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基于1980-2012年的相关数据,选取物流发展成效指标、物流供给指标、物流需求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测算山东省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是区域物流需求、供给、规模的增长均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区域经济增长也推动了物流产业发展。山东省要注重提高区域物流供给能力、优化区域物流布局、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物流产业集团、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以物流产业发展促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六普”数据为依据,使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7个地市人口文化素质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水平类别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人口文化素质总体逐年提高,经济发达地区提高速度比欠发达地区快;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布局呈现“一轴两点”格局:17地市人口素质发展水平“高、中、低”比例为6∶2∶9,出现两极分化态势.扭转这一不平衡局势是今后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山东物流需求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物流需求省情出发,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理论,根据实际数据建立山东省物流需求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山东省未来五年物流需求规模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山东省的物流需求呈增长之势,以期为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山东省各市物流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因子和聚类方法对2008年山东省物流发展水平的数据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山东省各市物流发展水平排序和聚类结果。结果表明各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其划分为四大类,青岛属于一类城市;烟台和济南属于二类城市;其他城市分别属于三类和四类。  相似文献   

5.
针对物流企业规模演化的影响因素问题,根据从业人数将物流企业划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规模,运用核密度分析描述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偏序集方法解决不同企业规模集聚的问题,并建立了考虑规模差异和不考虑规模差异的两类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发现:两类回归模型差异较大,其中地区商业发展水平和地区运输水平两个因素均对物流企业的规模演化具有显著影响,而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邮政业务的总体情况和地区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在两类模型中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物流需求、政府政策等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进而利用2016年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对各地区农村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农村物流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中、西呈现出依次递减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对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的贡献最大,人力资源水平地区差异的贡献也较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水平是影响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差异大,而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内部地区差异小.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2010—2015年相关数据,系统分析了市场化系数与所选17家物流企业的成本效率关系。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对不同发展水平的物流企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用方差分析验证其显著性水平均通过了检验。当物流企业本身的成本效率比较高(大于0.90)或者比较低(小于0.40)时,市场化程度的影响比较小;当企业本身的成本效率介于中间时(0.40~0.90),市场化程度的影响比较大,且在大于0.50时,市场化系数对其的影响呈现倒U型,而在小于0.50时呈U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1981—2006年的数据对山东省SO2排放的规律进行研究,得到山东省SO2排放的环境学习曲线。应用这一曲线,定量分析山东省17个地级市减少SO2排放的潜力,并结合2006年各市的万元GDP能耗情况,对它们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对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与评估,可为政府部门优化与调整产业发展、合理制定产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突变级数法与离差最大化法构建农产品物流产业评估模型,并选取广东和山东两省20102014年相关数据对构建的评估模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基础两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当前制约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庞大的产业规模是现阶段支撑山东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进的突变级数评估模型既克服了主观赋权的局限,又不失科学性和合理性,计算简单,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虽然广西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东盟的重要桥梁,在与东盟贸易往来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因此作为沟通相邻国家的必经区域,广西的区域通道网络建设至关重要。以广西各城市的截面数据为研究数据基础,依据科学性、数据获得性与可比性原则,分别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物流发展综合水平与东盟贸易状况3个方面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共14个指标,测算广西13个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与能力;运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评价指标解释主因子的载荷,利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构建物流综合水平评价模型,最终得到各城市的物流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并据此确定物流节点枢纽城市;引用物流引力模型进一步确定节点枢纽城市的物流引力,通过计算得到轴心对辐射城市的物流引力大小。研究认为,应以南宁市、防城市、钦州市和北海市为核心枢纽构建支干线物流网络通道,通过构建物流圈为广西物流业提供区域性、模块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物流基础设施规模、区域居民消费水平和对外贸易发展四个方面列举出影响长株潭区域物流需求增长的相关因素,并运用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公路通车里程、第三方物流外包比例对长株潭区域物流需求量增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9—2007年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以及居民消费水平三个指标,考察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并对三个经济指标在山东省内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因素进行了剖析。文章最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21年我国三大经济圈18个省市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该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物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三大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最高,呈“M”型阶段性变化特征,物流发展未能形成良好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相对平稳;地区之间三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总体上表现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优于物流与经济系统;三大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物流—经济整体协调发展水平处于勉强协调状态,长三角地区比较稳定,珠三角地区呈现省份之间耦合协调程度极差较大的特点。从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资,提升物流效率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8—2020年我国1721个县的县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实证探究了县域数字物流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县域数字物流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且该结论能够通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县域数字物流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对高经济发展水平区的影响大于低经济发展水平区,对具有高消费升级水平的农村居民影响作用更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县域数字物流会借助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实现。因此,为实现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应该加强数字化建设,提高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距,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发挥收入的中介作用,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协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78—2009年的广东省年度数据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代表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三个重要指标,对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验证短期修正效应。结果表明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广东省经济增长对物流产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的物流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因而迫切需要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发展。我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通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总结出三个投入指标和三个产出指标,对2001-2009年的西部物流效率进行测度。分别分析了西部12省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总技术效率,得出各省的效率水平状况以及其在西部的地位,同时得出提高西部物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旅游资源禀赋的不同将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6个旅游区,采用2005—2016年旅游经济数据,利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山东省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呈波状下降趋势,入境旅游收入差异明显大于国内旅游收入差异; 6个旅游区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 6个旅游区内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区域内的差异呈下降趋势,贡献率也呈波状下降的趋势;人均入境旅游空间集聚趋势增强,呈现出高速发展和低速发展两大集聚区;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是影响山东省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物流能力的提升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构建包括物流人才、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产出规模、物流发展环境四个一级指标在内的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7个区域及其中20个省(市)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基于云概率优势关系(云PDR)方法进行评价,并据此从"综合水平-波动"和"投入-产出"两方面对样本分类。结果显示:在物流能力的水平和波动方面,各区域及省(市)差异显著,具有不同的驱动因素与薄弱环节,分属于积极的持续提升型、高效的持续提升型、低效的稳定发展型、低效的探索追赶型和保守落后型五种类型。因此,应结合不同地区所属类型的特征采取不同发展对策:物流发展处于保守落后型的区域应进一步加强物流发展意识、物流能力与发展水平相对平稳的区域应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发展相对活跃的区域应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物流能力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应提升物流投入产出比,推动区域物流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的区域性特征逐渐凸显,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效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促进二者良性循环发展,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设计/方法】选取2011~2021年长江三角洲区域4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Super-SBM-DEA模型、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方面对长江三角洲区域41个城市物流效率进行研究,借助Tobit模型分析城市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结论/发现】2011~2021年长江三角洲区域41个城市整体物流效率较高,效率平均值在1左右徘徊;该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于规模效率,其次是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未能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产业集聚、物流资源利用、物流信息化水平对物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产业结构对物流效率的正向作用还未显现出来,能源消耗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缺乏系统性实证研究现状,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三大因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华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协调,西部地区物流可持续发展水平则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