我去转转,我去转转。”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9,(30):35-35
北京的一位孙先生来电咨询:我的爷爷和奶奶婚后购买了两间房屋,产权人为我的奶奶。后来他们又在院里盖了两间自建房,没有产权证。爷爷奶奶只有我父亲一个子女。去年听说房子要拆迂,为了能多得些拆迁补助,我的爷爷奶奶决定办假离婚,得到拆迁补偿后再复婚。于是他们在2008年7月协议将两间有产权的房屋和两间自建房屋进行分割,每人分有一间有产权的房屋和一间自建房,并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哪知道他们协议离婚后一个多月,  相似文献   

7.
刘希 《社区》2013,(18):60-60
现在全国倡导节俭,我们家也刮起了“节俭风”。前两天,父亲过六十大寿,我打算在酒店为父亲办生日宴,姐姐却不赞成。姐姐说:“爸爸不喜欢讲排场,我们自己在家动手为父亲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比在外面吃要实惠得多。”当我把姐姐的想法转告给父亲时,他笑着说:“还是你姐了解我,在家过生日既节俭又有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8.
造一片月光     
朋友是个不幸的人,3岁死了父亲,不久母亲改嫁,他只能跟着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假若没有政府补助和亲戚接济,他真不知道自己能否顺利长大。高中毕业,他没有念大学,不是没考上,而是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供他继续上学。这些年,他摆过地摊,卖过保险,推销过化妆品,抬过水泥板,后来开厂做了老板。无论得志还是失意,朋友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相似文献   

9.
我的双亲     
文英 《社区》2005,(3):57-57
人一过40,突然之间好像领悟了很多东西,对平时轻视的、漠视的都重新有了认识和理解,让人突然间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心中也多了很多责任,生活一时间变得沉重起来。一个人的时候,我总是想起我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今年62岁了,母亲比父亲小5岁。父亲是个厚道人,老实了一辈子。母亲是个十分精明的女人,在那个时代,可以称作是女强人了,她一直都是家庭的中心,而父亲则心甘情愿地在母亲身边做配角。父亲家里兄弟多,哥6个,没有姐妹,爷爷奶奶在那个穷山沟里能把他们都养活得壮实高大,我一直认为是个奇迹。母亲和父亲是属于青梅竹马那一种,父亲16岁的…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心愿     
正父亲徐宝权生于1925年,卒于1998年,享年73岁。从小就听奶奶说,父亲上学时成绩很好,并考上了大学,但那时正是战争年代,兵慌马乱的,爷爷奶奶不放心他一个人出去,父亲是个孝子,就放弃了去省城读大学的机会。1949年解放后,父亲参加了工作,在一家单位做会计,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1980年夏天,十七岁的我高中毕业。当时全国已恢复了中断十几年的高考,父亲希望我能考上大学,以圆他未能完成的"大学梦"。但由于我成长的年月正是"四人帮"横行之  相似文献   

11.
怎样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实很简单,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李宁: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学生,现为上海市建材行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员工李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9岁时,他的母亲出国进修,一去就是多年;父亲忙于工作,只能将他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他说:"小时候,我比较贪玩,爷爷奶奶也不怎么管我。初三时,我的成绩一落千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03,(5)
——"我本来是不想当军人的。"——"那时我年轻,才十九岁。后来才知道,张作相存心要提拔我。"——"我也很奇怪,我喜欢当医生,没有想到我救人没成,反倒变成了个杀人的。"我父亲原本想造就我成为一个文人,而我原打算要学医,到现在我还喜欢医生这一行。我父亲他也没有说不赞成,可也没有说行,我也没  相似文献   

13.
恩情难忘     
我是一名五岁就失去父亲,母亲又另嫁,只能和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苦孩子。自从贵刊开展“手拉手”活动以来,我陆续得到许多好心人的热情帮助,令我深受感动。比如建平县叶柏寿镇的董素玲老师,每次开学前后,还有平时都给我邮来钱、衣服、书  相似文献   

14.
胥加山 《山西老年》2009,(11):28-28
15岁那年我考上了一所中专,这本来是一件喜事,然而,却令贫困的父母左右为难,让我就读吧,学费从何而来?本来家中因父亲患病早已债台高筑;不让我去报名吧,村里几年也出不了一个中专生。眼看去省城报名上学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理想     
《北方人》2006,(9)
母亲在电话里向我告状,说父亲一意孤行,花八千多块钱买了个超薄液晶电视,说是要让村里人刮目相看一下,但这八千多块令她心疼不已。我说,该花就花吧,不要紧。这让我想起,“让村里人刮目相看”,对父亲来说曾经多么重要。在我们那个小村庄,富饶的铁矿让老百姓过上了富足的生活——1980年代初,家家看上了闭路电视;90年代初,家家用上了电话;现在,私  相似文献   

16.
幼年时父母忙生意照顾不了他,读高三时父母离异让他伤透了心 1986年,邵坤出生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4岁那年,父亲邵立铭和母亲韩芹双双下岗。失业后的邵立铭脾气火爆,经常在家里打骂韩芹母子。每当被父亲打骂,邵坤就会跑到爷爷奶奶怀里“避难”。从小,爷爷奶奶成了邵坤最亲近的人。  相似文献   

17.
自从我喜欢上了苦丁茶,现在全然没有了对苦的恐惧。母亲年过花甲,血压偏高。父亲买来苦丁茶为母亲作食疗,父亲说药食同源,食疗无副作用,比医的药好得多。自从母亲每日喝上苦丁茶后,血压一直很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7,(10)
想当小提琴家我迷上了小提琴,向父母提出想学小提琴。父亲断然否决。我很生气,没吃晚饭就上了床。母亲一向对我宠爱有加,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买了一把小提琴给我,送我去学琴。父亲狠狠地瞪着我说:"你迟早会得到教训。"我倔强地看着父亲,一言不发,心里说:我一定要学有所成,向父亲证明他是错的。整整七年,我风雨无阻地去  相似文献   

19.
照片上的孩子就是我,左边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右边分别是我的四叔、和父亲一起南下的朗广富叔叔。我的父亲王精才早年参加革命,母亲张桂花也是党员。1948年冬的一个傍晚,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父亲宣布了一件大事:他要"过江去"。过了些天,父亲  相似文献   

20.
父亲去世已经16年了,偶然翻看他留下的一本老相册,许多事情便涌上心头。 我的老家在山西平陆,父母都是山西人。听我奶奶说,父亲15岁那年离家出走,参加了八路军。爷爷奶奶多方打听,才知他的下落,并千方百计把他从部队找回家来,给他娶了个媳妇,想以此拴住他。结果没想到他硬是在院子里坐三个晚上,第四天又跑回了部队。这一走,10年之后才再次返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