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成 《今日南国》2007,(16):6-8
他不远万里,从美国来到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义务支教;他曾多次要求其就职的学校降低他的工资,认为月薪几百元就够养家糊口,结婚却舍不得买一张双人床;他的办公室挂着一面五星红旗,他的心愿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当有人说他是"洋雷锋"时,他说:"我只是丁大卫,很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2.
林业凯 《新少年》2012,(Z1):60-61
"千年老妖"是他给自己起的外号。其实他才13岁,为什么就叫"千年老妖"呢?原因当然很多了。这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是班里的尖子生。可在生活中,他却总觉得自己很孤独,常常愁眉不展。他父亲在外地打工,数月才能回家一次,每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家里日子一直过得很苦。母亲总是不停抱怨,只要他一犯错,妈妈就哭个没完,边哭边唠叨,说自己命苦,日子过得差,孩子也不懂事……他听不得哭声,幼小的心灵却时常被哭声所笼罩。于是他很消沉。  相似文献   

3.
他是海南省林业局最"冷"的处长,负责森林防火,但他在职15年,却因敢言直谏,竟使自己成为海南最出名的处级干部,更被称为"中国生态第一斗士"、"官场异类"和"海南官场扫把星"。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凭良心做了该做的事,说了该说的话——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文字、文化与桥梁发展史多角度考察,指出:"(厂萬)(砅、(厂萬))"是水中安置的石蹬,便于人们履石渡水;"揭"指高举着衣服渡水.从桥梁发展史来看,履石渡水的"(厂萬)"是"桥"的前身."深则(厂萬),浅则揭"是指遇水深处,本当揭衣而渡,却立石于水中,履石跨水;遇水浅处,本该履石渡水,却脱下衣服,用手举着渡水.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传记创作实践与他的传记创作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甚至是背离。梁启超理论上虽强调传记写作的忠实客观,实际上却将传主塑造成平面化的英雄;理论上虽排斥将史作为宣传工具,实际上却将传记书写作为抒发自己政见的工具,因而大部分传记作品充满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这种背离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梁启超"史学范畴"的传记观,且与他的"新史学"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宋朝时期,新罗的高僧元晓,年轻的时候曾跟随大安禅师修行。大安禅师是和布袋和尚、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街上击钵乞讨食物,并且祝福那些布施的人能"大安"。久了,大家都叫他"大安禅师",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名字。大安禅师乞讨食物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流浪狗,他常把  相似文献   

7.
《华人时刊》2009,(1):74-75
他出生于名门望族,"文革"中却因一首《大风歌》招来22年的牢狱之灾;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以《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小说独步文坛;花甲之年,他跃入了商海,靠"出卖荒凉",成了中国作家中的首富,他称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以玩的心态做大事";70多岁的他喜欢飙车,养着50多条世界名犬,平时喜欢练练书法,遛遛狗;他就是被当地百姓称为"宁夏名片"的张贤亮,一位历经沧桑而又安之若素的可敬老人。  相似文献   

8.
他,曾是一位口腔科专家;他,也是一位美籍华人女儿的爸爸;他,更是一位晚年生活缤纷多彩的老人……今年80岁的老人沙继春,1989年曾去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进行学术访问。当他在美国街头正拍摄着异国景致时,却被当地人微笑着冲他喊道"Japanese(日本人)"。分明是把自己误认为日本人了,这令沙继春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却又哭笑不得。他回到住处沉思良久,很快翻出行李,从里面找出一些工具,想创作出既能体现中国特  相似文献   

9.
佟晨绪 《山西老年》2010,(11):48-49
人有双目,却有一能,谓之看。看天色,看景物;看他人,看自己;看天文地理,看书籍电视;看山河沧桑,看人间悲欢。总体说来,"看"只不过是帮助人认识他物的途径而已。  相似文献   

10.
他模仿,他搞怪,他嘻哈,他却总在不自信地说:"我很怕自己会不红哎!"他喜欢大家叫他"小猪",傻傻的,快乐的。这都是罗志祥。一个集天才小鼓手、舞者、偶像歌手、综艺节目主持人各种头衔于一身的全能艺人。  相似文献   

11.
天才的品格     
著名科学家福尔顿,曾经由于某项研究过程的需要,被迫测量固体氮的导热系数。他以完全正确的方法测量,可是测得的数字却比当时人们所想象的数字大500 倍。福尔顿将自己测得的结果与过去的理论相对比,觉得差得太远,因而没有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 他没有把这个新的"信息"或者"事实"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相似文献   

12.
作品<马丁·伊登>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马丁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出身贫苦,却向往上流社会的体面、豪华生活,他为之苦苦奋斗,最终名利双收.可是功成名就后,他却没有了兴致,并感到生活对于他是一种痛苦.马丁心灰意冷,毅然走向自己最后的归宿.这是他梦想幻灭后的选择,也是"美国梦想"幻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他,只是医疗战线上普普通通的一员。然而,就是在如此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却一样创造出了感人至深的伟大业绩,真真正正地用千万件为当今许多人所不屑的“好事”铺就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他叫卢振福,今年70岁,是山西省特等功臣。 1987年7月,卢振福从平阳机械厂医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了。此时的他已年届花甲,带着战争年代留下的一身疾病,总算可以歇口气  相似文献   

14.
起初自己并没有想到做成如今的规模,但是崇尚互联网"自由、开放"文化的他,却在偶然与必然的碰撞中,走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15.
文廷式是清末四大词人之一,被誉为"有清元儒"、"东洲先觉"。然而,文廷式在兴办实业方面的贡献,学界却鲜有关注。他积极推动清政府放开对矿业的管制,并凭借抗旱救灾积累的声望,以文氏家族为中心,组建广泰福号,采购萍煤运销汉阳铁厂。另一方面,他支持"官商分办",促成广泰福号的改制,推动企业发展,使之成为萍乡煤矿建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反串名角李玉刚:风光背后的辛酸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心 《今日南国》2007,(14):46-48
在舞台上,他有时是风华绝代、顾盼生辉的古典美女,吟唱着娇羞女儿家的浪漫情怀;有时却又是阳光洒脱,帅气十足的英俊小伙,豪情万丈地歌唱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他就是在2006年央视的平民娱乐节目《星光大道》中脱颖而出的吉林小伙,当红"男旦"李玉刚。褪下华丽的戏服,洗去一脸的妆容,依旧是有些腼腆的笑容,面对观众的喜爱,他表现得很沉稳也很理性:"我认为艺术就是要把美呈现出来,我还要努力,还要加油。"李玉刚面对自己的事业,热情积极,孜孜不倦,精力十足。大到演出时的日程安排,小到脸上精致的妆容,都是自己一一筹备策划。甚至连演出时穿的戏服,都是自己亲自选料,亲自染色,亲自描绘衣服上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敬业精神让人钦佩:"我把它当成自己的一种爱好,只有经过了自己的双手,才能做出自己最满意最想要的东西。"不要以为李玉刚今日的成就来得容易,当初走上这条道路时,却也经历了许多波折。  相似文献   

17.
李琳 《华人时刊》2008,(3):47-49
他被称为中国的比尔·盖茨,被誉为"80后"创业成功的典范……他出生于豪门,父亲是数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己坦言"除了上学,我都在玩游戏";他大学只读了一年多就退学,只因想专门投入游戏中。就是这样一个"纨绔子弟",却造就了一个"游戏"的奇迹。2007年7月5日,专心做"游戏"的彭海涛,凭着团队研发的两款网络游戏,将一手创建的锦天科技公司以一亿元的高价卖给了盛大集团。  相似文献   

18.
他只有初中学历,却已出版了十余本专业美术著作;不经意间当上他拥有几百万的身价,而进出仍是骑着自己那辆旧自行车;他虽身患先天性左腿残疾,而踏出的每一步却又无比坚定……  相似文献   

19.
郑观应的诗作多为"直记其事"的"杜陵篇",而非意在言外的神韵诗;郑观应的以书写"诗史"自命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他熟稔于心的"神韵派"诗论存在多重差异与对立,这种对立并不意味着郑观应在诗学观上的自相矛盾,只是凸显了艺术理想与现实需要的差距。郑观应深知自己的诸多救世诗难称大雅之作,但出于"救国苦心",他还是要以诗的形式"大声疾呼",以达到启蒙醒世的功利目的。这正是少学老庄、"不愿封侯愿学仙"的郑观应的无奈,也是他的伟大之处。他本可自度,却不满足于自度,他还要救世度人;他本可唯美,却不甘于唯美,他还要以诗劝世。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救亡压倒了审美。也就是说,郑观应出于"为人生"的目的,而在一定程度上搁置了他的诗学理想,其仁心侠义,足当诗侠之誉。  相似文献   

20.
大师章疯子     
阿声 《可乐》2008,(3):70-70
章太炎行为怪异,人称"章疯子"。他却不恼怒,承认自己是"神经病",公开宣称"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人,必得神经病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