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还在世时,由于"科学"一词而导致的马克思主义简单化、教条化、庸俗化的问题已经产生,马克思去世之后,西方实证的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围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至今相持不下。近年我国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质的争论是这种情况的再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彻底弄清马克思对科学的理解与科学实证主义以及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真切把握马克思科学观变革实质。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基本上都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整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归结为历史辩证法,否认自然辩证法,制造恩格斯反对马克思的神话.为此,试图从揭示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真实态度入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以回击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否定自然辩证法的论调;同时,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评,展开反批评,阐述历史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如何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一直都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日本学者广松涉虽然肯定了恩格斯在第一次思想转变中的主导作用,但他无形地放大了这种主导作用,抹杀了马克思应有的贡献。西方马克思主义则以辩证法为突破口,撕裂了马克思恩格斯形象的一致性,制造出"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尖锐对立,扭曲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地位及其精神实质。这种对立到了西方"马克思学"那里,则演化为两种哲学原则的对立,彻底撕碎了恩格斯的光辉形象。因此,只有在尊重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独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准确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的难题.本文认为,该问题是传播史的形象建构的结果.在第二国际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形象问题一直是工人政党和理论内部的政治争论的风向标,恩格斯形象的沉浮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的危机.首先是在第二国际时代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对垒中,由伯恩斯坦撕裂了恩格嘶的形象;其次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产生了惊人一跃:从"党的首脑"到"教唆犯".由此,恩格斯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内部毁坏的"替罪羊".后来的西方马克思学只是以公开而赤裸的方式坚持了这一点.同时,由于斯大林主义问题.西方马克思学把"无产阶级世界观"这种描述方式的首倡者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等同起来,试图以马克思的早期文本来阻击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彻底地把恩格斯建构为歪曲马克思思想的"阴谋家".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基本上都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整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归结为历史辩证法, 否认自然辩证法,制造恩格斯反对马克思的神话。为此,试图从揭示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 真实态度入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以回击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否定 自然辩证法的论调;同时,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评,展开反批评, 阐述历史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谭:老陶,我们单位最近组织科技人员学习《自然辩证法》,我是一个积极参加者,可我有些问题弄不明白,你是搞自然辩证法的,想向你请教! 陶:我过去虽搞过自然辩证法教学,但最近才归队,好在我们都是老同学,可以一起来讨论,有些问题还得向你请教。 谭: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搞不清楚自然辩证法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科学。有的人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但近来有人认为它是一门独立的边缘科学,弄得我有些糊涂,究竟恩格斯讲过这个问题没有?  相似文献   

7.
我的发言,归结起来,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我们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历来是、现在仍然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组成部分。第二句话是: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一个重要生长点。下面稍微展开讲一讲。 坚持和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我们的自然辩证法工作,我们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有一个传统,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良然辩证法这个名称就是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这本书来的,就是要继承和开拓主要以这本书为发端的把马克思主义同自然科学发展结合起来的研究领域。最近,我在为《自  相似文献   

8.
自8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介绍到我国之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近几年,“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又成为国内学界探讨的另一热门话题。“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同时并存使理论研究本身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经济学界在如何大力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何大胆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争论.有的对西方经济学基本持否定态度,斥之以庸俗,认为只有细枝末节或有关政策性的东西才可以批判地拿来作参考;有的则对当前政治经济学的范式提出异议,要求对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摒弃沿袭至今的苏联范式.以上观点不无道理,但都有失偏颇.在整个经济学理论结构中,找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位置,找准它们的切合点,才是我们继承发扬、吸收借鉴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出发点.价值论是任何一种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张劳动的一元价值论,西方经济学中则广泛采用效用价值论.这似乎是两种不相容的观点,但是本人认为,恰恰是在价值论上,双方找到了科学的切合点.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理论价值主要在于: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合理地解决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提供了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思想即科学哲学。沿着恩格斯所开创的自然辩证法方向继续前进,必然在发展丰富自然观基础上,产生科学观和技术观,构成自然辩证法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使它成为我国科学技术攀登世界高峰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11.
自然科学从哪里来?科学发展的动力又是什么?谁是自然科学的主人?这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自然科学史领域长期斗争的一个根本问题。唯心主义者“写科学史已惯于把科学看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刘少奇、林彪一类政治骗子出于其反动阶级的本能,在自然科学史方面,也一贯宣扬天才创科学,灵感出发明,头脑造法则之类的黑货。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这种唯心史观作了极其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为我们在自然科学史领域肃清唯心史观的流毒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何以会成为一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成为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和理论定位有关,是历史唯物主义自产生以来就从未间断的争论的延续,是后实践唯物主义的一个理论方向,更是当下中国问题的理论反映.讨论实质上是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的,其积极成果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私有制起源问题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斗争。一九七五年第九期《学习与批判》杂志登载了康立(即罗思鼎) 的《漫话私有制的起源》一文。这篇文章宣扬修正主义观点,公然篡改恩格斯的指示,散布一系列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谬论。对此,有必要予以批判。一、私有制究竟是什么? 要说明私有制的起源,必须弄清私有制是什么和最初出现的私有制形态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康立在这些问题上,极力制造混乱,他一会儿说牲畜是“最早的私有财产”,公然把恩格斯  相似文献   

14.
1859年,马克思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在该书的序言中有一段简要表述,“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这一张序列表中,排在第一顺序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是什么?它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论述有何内在联系?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究竟占何等地位?这是国内外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因此,剖析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确切涵义,弄清马克思的原意,这是解开长期争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之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哲学性质的辨析岳玉禄在自然辩证法哲学性质问题上,长期存在着不同观点的争论。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作出辨析,这既是理论的需要,也是实践的需要。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没有最后完成的著作,1925年由苏联第一次出版,并将此领...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深入,学界越来越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领域的问题,而且相关研究日益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二十几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从介绍西方学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进展开始,围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特色、中国化、教学实践以及马克思伦理思想等几个方面而开展。借助CNKI数据库,基于不同向度,对已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这将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朝着经典文本高质量解读、多维度研究和高水平期刊建设等更加科学的方向延展,特别是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回应现实问题,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双向转化。  相似文献   

17.
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究竟是不是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即文化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着眼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的界限、立场、出发点和方法。当代西方大众文化批判是一种不彻底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从社会主义理想出发批判当代的大众文化是区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若干经济理论的争论助推了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创新.在理论经济学深刻变革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作为两大独立的理论体系并存于中国的理论经济学.究竟什么样的经济理论能够指导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学要向何处去?这是我国经济学界正在面临的困惑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挖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背后的古典传统和新古典传统,并在两者对比的基础上指出以强调社会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从总量和货币的角度构建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理论经济学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唯一武器吗?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有效吗?当代马克思主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人们重新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在哪里?笔者就以上问题于2012年2月采访了现年74岁的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马萨诸塞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史蒂芬.雷斯尼克。他的回答反映了一位西方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方面问题的看法,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如何深探现代性理论全局,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整体态势?如何发掘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双重思想逻辑,明晰其内在关联?如何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实现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中国借鉴的价值意义?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为此,提出当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的当代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