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薛中离述论     
宋明时代的岭东潮州,封建文明步人繁荣昌盛的高峰期。明嘉靖年间,阳明心学风行潮州,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潮州王门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便是薛中离。本文主要根据薛中离的个人编著、明史、家港及有关史赐,对薛中离一生对王阳明心学的师承、传播和实践(主要是从政的政治实践和造福家乡策划着举的社会实践)进行全面的论述,并着重对其学术思想和个人修养作了客观的阐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法家类著作在古典目录分类中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汉书·艺文志》中法家类著作被归入到诸子略中的法家。从《隋书·经籍志》开始逐渐稳定下来,除在明代法家类著作被附录于杂家中外,从《隋书·经籍志》一直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被归入到子部的法家或法家类。伴随着这一过程,法家类著作种类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以法治为核心的法家类著作,到后来逐渐增加的宏观法制理论著作、治狱类著作、对法家经典进行考订的法家类著作、微观法制理论著作及辑本。  相似文献   

3.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但未列出具体篇名。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记载有限,而且屈原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有着极为复杂的情况,所以二十五篇之篇目迄今尚未论定。有几个争议较多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篇目的确定:《九歌》的篇数问题;《远游》的作者问题;《大招》和《招魂》的作者问题。在综合文献考证和前辈学者论述的基础上,本文对"屈原赋二十五篇"篇目做了初步考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评介性论文。文章简介了《汉书.艺文志》成书的过程。说明先由刘向校书编为《别录》,刘歆在《别录》基础上编为《七略》,班固再将《七略》稍加增删而成《艺文志》。文章主要考订了班固增删调整的情况。后一部分简述了《艺文志》的内容,并说明这部书目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图书目录,而且提供了第一部图书目录分类法,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评介性论文。文章简介了《汉书·艺文志》成书的过程。说明先由刘向校书编为《别录》,刘歆在《别录》基础上编为《七略》,班固再将《七略》稍加增删而成《艺文志》。文章主要考订了班固增删调整的情况。后一部分简述了《艺文志》的内容,并说明这部书目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图书目录,而且提供了第一部图书目录分类法,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调元的古籍编刻活动贯穿于他的一生,包括访求珍本、编订成书、编撰大型丛书及后续的修订增补,为保存巴蜀文化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李调元编刻古籍从内容上来说经史子集四部齐备,还刊刻了几部大型丛书如《函海》《续函海》,编纂了《蜀雅》《全五代诗》等大型总集。他广泛收集有关历代巴蜀文献的资料,尤其是明人杨慎的著述,汇刻到《函海》中,才使得这些著作因《函海》而保存下来。他在文献的甑订与辨别上,非常注意可靠性与完整性,因而所编刻的古籍质量很高,是清代中期蜀中刻书的代表。所撰写的几十篇《函海》序跋,或考订作者,辨析版本,或纠正前人误说,补充内容,皆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反映了李调元的文献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由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易》置于群经之首,《六艺略》置于十志之首,又将"儒家"置于《诸子略》之首,可见班固对儒家的重视,也充分体现出他的尊儒思想。本文从《汉书·艺文志》的诞生背景、所列儒家著作的编排次序逐一分析其中的尊儒思想。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的《诗》小序中有一段:"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这是小序中对《诗经》的介绍。历来注家对其解释较少,本文试图探求《汉书·艺文志》中哪些部分为刘向所写,哪些部分为刘歆所写。  相似文献   

9.
《两刻豫章丛书题记》序言,道出了丛书刊印的渊源、种类;书目提要的源流、得失以及新建陶福履、新昌(今宜丰)胡思敬生平仕履和刊行两种《豫章丛书》之缘起、成书经过;为两种丛书作题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彭泽润、彭建国的著作《湖南方言》(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是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出版的《湖湘文库》大型丛书中的一部重要文献。这本书是一部汇集多人多年调查研究成果,编排科学、方便检阅的综合性湖南汉语方言著作。湖南是一个多方言的地区,近年来,关于湖南方言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像吴启主主编的"湖南方言研究丛书"和鲍厚星主编的"湘方言研究丛书"都是重要的湖南方言研究成果。其中,"湘方言研究丛书"中的《湘方言研究概要》(鲍厚星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是第一本关于湖南方言的概述性著作。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11.
薛凤祚在《历学会通》中所给出的中西历元纪年出现了整体错位和局部混乱,由根数错位而致斗转星移。实难想像其天文和历算结果能够被观测所证实或验证,而况薛凤祚从来不作天文和天象观测。他的随意和著文之粗糙、混乱,使他耗费半生精力所作的西学引进、译介的成果黯然失色。这也许正是他被同时代人忽略,继而又被历史遗忘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蜀中才女薛涛人文风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不同时代的主体对文学的感悟,用个性化的文字所呈现的思考,铸就了不同时代的文学从业者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薛涛,蜀中四才女之一,又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集才华与大诗人双冠于一身。现今的薛涛研究中,无论是 诗人的个人生卒年、感情经历、身份考证研究,还是薛涛留给后世的诗歌文本解读,都是硕果累累。梳理与薛涛相关的文献,着 眼于因薛涛在蜀地而形成的旅游景点,呈现出薛涛墓、薛涛笺、薛涛井在不同时代文献中的常态与变化,剖析其“变”背后所隐 藏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改革家 ;当他展望未来时 ,因为提不出理想 ,找不到出路 ,便陷入封建士大夫阶级最鄙俗的悲观厌世主义泥潭。”“曹雪芹批判了‘男尊女卑’思想 ,歌颂了他笔下的女主人公。但是 ,却宣扬了封建士大夫阶级没落腐朽的‘红粉骷髅’反动观点。……尤三姐死后托梦给尤二姐 ,说什么‘只因你我生前淫奔不才 ,使人家丧伦败行 ,故有此报’ ,这显然是对尤二姐的谴责 ,对贾琏、贾珍和贾蓉罪责的开脱 ,是曹雪芹硬将自己‘红粉骷髅’思想强加给尤三姐 ,违反尤三姐性格的。”薛瑞生对曹雪芹思想两面性的分析无疑对读者是有启发意义的。冯其庸在 1 983年第 4…  相似文献   

14.
残雪创作期的前后划分大致在90年左右。残雪早期的描写没有脱离中国某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到了后期的创作整个进入了作家个人精神的世界,形成所谓“残雪之谜”。纵观残雪的创作,的确可以发现精神探索逐渐加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玄言诗的新定义承认了佛理内容,也将玄言诗置于说理诗范围做出标定。嵇康等人的作品被看作玄言诗的代表,这与承认玄言诗与其他类型诗歌在体制上的相通性有关,然而为了提高玄言诗地位而赞美实际并不属玄言诗的作品,只能使研究陷入混乱。  相似文献   

16.
薛福成1890年被任命为英、法、意、比四国钦差大臣。在出使欧洲期间,薛福成通过查阅资料,形成了关于新疆问题外交策略的认识。主要表现在:通过诚信外交维护国家权利;在从事外交时,既要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外交中以争得国家权利为己任;划定边界,一劳永逸;外交不忘自固藩篱;以夷制夷。虽然由于薛福成立足于中英外交,对新疆问题的认识未免有失偏颇,但他对新疆在中、英、俄三国关系中所处的形势把握得比较准确,所提出的外交策略也能切合当时中国在新疆所面临的形势,并在外交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年代,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以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随着大量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引进,中国急需一批具有近代战争意识、懂得近代科技知识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晚清著名改革家的薛福成,在他的著作中也曾多次谈到这一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未完为中国文化史不可弥补的损失,但主要人物结局前八十回皆有所示,关于薛宝钗之结局,学界基本有两种观点,一是宝玉出家后,宝钗孀居,孤独终老,二是宝钗改嫁贾雨村。细考文本,宝钗结局是在宝玉出家后改嫁贾雨村,但这并非从此人生顺遂,甚至是"好风送我上青云",贾雨村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后几经沉浮,最终失败,宝钗又一次失去依靠,此次打击更甚,在穷困孤独中度过余生。宝钗的悲剧寄托了作者的虚无思想与深刻感伤。  相似文献   

19.
在中西会通方面,与其前辈徐光启、同辈王锡阐、后辈梅文鼎相比,薛凤祚会通模式的独特性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其术数思想中。薛凤祚试图用西方占星术复活中国传统术数,他批判中法,引进西法,并对术数理论基础及具体术数分支——择日术进行了中西会通。由于中西学术从体用到思维方式都迥然有别,薛凤祚的会通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20.
学界一直对薛福成在中英《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中对中缅北段界的划分持否定态度,通过对解密材料、薛氏奏疏、日记仔细的研读,并把中缅北段界的划分置于整个薛氏的交涉之中可以看出,作为洋务派的杰出代表,薛福成在谈判中全力维界,对中缅北段界的划分言纬不言经,正是其用心良苦的结果,应当给予客观地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