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民族问题就是在民族自身发展过程中和民族交往过程中因民族差异和民族利益而产生的问题。民族关系问题主要是指民族内部、民族之间、多民族及跨国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冲突及战争的关系。民族关系问题隶属于民族问题并构成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流氓无产阶级也称游民无产阶级,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创的一个复合概念,意指在阶级社会中由于被剥削和被压迫而失去职业和土地、以不正当手段维持生计的群体。在民主革命时期,流氓无产阶级为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流氓无产阶级的阶级构成、组织形式、性格特征等的正确认识与深刻分析。考察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流氓无产阶级的深刻认识和采取的正确策略后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对流氓无产阶级的认识和剖析,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中国革命语境下的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展。当然,流氓无产阶级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靠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制度的消灭。  相似文献   

3.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是邓小平对当前科技革命所引起有巨大变革的高度的理论概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马克思在考察了生产力的内容后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发现,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使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所以马克思又  相似文献   

4.
一、生产力中“科学”与“人”的关系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进入生产力的结构系列已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当科学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与“人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这一传统哲学和经济学观点相对时,则仿佛出现了科学与人同是生产力中第一或首要的因素的逻辑矛盾。因此,探讨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科学地总结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丰富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也是指导我们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十月革命胜利已70余年了,但究竟什么是十月革命经验?怎样对待十月革命经验?这还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学术问题。近几年,英、美、法、西德及拉丁关洲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篡改十月革命历史,否定十月革命经验,为此苏联历史学家撰写了一批关于十月革命的专著和论文,作了揭露和批判。我国现行各种版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通常把十月革命经验归纳为四条: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工农联盟,开展暴力革命,获得国际援助。笔者认为,这种概括值得研讨。毋庸置疑,这四条是十月革命经验,但如果认为十月革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是对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对知识经济到来的前瞻性预测,是对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对于我们加快科技进步,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同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对斯大林的这个民族定义适用的范围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理解。有的认为这个定义只适合于资产阶级民族,有的认为只适合于阶级社会以后的民族,有的认为这个民族定义适合于原始社会以来的一切民族共同体的广义民族。我认为,依据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内容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最后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同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对斯大林的这个民族定义适用的范围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理解。有的认为这个定义只适合于资产阶级民族,有的  相似文献   

10.
在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均告失败的历史情境下,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相遭遇。在国际视野下中华民族已是无产阶级民族的观念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适用于中国革命的合法化论证路径之一,并进而演化为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理论接点,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许多中共党史教材都将毛泽东领导创建的井冈山根据地评价为“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结合起来的典范.”这也是传统的看法.今天看来,这个看法有无偏颇之处?是否需要再认识?笔者认为,需要再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将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写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看成是中国革命(指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同)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党的70年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70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波兰美学家罗曼·英加登的"分层化"理论为参照体系,以"言-象-意"为轴线,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去探讨"意境"这一美学范畴.文章从意境问题的渊源着手,针对历来学者们对这一问题探讨的角度与结论,提出:"意境"是一种价值的表达与敞亮.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仅要依靠情感的表达、形象的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语言本身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在这些要素和谐共存的情况下,有待于读者对意境进行意向性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存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这种界定淡化了社会存在的过程性,消解了其实践性,没有凸显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不同于旧唯物主义之处,从而使其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和对人们的说服力,消解了社会存在理论的现实意义。根据马克思的思想逻辑,社会存在指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是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5.
哲学面临很大困难。哲学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被社会看成多余的东西,哲学工作者有危机感”。这是一个实践问题。哲学怎样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哲学有没有实践性,怎样理解哲学的实践性?实践问题成了理论问题。这个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区别。这是个老问题。这里想谈谈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哲学面临很大困难.哲学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被社会看成多余的东西,哲学工作者有"危机感".这是一个实践问题.哲学怎样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哲学有没有实践性,怎样理解哲学的实践性?实践问题成了理论问题.这个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区别.这是个老问题.这里想谈谈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大强调指出:“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必须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我们党正在领导改革开放,也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解决的最重大的课题。”“必须把反腐蚀寓于建设和改革之中。”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嗣后,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四中全会,则更进一步把克服腐败现象,保持党政机关廉洁,作为现阶段党的建设中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总之,为政清廉问题,已成为治党之本、立国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促使我们从深刻的教训中反思、寻找这场风波的各方面根源。毫无疑问,除了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外,还必须深入地研究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我认为,近几年来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渗透和泛滥,是导致这场风波的重要思想根源。因此,高校要加强和改进政治思想工作,必须对革命人生观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再认识。因为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再次深化认识并增强共识,才能认真研究人生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在我国民族的产生要追溯到封建社会发轫之初的秦、汉时代以前,秦、汉时我国已由多民族组成了统一的国家。民族和多民族国家都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一般地说,民族一经产生,民族问题便相应产生;特殊地说,民族问题是伴随多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它也是受变化法则支配的,有自己的开端、发展过程并随民族的消亡而消失。民族问题不是独立自在和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时,它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它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地保持党的先进性。紧紧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是全面贯彻、长期坚持、深化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