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政策网络:政策科学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网络是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后现代政策科学的主流话语和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它主要研究政策过程中相互依赖的行动者的稳定社会关系模式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政策网络中,行动者在网络中的地位、政策参与者关系的强弱以及网络的开放程度都会影响政策后果.政策网络理论在发达国家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后果与政策变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作为后现代政策分析的新框架,政策网络是对传统政策分析理论的超越,它对中国政策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国当前政策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结构主义不但是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基础,还是其研究的主要方法。本文对阿尔都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此用结构主义的话语在结构主义的思维体系中阐述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观,对其"症候阅读"、"断裂问题"、矛盾多元决定论等主要观点逐一进行分析,将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视角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国内学者对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不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外学者有关观点上的差异存在关联性,需要参考现代西方法理学的相关论著才能较好地加以理解.国外学者在法律规范逻辑结构观点上的分歧主要是与不同学者对于什么是法律规范(法律规则)这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答案相关,由于对此有不同理解,他们对于法律规范有哪些要素存在分歧,而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是否应当具备"制裁"或者说"后果"的问题上,关于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其他方面的争议亦与该问题有关.国内学者通常不区分"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的做法缺陷相当明显,体现在法律规范逻辑结构问题上的大量争议,其来源都可以归结到这种混用.在充分意识到国内学者在有关理论前提上所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学者对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分析,可以将一个法律规范(而非法律规则)认为系由行为模式与法律效果两大部分组成,并可以进一步将行为模式划分为规范主体、规范内容、适用条件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本质上反应出国家对人口均衡发展议题的重视。但是,在探讨人口均衡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时,作为生育行为的基本决策单位,个体(个人与家庭)的利益诉求如果被忽视,宏观的人口均衡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微观人口系统及其行为聚合通过聚合效应和外部效应,按照"结构—过程—结果"的路径促进或制约宏观层面的人口发展,因此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必须立足于微观个体人口行为的发展逻辑,通过家庭政策的支持来提高家庭福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历史逻辑的视角,在对相关理论观点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经营的三种现念模式,并对每一种观念模式作了相应的评述.认为,以"共生多赢"为核心的融和经营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观念保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数学统计原理考察了体现在卡特尔行为特征公式中的人格动态整合观,并与行为主义的行为公式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均源于数学回归方程,但是特征公式从特质论出发对行为主义者提出的"O"进行了全新的丰富和扩展,是一个具有严谨的科学基础的行为公式;特征公式准确的表达了卡特尔人格动态整合的观点,即人格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整体,而不是杂乱堆放的碎片式集合;人格的功能不是静态的,人的行为也不是静态的人格特质简单支配的结果,而是特质与情境动态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改革期党政组织网络中的政策行为控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中心一外围"式的组织结构.社会主义全面改造后,外围组织不仅停止延伸,而且日益政党化与官僚化.改革期,横向领域分离式改革改变了中国整个组织结构的配置,在保留了党的"中心支柱"的同时,发展了外围组织网络.而纵向式的分杈改革给党政组织的整合带来挑战.党政组织网络调整的结果是产生了利益分化与政策责任配置的变化.这些变化易导致选择性政策行为和寻租行为,需要建立政策控制进行调整.尽管动员教育、绩效考核与责任追究三大政策行为控制机制总体上符合"中心-外围"结构的需要,但是随着外围组织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索新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政策科学从一开始就是问题导向的.政策问题是通过公共活动能够实现的未实现的需要、价值或改进的机会.政策问题不是既定的,而是通过对问题情势的问题感知、问题察觉、问题搜寻、问题界定等步骤构建出来的.政策问题构建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首要环节和公共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然而,公共政策问题总是复杂的、相互依存的,具有主观认定的特性和动态性,很少有纯粹是经济的、技术的或政治的政策问题,而且很多重要的政策问题都是结构不良的问题.因此,只有从多维理论视角出发,才能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主要路径包括推进信息公开、优化专家咨询和扩大公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9.
龚虹波 《社会科学》2008,(3):105-111
在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已有的理论模型中,可以引入一个被已往研究遗漏的变量,即中国公共政策的执行结构.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结构-行为"互动的视角出发,将政策执行结构作为自变量、政策执行过程作为中间变量、政策执行结果作为因变量,来考察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三者之间关系,从而建构一个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刑事政策价值的回归:从过度功利到人性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刑事政策在高扬功利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走向功利的极端.功利性膨胀的另一面是关怀人性的萎缩.在此"胀"彼"缩"之间,刑事政策衍生了它自身发展的诸多困惑与危机.寻本求源,这些问题的消解之法最终还要在刑事政策的"终极状态"中寻找,即从"关怀人性"出发构建刑事政策.正是基于这一逻辑起点,文章所倡导的人性化刑事政策在目的观和方法观上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存和发展人性的政策追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运动"形式自上而下所形成的强制性政策动员方式与建国初期的国内外复杂环境、民众心理特点等因素共同构造了当代中国的政策认同.人们之间以及人们与制度之间的信任相当普遍,信任政治建立在以人事档案为代表的"信任替代物"上.反过来,这种"自上而下"开展的政策动员与"自下而上"形成的政策认同所建构的普遍信任有助于建立大规模的、复杂的和相互依存的社会网络和制度,从而实现了由人际关系凝聚的经验信任走向集体规划化的制度信任.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中的政策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凡是存在公共政策的地方,就存在着政策空间和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互动是本文阐述的中心。本文认为政策空间是由“政策企业家”参与其中,通过“溢出效应”等逐步渗入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之中;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的定位则是在一定的规则体系指导下,经过不同的政策价值层面由政策空间的渐进拓展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自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政府迅速推开了一系列针对贫困人群的社会救助制度,这些措施无疑会对改善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和权益做出贡献,也为社会发展提供机遇.然而,中国的社会政策发展仍面临多方挑战.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应对市场经济风险的社会政策工具,在我国的使用效果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基础性的社会制度的缺陷或缺乏,诸如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法制环境以及基于民主政治的公共和私人利益的表达和实现机制等,这使我国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效果也受到了制约.为此,文章认为,中国的社会政策要从基础制度的建立和改善入手,在此基础上从中长期战略的视角出发,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以洛伊(Lowi)的政策分类框架为基础,运用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国背景下政策执行问题进行的研究表明:分配政策的执行偏差往往是由政策本身的因素造成的;构成性政策执行的关键在于不同执行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规制政策执行难度大,影响其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一是规制对象的特点,二是能否有效控制规制者与被规制者之间建立在权钱交易基础上的合谋;再分配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生产商和公众等利害相关者会围绕其所蕴含的巨大利益空间展开复杂的利益博弈。在现有的制度背景下其必然结果是地方政府、生产商和社会中上阶层在博弈中获胜,共同瓜分再分配政策中所蕴含的巨大利益,导致政策执行失效。  相似文献   

15.
政策预期与政策认同及其对于社会公正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问题,既是社会政策的问题,也是人民心理认同的问题。在这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政策预期和政策认同的问题。如果人们对于正在施行特别是未来将要施行的政策所能给自己的利益带来受益或受损的情况有所准确判断,那么就说明社会具有较高的政策预期值,反之政策预期值就低。而由于政策的调整过程同时也就是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所以任何一项政策的施行都将在实际上导致一些人的受益和另一些人的受损,这就产生了人们对于政策的认同倾向问题。这种政策认同程度的高低与政策预期值的高低一样,都将影响到社会成员对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认。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别论述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与微观经济规制政策的内容、有效性及存在理由.从实施依据、目标、主客体、手段、调节对象、调节特征等方面比较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与微观经济规制政策的差异,并且指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认为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有互动关系,互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政策否决指政策过程中政治主体行使否决权,促使决策者放弃或改变议题、决定的现象.政策否决是现代政治生活的一种常态政治形式,逻辑上构成共识政治过程的一个环节.我国政策否决现象可分为历时性政策否决、共时性政策否决两种基本类型.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否决出现了重大变化,显示了公共政策过程朝向民主化的进步.但是,政策否决的非正式性较为突出,现有制度缺少把体制外否决纳入到体制内否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流行教科书对政策科学演进史的解读,是一种阶段模型.其实,这只是政策科学发展的路径之一.由于政策阶段只是政策主体行为的理论外化,而人的行为总是多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因此政策科学的演进,其内在的路径必然是人类对政策过程中因素的不断发掘:先是一种具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因素的发掘与理性的政策过程理论的形成;接着是权力因素的重新发现与政策过程技术与政治双因素理论模式的出现;然后,政策科学转向多因素理论研究.由于这种理论转向,政策科学的范武革命深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研究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并行不悖共同发展。下一步,社会政策的发展重点在于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公平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也就是向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