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主义是上个世纪在西方社会兴起并波及到全球的一种强有力的“政治与文化力量”。生态主义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法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促使决策和政策分析的理论吸纳了环境因素,在狭隘的经济理性与环境保护之间建立了一个更为协调和综合性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一体化进程,欧盟已经发展成为制度框架与政策体系的统一体。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政策网络模型在解释欧盟政策过程时各有其合理性,但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把二者结合起来,构建出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框架用于欧盟的政策研究,可以更好地解释欧盟的政策过程,也为欧盟政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观:生态主义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尽管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它本身却仍是不明晰的、需要进一步澄清的概念。生态主义理论是西方本世纪中叶后期兴起的一种基于自然价值观念认可的对既存经济与社会制度全面变革的系统主张。它所坚持的生态社会发展观和绿色文明观,尽管有着自身的局限,却为我们展示了理解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主义向度。  相似文献   

4.
利益集团在政策问题建构中的地位取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格局,虽然多元主义、法团主义以及政策网络等概念所提供的是理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视角,但在每一个视角中都可以看到利益集团的身影。20世纪中期蓬勃发展的多元主义思潮有意识地弱化了国家在政策问题建构中的功能,强调利益集团的重要作用,认为利益集团在政策问题建构过程中拥有平等的机会。然而,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法团主义则从根本上推翻了多元主义的假设,重新要求将政策问题建构权从利益集团所代表的社会组织转向国家。不过,无论是多元主义还是法团主义,在政策问题建构方面,所争论的都只是以国家为中心还是以社会为中心,并没有否定单一中心的政策问题建构模式。到了20世纪后期,政策网络概念的提出,则表达了一种"去中心化"的主张,从而将利益集团重塑为政策问题建构多元主体中的一支行动者力量。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6-3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指导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中的重要理念,其内涵十分丰富,而蕴含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和绿色政治生态理念是这一理念的核心,引领和统率着其他方面的内容。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和理解绿色经济发展和绿色政治生态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对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主义     
网络主义是顺应信息网络时代对信息网络技术的重视进而对一般意义上的网络问题的关注而兴起的一种重要思潮。它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点来阐释社会、人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思想或学术倾向,是对流行于网络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某些具有相似倾向的观点和学说的概括。对网络主义的归纳和研究既可以深化我们对网络时代特征的把握,也可以开辟哲学创新的重要维度,展示人的发展的新疆界。当然在评价网络主义时,也需要防止“唯网络主义”或“网络万能论”之类的极端偏向。  相似文献   

7.
郇庆治 《文史哲》2003,(6):115-120
欧美生态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西方社会过去几十年来发生的"亲生态"转变,但它所蕴涵的真正具有质变意义的"生态中心主义"哲学价值理念,迄今为止不仅依然只是一种极端化的"深绿色"认知,而且在促成西方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主政治制度重构方面也存在着内在的局限。相比之下,儒学"生态学"可以通过对经典文本的"重释、重估和重构",提供一种人与自然历史统一关系的、参照性的"思维平台",只是它必须明确自身作为"对话者"而非"启蒙者"的时代身份。  相似文献   

8.
鉴于西方代议民主的官僚主义化弊端严重,生态主义主张一种直接参与性基层民主,它是一种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将古典直接民主与现代代议民主相结合的民主形式的新探索.其根本特点是诉求一种在不摧毁现有代议民主体制的基础上,加强公民的直接参与性,即为现有代议民主注入更多的直接民主因素,以实现政治自决.它并不完全否定或要求取缔中央政府作为共同体的决策中心的作用和地位,但要求决策形成过程的重心向基层转移,从而达到矫正代议民主的不足、促进合法决策、制约行政权的膨胀、培养公民精神,以实现人类社会自身及其与自然的双重和谐与可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主义运动的兴起与生态报告文学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举善 《社会科学》2004,(7):110-114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彰显 ,中国的生态局面也日益严峻 ,生态主义运动随势而起。这股旨在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具有后现代意味的社会文化思潮 ,潜在而有力地影响着国家及民间意识形态的现代转型。承此背景 ,中国的生态报告文学适时萌动并迅速崛起 ,勇敢地承担起保护环境、优化生态、促进天人关系和谐发展的人间大义 ,并初步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放眼未来时态的生态报告文学写作 ,宜在现实感应、主题诉求以及生态话语的智慧表达方面继续开掘 ,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应贯穿到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中去。本文在探索生态文明与绿色旅游的辩证关系和分析茂名发展绿色旅游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从生态文明的高度为发展茂名绿色旅游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建议,为破解茂名旅游产业发展难题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福利集合主义在吸收左派、右派或中间派的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在超越这些分类主义的政治思想,探讨适合自己发展的福利改革路线。福利集合主义者认为,福利国家就是指国家可以满足大众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2.
对“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内容及实施的效果的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符合当今世界民族发展的趋势 ,也符合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 ;其次 ,在和平发展这一当今世界的大趋势下 ,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意识应该摒弃 ;再次 ,多元文化主义它所主张的保证所有民族在各方面的平等 ,是很难真正实现的 ,但它在一段时间内暂时调整了民族之间的关系 ,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法律价值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社会的发展不断进化和演变。法律价值观的变化会相应地引起法律规范、法律实践的变化。21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和高速发展引发和推动了西方社会的主张生态学、社会责任感、基层民主以及非暴力四大观念的生态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所蕴涵的“和谐”理念无形中与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及党的十六大精神相契合,并为人们思想意识所接受。根据法律价值观选择的三大原则:统治者的观念认识、社会需要和与法律价值观发展规律的符合性,本文阐述了确立“和谐”的现代法律价值观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生态政治理论的绿色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政治理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发展和社会政治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股新兴的政治思潮。从政治思维和政治价值观、政治权力和政治结构以及政治决策和政治参与等方面来看,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没有引起全面的和普遍的政治关注。为了克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很有必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西方生态政治理论,努力汲取其中合理的因素,改变传统的政治思维,树立生态政治价值观,实行基层民主,激励公众广泛的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加大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解决力度,努力推进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生态政治化进程。这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和谐发展,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主题,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是国家、政府、企业都必须关注的问题。所以,在我们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下,如何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经营、发展环境,是每一个执政者和管理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和谐的氛围能够促进发展,发展的成果又会惠及每一个成员,实现进一步的和谐。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之后,组织整体就会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不断向前。重点要从建设企业绿色政治生态入手,通过加强各级组织的班子建设、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形成良好的组织风气三个方面,构建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阿特伍德小说生态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崛起于英美的一种批评形态。阿特伍德的小说集中反映了生态主义的这一主题,她通过《可以吃的女人》等系列小说中意象群的描写,反映了"人类随心所欲的发展,酿成了大片森林植被萎缩、动物不断被戕害和生物多样性锐减,长此下去最终毁灭的是人类自己"的主题。她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类能主动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尽快树立生态整体意识,培育健全的生态人格,使人类有机地融入生态多样性的一体化去。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职绿色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雷 《南方论刊》2010,(11):85-86
生态文明,又称绿色文明或环境文明,是21世纪崭新的文明形态,是科学发展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高职绿色教育是深化高教改革、提高绿色意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职教育中有机地融入绿色教育理念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当下迅速展开的新一轮城镇化(主要体现为大城市的重新布局和中小城市的规模扩张)理解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或组成部分,那么,日渐清晰的是,当今的中国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但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一种较为绿色的城市化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主义向度可以大致理解为:城市生态景观与人文历史遗产的保持和恢复、绿色可持续生存与生活方式的创新和推广(比如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消费等等)、城市社会生活与交往功能而不再是工商业功能的彰显(淡化经济城市或经济中心的理念),而这三重意义上的生态主义内涵在城市规划和政府监管过程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责权体现。以陕西省西安市和山东省青州市为例,如果说西安市大量人文历史遗址复建项目体现的是城市重新布局与功能调整中的生态主义考量,那么,山东省青州市花博(会)园建设所带来的城市东南扩张所体现的就是县级城市规模扩张中的生态主义思维,尽管这其中都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
消费观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构成等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的总和,被用来指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矛盾,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等特征,陷入欲望消费、炫富消费的误区。应以生态主义消费观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引领,避免享乐主义等不良消费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