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禾  李侠 《经营与管理》2023,(2):180-185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金融素养为中介变量,从产品消费质量水平和消费质量两方面,探究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小微经营者消费水平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小微经营者产品消费质量水平和消费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素养在互联网消费信贷对产品消费质量水平和消费质量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积极推出适应小微经营者的互联网信贷产品,满足其需求,同时强化风险监管;加强互联网消费信贷有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培养小微经营者互联网思维。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度性别差异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103455个账户及其过去一年的交易记录,构建了性别差异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在综合效应方面,女性对消费信贷的盈利贡献显著高于男性。在中介效应和直接效应方面,性别差异通过影响交易频率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有显著影响,贷款规模和风险水平对盈利贡献有负向完全中介效应,交易金额、忠诚度、最后一次交易距离目前的时间对盈利贡献无显著影响。说明消费金融机构应改变规模驱动的粗放发展路径,转向提升交易频率的客户经营策略。我国应大力发展女性经济及消费生态,提升整体贡献水平。  相似文献   

3.
由大型互联网企业驱动的数字金融新业态,因门槛较低而让商业银行排除在外的众多长尾客户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在近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一个基本而无可回避的问题是:数字金融的发展会促进还是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我国1326家商业银行地级市分行的贷款数据匹配后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同时存在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具体地,数字金融广度发展会促进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增加18.64%;数字金融深度发展会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减少11.94%。本文分别将上述两种情形称为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在考虑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两种效应依然同时存在。本文还从区域差异性和银行异质性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差异性影响,并对数字金融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对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商业银行转型和金融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消费信贷停滞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中央银行按照国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既定方针,借鉴国外经验,于1999年3月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各家商业银行随即也相继推出了消费信贷。但到目前为止却不尽人意,全国消费信贷不足信贷总量的1%。原因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5.
普惠金融是一种以扶贫为目的,为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储蓄、保险、信贷和信托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即为那些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而又具有一定得收入来源和偿付能力的群体提供信贷支持,这是一种在传统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方式。普惠金融体现的是一种和谐金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定义网贷平台信用分数处于A级最低分数线(180分)的借款人群体为网贷评级边际借款人.利用2011年~2017年网贷市场微观数据,考察了信贷波动与边际借款人债务期限选择之间的联系,发现边际借款人群体对于信贷波动最为敏感,相对于其他群体,具有更强的顺周期性.信贷扩张(收缩)时,边际借款人的债务期限显著增加(减少),而信贷波动对其他风险等级借款人并不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效应.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当边际借款人群体处于中等融资约束程度时,债务期限选择对信贷波动更为敏感,支持融资约束假说;当该边际借款人处于银行机构数量较多或信贷增量较高的地区时,信贷波动的债务期限效应更为显著,说明存在替代效应.研究表明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对个人信贷市场做反周期审慎管理,及时对冲信贷周期波动风险;同时要严格监管互联网平台的信用评级,避免人为扭曲信贷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原有的单一银行支付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作为金融业主体的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关系。商业银行改变传统观念,增强与客户接触,以及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合作等,将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和企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生态学理论对分析相关问题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金融行业发生重大变革,存贷款利率差持续收窄,金融业不断对外开放加剧了金融行业的竞争。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金融技术的应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壮大,给商业银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和挑战,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进行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选择,能够有效增加商业银行的收入,推动商业银行长远可持续发展。但在实践中,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产品同质化严重、科技投入不够、复合型人才缺乏及内部经营管理模式落后等,这些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基于此,文章对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进行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商业银行工业信贷的影响,并讨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源错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金融资源错配水平不断下降。金融资源错配缓解显著降低了银行工业信贷规模,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资金的经济绩效。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错配缓解程度与银行工业信贷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银行工业信贷规模的负影响减弱,对银行工业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正影响加强。总体而言,现阶段商业银行仍存在对“民、小、新”企业不敢贷的现象,但这类企业通过数字经济应用、产业革新等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银行疑虑。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消费信贷市场上的选择行为和激励行为都难以在实证上被检验.本文与某家线上信贷公司合作,通过随机提升借款者信用额度的实验,检验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否存在于我国的线上信贷市场.研究发现:1)与逆向选择相一致的是,违约率高的借款者会选择更大的借款金额,选择多借100元的借款人,违约风险相应高12%; 2)与道德风险相反的是,借款者面对大额借款的违约率反而更小,借款金额每增加100元,还款概率上升3.3%.机制检验发现,借款者的正向激励行为同时受到实现成本(催收效应)和机会成本(未来流动性)两方面的作用.本文的结果对信用评级等贷前审查环节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对消费信贷的激励机制设计等贷后监督措施有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创新和商业运营模式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在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和大数据金融方面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各具优势,应理性竞争,加强合作,以寻求基于共同利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构建了包含金融市场摩擦和背景风险因素的家庭资产配置模型,深入探究了收入风险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关系,发现收入风险的增加将显著降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并且市场摩擦和其他背景风险的上升均将加剧收入风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负效应.同时,本研究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理论模型的结果进行实证检验,以分组收入方差衡量家庭收入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信贷约束、社会互动与金融素养等金融市场摩擦因素均显著增强了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负向效应;在健康、住房及工商业经营和负债等其他背景风险越高的家庭,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负向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商家、企业开始从原来单一的线下业务平台运营,转向为"线上——线下"双向业务平台运营。而那些虚拟经济业务则开始选择渗入到传统实体经济业务中来。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越来越多的网络支付平台开始渗入到传统金融业务中,而其与银行业务相重叠的部分,更是表现出其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发展压力。如何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分析,找出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并整理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从而为商业银行找出其需要提高的业务方面,借此来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革命的浪潮使得中国数字化技术和数字产业飞速发展。文章选取西部地区86个地级市2015—2020年的面板数据,用核密度图分析地区城乡收入水平的空间分布与演进趋势,并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然后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后分高、低收入水平组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拉动城乡收入水平提升,且对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的作用更大,由此可以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阶段加剧了碳排放。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绿色金融试验区的自然实验平台,本文系统分析了绿色信贷对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影响,验证了信贷机构在环境保护中的监督治理职能.研究表明,试点区域的信贷机构,运用金融杠杆,通过信贷惩罚机制,将外部污染成本内部化为企业融资成本,进而有效激励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并且,这一激励效应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中.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市场的环境监督效应依赖于基础制度建设,只有在完善的市场环境下,绿色信贷政策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环境责任的表现.最后,本文证明了绿色信贷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激励,能显著降低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绿色经济的实现.本文验证了金融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扩充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理论;同时响应了十九大报告中“发展绿色金融”的文件精神,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杨佳  陆瑶  李纪珍  薛芮 《管理科学》2022,25(11):43-68
中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数字技术驱动金融的高质量供给,使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本文运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创业概率,其中信贷业务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最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渠道是缓解个体融资约束,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传统金融发展落后地区中表现尤甚.但是上述作用影响存在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只集中在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其次,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人们之间信任程度越低、风险偏好越高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促进作用越弱.此外,本文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数字鸿沟”现象,其对受教育程度低和年老的个体创业的促进作用影响更小.上述发现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但是其经济效应存在局限性.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政策时,要完善地区政策配套实施,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同经济的均衡发展,为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家庭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合成了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家庭视角展示了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总指数平均为0.575,家庭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从需求层面看,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发展成效可观,传统银行账户服务和数字金融服务都还有较大推广空间,家庭正规信贷市场参与度明显较低,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任重道远。从供给层面看,社区层面的金融基础设施覆盖大致处于中等水平,依然需要重视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农户、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年老家庭尤其是夹心层家庭,享受到的普惠金融水平明显较低。基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领先于大部分金砖国家,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影响方面,地区和家庭层面的证据均显示出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正向关系。家庭层面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对家庭人均收入的异质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并且更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寒冰 《经理人》2015,(2):84-85
创业9个多月,估值5亿美金,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趣分期,一方面直通京东、天猫等B2C消费平台,一方面通过向大学生群体提供分期消费金融服务,然后收取服务费的消费金融模式,将P2P普惠思维与信托资产联系在了一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崛起,然而,从学生市场出发,上线短短9个多月的时间完成3轮融资,估值5亿美金的趣分期,与大部分互联网金融服务并不相同,其他公司做的是帮用户更好赚钱的业务,趣分期做的却是另一个方向:让缺钱的用户,买得起自己要的商品。赚大学生的钱趣分期,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进行  相似文献   

19.
资本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格局,逐渐成为现代金融运行的新平台,迅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与传统商业银行形成竞争态势.而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又是相互补充的,商业银行通过将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在资本市场的平台上,进而实现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型.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是未来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资本市场深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消费、投资习惯,同时给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的业务现状、大数据技术的含义和特点以及金融大数据处理过程,旨在挖掘商业银行与大数据之间的契合点,以此发挥金融大数据在银行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商业银行搭乘信息技术的“快车”,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并借用信息技术谋求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