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它周期地袭击资本主义的经济,动摇着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已先后爆发过五次经济危机。在197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下降了几个季度,一场新的经济危机目前正在美国发展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过剩”,并不是说社会生产的东西超过了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说由于资本家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劳动人民贫困化,买不起这些东西,因而出现了“过剩”。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的根源与基础是生产的社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当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陷入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生产连续下降,通货膨胀不断加刷,货币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垄断资产阶级及其代表面对这种严重的“通货膨胀性衰退”,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广大劳动人民在失业和飞涨的物价下生活痛苦不堪。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由于疯狂推行扩军备战政策,国内经济也是危机重重,弄得一团糟。经济危机的发展,必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场经济危机的风暴,正猛烈地冲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新的经济危机,苏美两霸和整个垄断资产阶级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这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已处于“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境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过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大大超过劳动人民的购买能力,大量商品卖不出去,造成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在同各种资产阶级、机会主义的流派的斗争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作了科学地分析,驳斥了他们的种种谬论  相似文献   

4.
最近,苏修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评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苏联的经济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对比,大言不惭地把苏联千疮百孔的经济说成创造了“新成就”。今年一月四日,苏修叛徒集团在《告全党及苏联人民书》中声称:“苏维埃国家的形势,苏联人民物质福利的高涨,同资本主义世界劳动人民的处境和状况形成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总理在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资本主义世界面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当前,这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正继续猛烈地袭击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动荡,政局不稳,各国统治阶级无不惊惶万状。经济危机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失业和物价飞涨,使他们生活困苦不堪。同这种情况相反,“我国财政收支平衡,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两种制度,两种景象,向人们清楚地展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在各种危机的冲击下急剧没落;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优越性,“风景这边独好”!  相似文献   

6.
“劳动股份制”是让劳动者参与分享企业利润的一种法律制度,即劳动者可与投资者通过共决等方式,确定双方分享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并在此比例确定的范围内,投资者按照《公司法》等相应的规定,劳动者按照“劳动股份制”立法的规定分享利润并承担义务,促使两者的立法相互衔接与协调。在国际社会经济危机频发,某些资本主义强国愈发难以转嫁经济危机、资本已是相对过剩的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劳动股份制”的专门立法,完善配套的法律制度,保障劳动者对剩余价值所应享有的权益,促进资本积累与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相对平衡,是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的法律保障,也是反对经济霸权干涉、阻止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的长效法律措施,这将对于一切遵循经济全球化规则,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民族与国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严重失业和通货膨胀深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贫困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加剧了经济危机的爆发。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问题之一还是在严重的失业问题。一、经济“滞胀”中的失业问题经济停滞衰退,企业倒闭,失业严重,政府采取扩张政府开支的财政政策以增加就业机会;结果财政赤字庞大,通货膨胀日益深化。近二十多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经济方案,总脱离不了经济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使我国许多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劳动关系问题开始凸显和爆发。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面临巨大挑战。本文认为面对挑战,企业应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通过创新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本的就是实现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创造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理应因此体面地活着。劳动本身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应保障劳动者体面地有劳动,即体面地就业。劳动者体面地而非痛苦地劳动是充分实现人的本质,实现美好生活的关键环节。在日常生活用语中,体面生活实际是美好生活的另一表达。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基本内容与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维度恰相对应,启示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体面劳动中实现。  相似文献   

10.
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有的同志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们认为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只能是劳动人民自己的革命领袖和思想家们的思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评价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进步历史作用,批判“四人帮”鼓吹的“法家爱人民”的谬论,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历史上法家对待人民的态度问题,在当前儒法斗争史的研究中出现了几种纷歧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法家对劳动人民是同情爱护的。另一种意见则相反,认为代表地主阶级的法家根本不可能同情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是地主阶级的本性。第三种意见是,法家在主观上并不同情劳动人民,但他们的某些改革措施,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而在客观上、在某些方面对劳动人民有利。我是倾向于第三种意见的。  相似文献   

12.
李广元 《新天地》2011,(11):190-191
现行的三种高中教材人教版和人民版都强调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且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产物,而岳麓版则语焉不详。但同样是高中教材又讲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苏俄)或当前的中国也有经济危机。教材这种“自相矛盾”的表述应如何给学生加以解释,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来认识经济危机的问题?经过分析,本人认为经济危机既不姓“资”也不姓“社”,它姓“市场”。  相似文献   

13.
编者的话     
近几十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在国内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的情况下,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本身制度的痼疾而经常地周期性地发生经济危机,垄断资本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往往采用关闭工厂,裁减工人的办法来向广大人民转嫁经济危机,结果违成广大工人失业,失业队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随着科学技术革  相似文献   

14.
《牛郎织女》以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反映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反映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反抗;歌颂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劳动和自由的热爱.这一鲜明的主题,是通过两个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的悲欢离合、斗争考验而展示的.牛郎是一个善良、勤劳、诚恳的农村青年,是一个典型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热爱劳动,辛勤工作,但是却饱受兄嫂的虐待,得不到一点人的待遇.牛郎的这种生活命运是旧社会农村中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普遍遭遇;他热爱老牛,百般照顾,吃睡都和老牛在一起,这又反映劳动人民对牲畜的深厚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同人民对劳动的热爱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旧中国几千年反动统治的历史,是劳动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血泪史,也是劳动人民反抗奴隶主、地主和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阶级斗争史。在黑暗的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政治上没有权利,生活毫无保障,在苦难的深渊中挣扎。而广大的劳动妇女,更是倍尝辛酸,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共(布)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结合俄国当时的国情,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找到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继而又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是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布尔什维克党通过这条道路很快克服了苏俄当时出现的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迅速恢复和发展了苏联经济。这是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不仅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当前,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台风正在猛烈地冲击着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整个世界上,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势力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以不同的心情注视着事态的发展,进行着不同的评论,期望着不同的结果。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者,为了掩盖自身的经济危机,为了欺骗世界人民,最近也故作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危机的产生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的,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正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导致其基本矛盾尖锐化的条件下爆发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强势崛起和资本主义相对衰落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危机在大约30年的时间里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未消除,而只是改变了起作用的表现形式。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现在尚未走出的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实际上都根源于新自由主义兴起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重新深化导致的实体经济相对生产不足、消费需求和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不积极发展生产,单靠提高与劳动贡献关系不大的工资和福利,在流通领域扩大消费信贷、服务业和虚拟资本以增加有效需求,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世界经济危机治理办法。从根本上说,治理世界经济危机更需要做的是,破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立型劳资关系,超越资本主义只依靠少数资产者进行创新的局限,激发最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创新精神,在实体经济生产效率提高和产品量增大的基础上,扩大消费需求和各种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肖滌井先生在他著的“杜甫研究”,书的“尾声”后面写道:“我誠恳的希望得到讀者的指教!——为了我们的詩人——杜甫。”在这本书的“前言”里也说过这样的话:“我经常怀着这样一种心愿,就是:把詩人杜甫和他的詩,向广大的劳动人民介绍,让广大的劳动人民也懂得他和他的詩。”这种心愿是好的,向广大的劳动人民介绍我們伟大的詩人,劳动人民自然是应该欢迎的了。但是、劳动人民不需要为了了解杜甫  相似文献   

20.
论人民教师     
人民教师的社会作用人民教师的社会作用,表现在人民教师的劳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一、人民教师的劳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部门是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部门。然而,教育部门再生产社会劳动力的任务是由谁来承担的呢?主要的当然是由教师来承担的。所以,教师是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者。说教师的劳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关键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