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形而上学颠覆后所留下的主体空场,迫使哲学重新思考现代人的命运及其存在意义。作为广义的存在论哲学,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十分重视时间和历史问题,因为一种后形而上学主体乃是在时间和历史中生存着的存在者。但是,基于不同的立场和方法,在关于时间、历史的分析中,在关于现代人的命运及其存在的意义的思考中,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却开出了两种迥异而又互补的哲学路向。  相似文献   

2.
吴辉 《理论界》2010,(11):113-115
"此在"这个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有着基础性地位的概念,对其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海德格尔哲学读解的程度,这不仅关乎我们对海德格尔哲学本身的理解,而且关乎它与传统形而上学的界分,可以说在对"此在"内涵的层层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德格尔哲学是对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的一次伟大的颠覆,并且从"此在"和人的历史性"存在"的比照理解中,我们能看到二位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和马克思二者切中着同样的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哲学承载着人类对于自由的价值追求,是人类自我观照的理论表征,因而也是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内容。然而,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却遭到了普遍的拒斥,究其原因,在于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形而上学化及其引发的自我否定。只有与形而上学绝缘,主体性哲学才能重获生机。马克思通过形而上学批判,开创现代实践哲学,从而为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域。实践哲学视域下马克思的价值主体性思想承担了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发展的重任,堪称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的合理形态。  相似文献   

4.
张秀华 《江海学刊》2012,(3):64-71,238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立足历史视域与时间视野,都试图终结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虽然二者最终的哲学旨趣殊异,但对"人"和"人的世界"以及人"去存在"的实践活动等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在哲学的解释原则上,实现了视界的融合,并突出地指向:其一,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其二,对生存论解释原则的彰显;其三,对人之存在的生存活动的关照;其四,对世界之存在意义的解读。因此,我们说作为后学的海德格尔不仅回应了马克思,而且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与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以及对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比较研究的加强,在技术的视域下对二者关于人本质的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十分必要.在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关系层面,马克思的工具理论具有实践性特点,而海德格尔的用具理论则具有使用性的特点,这一差异导致其对人本质形成作用的不同;在生产的社会性和形而上学的生产层面,马克思关注的是处于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具体的人,海德格尔尽管分析阐述了“上手状态”,却没有为人找到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技术对人的异化层面,马克思将技术的异化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运用联系起来,而海德格尔则仅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对技术进行了批判.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实践劳动和物质生产,从社会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运用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异化,从而与海德格尔“此在”理论中人的本质理论和技术异化的形而上学分析有重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和批判有两个层面,对法和国家的虚假意识形态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批判中,马克思从两个层面上颠覆了主体性形而上学,一是以人的生活世界的基础颠覆主体性形而上学;一是以人的自由价值颠覆现实化于生活世界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哲学视野下,现代性无论是在社会存在还是在社会意识层面,都呈现出尖锐的矛盾。就现代性诸矛盾现象的深刻本质或其哲学基础而言,乃是近代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马克思的现代性哲学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哲学思维方式的彻底颠覆,对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现代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社会主义的现代性建构过程中,必须克服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方式,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普遍、高度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本质与实存——西方形而上学的实存哲学路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从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观出发 ,根据“本质—先验”之问与“实存—超验”之问的形而上学基本问题结构来清理作为形而上学的实存哲学的路线。本文认为 ,作为西方形而上学史上的一条隐线 ,实存哲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但后世的阐释重点多半落在亚里士多德的实体 (本质 )—范畴论上 ;至于他的个体实现之论 ,则在中古哲学中被转化为神性作用—现实论 ,并进一步在近代哲学中被纳入主体—客体现实论之中。近世基督教神秘主义思潮中的实存哲学倾向未能形成气候。而自谢林以降 ,通常所谓的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把实存问题与意志、情绪等内在因素联系在一起 ,其反本质主义形而上学传统的动机日益彰现 ,终于在 2 0世纪上半叶成就了实存哲学—实存主义主潮。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来解释人本主义 ,称为人本主义传统。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与传统人本主义哲学有很大不同 ,反传统形而上学转向和非理性主义转向构成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人学与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区别 ,突出表现在人的社会性、主体性与实践性三个原则方面上  相似文献   

10.
科耶夫哲学是黑格尔、海德格尔与马克思思想融合的结果,但同时科耶夫的思想中也蕴含着对于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双重误读:科耶夫将马克思在对黑格尔批判中所提到的"自我意识二人"改造为其哲学的起点,将黑格尔的"现象学"转变为人类学,并借助于将这种人类学等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让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相遇。但这种相遇基于对"人的本质"的概念式的规定方式,代表着传统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它早已被马克思和海德格尔超越了,因此科耶夫所阐发的这条以"海德格尔"解释"马克思"的道路导致了其哲学向传统形上学的倒退。  相似文献   

11.
“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这是现代西方哲学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论证。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新实用主义者乃至海德格尔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意义标准,并用以界定意义与无意义的界限。各派哲学在区分意义与无意义和批判形而上学无意义的不同观点中,显示出现代哲学的一个共同趋向,这就是主体性原则和实践理性的优先地位,维特根斯坦绝非偶然地说过“唯我论是正确的”。在胡塞尔看来,这种对意义的限定就是对理性的限定,这是一种狭隘的实践态度或自然态度的理性原则,是一种片面的理性主义或反理性主义,它也正是欧洲哲学,科学乃至整个欧洲文明危机的真正根源。因此,弄清意义与无意义这对关键性的范畴不仅是理解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关系的枢纽,而且是对隐蔽的人类理性信念的揭示,从而也是对当代人类文化的一种总体批判。  相似文献   

12.
列奥·施特劳斯把现代政治哲学对于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价值反叛归结为"现代性的三次浪潮"。其中,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开启了现代现实主义政治哲学的大门;而卢梭则通过对人性发展的历史性倾向的肯认而催生了现代历史主义的产生;现代性的第三次浪潮的代表人物尼采和海德格尔则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不仅质疑了探求永恒真理的可能与必要,也质疑了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技术批判与马克思--一种实践哲学视野下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时代诊断”的差异 ,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发展出一套技术批判理论 ,但马克思的现代实践哲学视野本身已经包含了建构一种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的可能性。这种可能的技术批判不同于以往技术批判家对马克思的理解。哈贝马斯和阿伦特等人由于未能真正立足于生活世界来理解技术 ,所以造成亚里士多德与马克思之间的虚假对立。而事实上 ,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存在视野才能为理解技术的本质提供可能。海德格尔未意识到马克思对主体形而上学的超越 ,所以认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现代技术本质相同。但事实是 ,唯有马克思的现代唯物主义才能提供一种对技术本质的现实理解 ,并为技术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性即是对现代性的诊断与解构、颠覆与批判。作为现代性批判的重要思想家,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共同开启了后现代性的哲学思想范式。从后现代性视域看,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终结现代性哲学话语的过程中,完成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开启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想范式。它标志着现代性的终结与后现代性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以黑格尔为主要完成者的近代法哲学本质上是法的形而上学。马克思的法哲学本质上是法哲学批判或法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同时划清了两条界限 ,即一方面划清了与近代法哲学之间的原则界限 ,另一方面也划清了与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之间的原则界限 ,从而对现代法权保持了一种否定与肯定、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的辩证立场。正确把握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理论中的两条界限 ,认清现代法权的本质并对其采取辩证态度 ,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形而上学”视域与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最根本的理论本质。但在形而上学思维范式中,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被窒息了。拯救辩证法的批判本性,是马克思所面临的重大理论使命。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通过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开辟了辩证法的“后形而上学”视域,从而拯救了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在“后形而上学”的视域里,辩证法的批判方式、批判向度与批判旨趣都呈现出全新的内涵,这对于充分发挥马克思哲学对于当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所具有的解释和启示力量,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如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格尔哲学是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和发展顶峰。全部现代西方哲学就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拒斥形而上学开始的。正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 ,马克思举起了反对形而上学的旗帜 ,从人的存在出发批判形而上学 ,解读存在的意义 ,并凸现了存在的根本特性———历史性。从根本上说 ,马克思哲学是生存论的本体论 ,即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批判并终结形而上学的工作就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 ,从而为西方哲学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实现了哲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轨。马克思由此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现代性主体形而上学的阿基米德点是从抽象的自我出发证成人的主体性,那么,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代表的客体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石则是从绝对的共同体出发证成人的社会性,结果造成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之间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与主体形而上学和客体形而上学把一种实体化的本体(自我或者共同体)作为其理论基础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人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真正的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能够克服传统本体论哲学所造成的主客体分立的理性主义弊端,扬弃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二元对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考察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论争提供了新的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即把马克思海德格尔化。不可否认。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以自己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但其理论相似性的背后存在思想的巨大差异。马克思从现实的历史和人的存在出发,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改造,最终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海德格尔则通过其“思想的移居”,即从“意识”的逻辑演绎转向对“此在”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的分析来领会存在的意义。只有深入二者的思想,才会看到他们对“存在”问题的不同诠释,才不会简单地以海德格尔解释马克恩。马克思不是谁,马克思就是马克思,这是我们实现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当代对话并由此推进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所必须清醒意识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以存在之思审视马克思的历史观问题,其具体关涉历史的本源根据、发展本质与根本目的三重维度问题。海德格尔指认了马克思的异化及其批判在彰显历史观优越性的同时也显现出依赖于存在之天命的命运,未能认识到历史现实的客观根据是异化批判的基本前提;认为马克思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唯物主义与劳动的反思本质使其陷入黑格尔式的历史无主体论中,没有看到历史作为人类活动的全部过程和发展结果的实践本质;批评马克思人与生产的逻辑在现代性境遇中会诱发人自身毁灭的危险并引致历史终结于虚无主义的后果,没有看到马克思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是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为终极旨趣的。明辨海德格尔以主体性形而上学对马克思历史观的三重误解,有利于澄清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及存在历史的根本指向,为马克思历史观研究提供新的解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