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共存降低了供应链的效率.因此,针对核心企业缺失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企业竞争与合作的特点,从虚拟第三方的角度建立模型解决该问题.考虑制造商有关于产品成本的私人信息,销售商有关于销售努力的私人信息,结合数量折扣契约和AGV机制的思想,建立双向激励模型,以实现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和协调.结果表明,恰当设置利润调整参数可使该契约满足预算平衡约束、激励约束和个体理性约束,且能够实现一体化供应链的交易量,即该契约能对核心企业缺失下供应链中同时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进行激励和协调.最后,用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结论.  相似文献   

2.
李云飞  周宗放 《管理学报》2011,8(6):872-878
针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风险投资者角度出发,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建立了风险投资家激励契约模型。与传统的激励契约模型相比,该模型考虑了风险投资家对风险投资基金注入一定比例的个人资本金而持有股份,并引入了风险投资者可观测变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增加了风险投资家的激励强度,提高了风险投资者的期望收入,还有助于风险投资者选择高能力的风险投资家和激励其在签约后努力工作。这些结果有益于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为风险投资者建立合理的激励契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丹 《经营与管理》2015,(2):111-113
创业板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板块,赋予经营者以共同所有权人的身份,有效协调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价值诉求,成为企业资本运作的重要一环。笔者选取实施股权激励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施股权激励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保险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由于保险机制的固有特性,无论是保险的买方还是卖方都不可能如愿获得足够的信息,这种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状况,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严重影响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企业所有者必须设立一套最优激励报酬机制来激励和约束经理人的行为,使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采取对企业最有利的行动。最优激励报酬机制由固定收益、信息租金、风险收益、激励收益和经理人市场价格五部分组成。经理人的业绩激励收益与企业的产业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6.
我国证券市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是市场经济本身产生的两大“体制缺陷”,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理论,通过深沪股市大量的数据与实例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种种表现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双重信息不对称下销售渠道双目标混合激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销售渠道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和销售努力等信息均为其私有而不为企业所共知时,企业如何甄别其真实能力信息并对其销售努力实施有效激励是个重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基于线性合约的双目标混合激励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并刻画了最优合约的3个特征.首先,为辨别高能力类型与普通能力类型这两种不...  相似文献   

8.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是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重点,也是企业薪酬机制设计的核心。本文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同时存在的框架下,创新性地将利润风控能力作为能力差异的体现引入异质经理人,求解出单一契约和两种契约情况下薪酬契约的显式最优解,并对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本文与单一契约相比,两种契约情况下股东的期望收益较高,对低能力经理的激励降低,对高能力经理的激励上升,但高能力经理的效用由于受到契约的扭曲反而会下降。股东还可针对高能力经理设计单一契约,但当低能力经理所占的比例足够高时,设计两种契约将成为股东的最优选择。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私募基金等重视经理风控能力的行业提供薪酬契约设计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理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广泛存在于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模块。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信息不对称造成了招聘的高成本和低效率。本文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招聘过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黄梅萍  汪贤裕  郭红梅 《管理学报》2013,10(4):583-589,596
在节点企业地位相当的二级供应链中,销售商隐藏努力行动、供应商隐藏成本信息,从而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为此,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引入虚拟第三方为协调主体,从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出发,对供应链进行集中控制、利润分配,对供应商和销售商实施双向激励。结果表明,与供应商主导供应链时的情形相比,当销售利润共享比例α*和成本共担比例β*满足更为苛刻的关系时,供应链才能实现协调。但是,此时的虚拟第三方承认了供应商的信息租金,其决策的角度是供应链期望利润的α*倍。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由于信息不对称,供应链企业间可能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本文就对供应链企业间(供应商与采购商、制造商与分销商、分销商与零售商、零售商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际所引起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此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浙江大学的数据,讨论奖金激励对高校论文产出的影响.浙大在1999、2003和2005年做了学术激励机制改革,对SCI论文按影响因子大小分区和分等,对在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发表论文给予相对更高的奖励.其后,浙江大学教师发表的高水平SCI论文的数量和比例出现显著的增加.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浙大学术生产力的提升,并不是由于浙江大学引进了更多“高水平”学者,而是因为激励制度产生了效果.本文的发现,对高校的管理机制改革,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融契约与管理者激励——实验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的框架下分析了3种金融契约的激励约束功能.首先,根据金融契约内涵的现金流和控制权两种权利属性及其体现方式将金融契约激励约束效应划分为两类:即通过现金流权利属性体现的显性激励约束效应和通过控制权属性体现的隐性激励约束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并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了3种典型金融契约的激励约束效应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权益契约的显性激励约束效应显著高于债务契约;相反,债务契约下通过控制权转移产生的隐性激励约束效应则显著高于权益契约;而可转债契约,则既能引发很高的投资者监督显性激励,又能对经营者产生很强的隐性激励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14.
对领导干部实施的正向激励包含政治性激励、物质性激励、精神性激励和发展性激励,每种激励都存在相应的问题。综合来看,干部正向激励失灵主要是由激励理念偏失、制度设计缺陷、外部环境变化等诱发。任期制下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正向激励,应营造健康政治生态,让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调整物质激励结构,让干部在生活上有保障;重视人文关怀机制,让干部在精神上有温度。  相似文献   

15.
股权激励对象选择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权激励对象应该选择那些对企业剩余利润产出最具影响力的员工.在不同的生产组织方式下,影响企业剩余产出的关键人力资本也不同,只有将掌握关键人力资本的员工作为股权激励对象,才能提高企业效率.在不同的生产组织方式下,掌握核心人力资本的员工有三种:掌握关键管理技能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经理人,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核心技术人员和能够有效构建企业内部合作理念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组织中的领头人(leader).  相似文献   

16.
17.
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选择决策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是两种不同的激励方法,团队包括个体,但团队又不等于个体的简单叠加,它们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各自有差异。本文对影响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的选择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探讨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的影响,并进一步将企业未来盈余分解为行业成分和公司特质成分,考察股权激励对不同成分未来盈余定价的影响,以及不同模式股权激励对上述关系影响的差异。利用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16年间的数据,本文发现:(1)股权激励提高了当期股票收益率与企业未来盈余的相关性。说明管理层股权激励有助于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2)管理层股权激励并不影响投资者对行业成分未来盈余定价,但会加速投资者对公司特质未来盈余定价;(3)管理层的股票型激励有助于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同时也能加速投资者对公司特质未来盈余定价,但股票期权激励并无上述作用。研究结果意味着,整体而言股权激励能够缓解管理层与股东之间信息披露的代理问题,激励管理层向外部投资者披露更多高质量的公司基本面信息,从而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特质未来盈余信息的搜寻成本,最终通过加速公司特质未来盈余信息融入股价来促进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本文揭示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促进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的微观机制,同时,研究结论对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中防范道德风险的激励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贷款风险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 导致贷款道德风险的产生, 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 本文通过设置激励条件, 构造出道德风险的防范模型, 对于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