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结合放翁的爱情悲剧和政治悲剧其梦意象词探析 ,发现这类作品大部分是政治悲剧在作者心里抑久而发的艺术宣泄。放翁报国无门的深深的叹息、沉沉的失望与悲慨是此类词中的情感主线。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 ,由于其政治追求和人生际遇的坎坷 ,情感的长期郁积和灵魂的无以聊赖形成了一种既悲叹又感慨的悲慨心态。悲慨心态影响着作者的诗美创作倾向 ,不仅为他的诗歌创作染上了一层悲美色彩 ,同时 ,为其诗美创作注入了一股永无竭止的悲慨之气。本文分析了李商隐悲慨心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诗美追求的影响 ,揭示了作者诗美追求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的不是传统理解意义上的"怀才不遇"之悲愤,从流水意象的隐喻、文本的内部叙述、文本互文性、诗歌的叙述对象、作者的身份等方面考量,《将进酒》抒发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形上悲歌,是道教徒视野观照下对生命有限性的痛苦及其超越方式的形上追问。这种对生命的悲慨与追问也是魏晋诗歌中有关生命悲歌主题一种传承。  相似文献   

4.
唐五代小说中的“马嵬情结”是指马嵬事变发生后至五代期间的小说作者对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生前死后的爱情生活经历、结局的强烈而持久的关注,以及在小说行文中对李杨故事的评判。“马嵬情结”在唐五代小说中有多种表现形态,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态度是复杂矛盾的,体现了唐五代文人士子的怀旧心态、矛盾心态、好奇心态及世俗化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5.
洪升虽以他的传世名作《长生殿》在巾国戏曲史上争得了一席宝地,但物换星移,时至今日,人们对其佳制的主题产生这样热烈的争论,却是他所始料未及的。《长生殿》无非是以唐玄宗时发生的安史之乱为背景,叙写了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剧作家思想上的民主因素和卓越的艺术天才。可是,由于李杨爱情故事这一题材自身的矛盾、作者思想的矛盾以及对作者创作主旨与作品主题这两个概念理解的混乱,所以,对这一剧作主题的理解,也出现了各持有据的说法,诸如爱情说、政治说、爱情兼政治说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想在澄清作家创作主旨和作品主题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的基础上,对爱情一说略加申述。  相似文献   

6.
《憩园》创作初衷与所表现的真实情感之间存在的矛盾与裂隙,使作品的题旨复杂而多义。作品的复调品格,既体现出作者对其一直关注的中国传统家族本质及其缺陷的深刻审视,又表现出在战争环境下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示出巴金在抗战后期情感方式和对文学价值认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雪国>以其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和对梦幻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一种日本美.作家以他对日本传统文学独特的理解和挚爱,传承了日本平安朝的"物哀"精神.小说中对空寂的追求以及遍布小说始终的感伤、凄怆、悲凄和孤独等都凝聚了日本传统文学的悲与美,这是作者审美情结的真实体现.我们在感受这种"物哀"精神悲与美的同时,会联想到中国古典诗学中所崇尚的"感动"、"感兴"以及"悲慨"所表现的以悲为美的审美理念.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悲与美所表达的同情和感动是相通的:在让读者领悟到悲与美的真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学特有的悲与美的震撼.  相似文献   

8.
《浣纱记》是明代中叶著名传奇作家梁辰鱼的代表作品,剧作表现了西施牺牲个人幸福以求复国昭雪的爱国精神,独具匠心地赋予她崇高的政治情操,使之成为着力表现女性政治情结、通过男女爱情串联国家政治较早的最具代表性的传奇作品。同时,《浣纱记》"以生旦爱情寄兴亡之感"的创作手法,影响到清代《长生殿》和《桃花扇》等剧作的创作模式,作为戏曲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对之后的明清戏曲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是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一段爱情故事为素材,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关于李杨的爱情故事,在唐代已广泛流传。以此为题写成的诗篇也很多,由于取材的角度,以及作者的态度不同,诗歌的主题也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10.
词学界喜欢将李煜与陈子龙对比,认为两人词风甚为接近.但由于身份的不同及创作理念的差异,李煜与陈子龙的词作在相似词风中亦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李词造语秾艳富丽而陈词淡雅清丽,李词达情直率赤诚而陈词婉转蕴藉,李词传递出的是末代帝王痛悔无奈的生命悲慨,陈词则唱出了凄婉的英雄悲歌.李词前后期风格差异明显,后期作品境界尤大,以纯然赤子之心书写的人生悲剧独绝千古,陈词则前后期风格则较为一贯,"香草美人"的兴寄之思、忧国忧民的士人责任感贯穿各个创作阶段.  相似文献   

11.
门阀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制度的影响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文章将这一时期划分为东汉末年、曹魏和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个阶段,将门阀制度放在不同阶段进行讨论,以找出其政治内涵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考察唐传奇的时代背景和其他传奇作者的影射习惯以及元稹的生平和崔莺莺的姓氏,我们有理由相信<莺莺传>可能是一部具有现实暗寓的作品,崔莺莺的家世境遇和她的姓氏可能是对唐代山东士族衰落的社会政治地位的真实写照.这种衰落主要是由于唐代的政治斗争中山东士族、关陇士族、新兴进士阶层和宦官集团等政治力量的较量和变化,山东士族虽然享有很好的社会声望,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政治集团,在各种政治力量的打击下,自中唐以后彻底走向了没落.考察元稹的家世和仕途经历,发现他与山东士族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纠葛,而这一点也表现在张生对崔莺莺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中古社会一度活跃和有影响的士族家族之一,濮阳宇文氏家族兴起于西魏北周时期,鼎盛于隋及唐初期,唐中期逐渐沉寂于政治社会。依靠政治投机取得高官,是濮阳宇文氏家族的家族个性特点。濮阳宇文氏家族的衰落与时代因素以及家族成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政事诗从初盛唐的"四杰"、陈子昂、杜甫到中晚唐的元白、小李杜等,贯穿了整个有唐一代。这些诗歌犹如一幅唐史画卷,从多侧面反映了唐代政治及军国大事。唐代政事诗的产生,缘于传统诗教观念及诗人强烈的参政意识,同时也是诗人这一群体独特的性格特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唐德宗时期,通过加强长安西北军镇的防御、调集长安东部军镇参与"防秋"和强化神策军以协助长安西北军镇御边三个方面的防御措施,有效遏制了吐蕃对长安西北地区的进犯,使唐朝以关中为立国之本的方针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6.
韩偓谪居期间诗歌创作的情感心态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的诗歌创作,以其被贬谪为界,具有明显的前后变化。在其漫长谪居期间的诗歌创作中,他对李唐王朝怀抱忠敬之心,表现出一种坚贞无悔的孤忠心态,同时又受唐末政局和自己被两度贬谪的人生遭遇的影响,认同了远祸全身、疏离官场、避世隐遁的生活模式,表现出一种较典型的谪居情感心态。  相似文献   

17.
历史时期的灾荒与人口流迁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任何忽视这一点的相关研究都不足以完整把握古代人口流迁的状况。唐代的自然灾害具有频次高、灾种多、波及广的特点,并且常常引发民生危机。由于封建统治阶层的盘剥和压榨,小农家庭承灾能力十分脆弱,政府的救助也只是杯水车薪,加之吏治腐败造成的“人祸”进一步放大了灾害的破坏性,灾民往往走上破产流亡的道路。唐中叶以后,战乱割据、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严重削弱了民众的防灾抗灾能力,越是唐后期灾荒越是严重,人口流迁的规模也愈演愈烈。灾荒对唐代的人口流迁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并且在其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代以来,温庭筠、李商隐诗歌地位的巨大反差遮蔽了晚唐五代诗歌史流变的真实面貌.事实上,温庭筠诗名雄霸晚唐,他的人生遭际和倔强个性在唐末产生共鸣,温诗对唐末五代诗歌的影响远在李商隐之上.唐未不同风格流派的代表诗人普遍效法温庭筠的诗风和笔法.唐末诗歌对温李二家的不同取舍,显示出晚唐五代诗歌的走向及递嬗规律.从中唐开始的文学俗化倾向发展到温庭筠时代,已然和雅文学分庭抗礼,到唐末五代文坛终于形成整体性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唐代幕府制度是唐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具体研究中 ,史论必须建立在史料整理和利用的基础上 ,并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不断深入 ,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0.
薛涛,唐代著名女诗人,以其独特的性别身份和政治身份活跃于当时的文人政坛之中,也因此获得后世乃至现当代学者的关注.总结新世纪以来的薛涛研究,是在上世纪既有的研究成果上的突围,既有对人物身份与籍贯、交游与爱情、诗歌思想与内容等既有问题的继续深入探讨,又有对其诗的男性化风格、将其诗进行平行比较研究、其诗的接受研究等方面的开创性的成果.纵观新世纪以来的薛涛研究,成果与问题并存,可以尝试回归文本,挖掘薛诗的艺术张力,把薛涛研究放到地域(巴蜀)文学、唐女冠文化、女性文学等大文化体系中,使薛涛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