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剑波 《求是学刊》2014,41(5):148-150
<正>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先唐文学研究,应当遵循何种文学理念,面对研究对象,是以现今之文学观念予以观照,或是深入当时之"现场"以当时之价值理念、审美标准给以审视,又或是就以上二者而折中之。这样三种处理方式,如何确定,看似简单,其实并非易事。陈寅恪"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1](P279)之论述,可谓深透。刘永济先生作《文心雕龙校释》,就刘勰所论,每每细读所涉作品,而后深思、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这个穿衣扣扣子的比喻非常形象,而且内涵丰富。那么,人生的第一个扣子来自哪里?就是家庭的教育。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风和家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家风和家训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影响着每一个家  相似文献   

3.
牟宗三对康德之误读举要(之三)——关于"物自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构架体系的把握,最仰赖的就是"现象"与"物自身"这一对范畴,特别是"物自身"①的概念,他称之为"批判哲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1]125.牟宗三还特别为此写了一本书<现象与物自身>,以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分作为全书的切入点(即第一章的标题"问题的提出").通过对牟宗三在康德"物自身"问题上所产生的误读的分析,可以得出教训中国人在吸收和理解西方思想时必须努力克服一种浮躁的情绪,否则花了极大的工夫也只能做到自说自话,达不到中西文化沟通和交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革命现代性与中国左翼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诉求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但现代性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有显著差异的.从梁启超率先提出"革命"的概念开始,现代性的想象就与革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辛亥革命是一次革命现代性的实践,它所遗留的问题导致了五四启蒙现代性的发生.启蒙现代性的终极目标是与革命现代性一致的,但在实施的方案和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启蒙现代性在中国遭遇了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是外部的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其内在理路存在着重大缺陷,导致其自身的目标很难通过其自身的手段来实现,从而被一种新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现代性所取代.新的革命现代性规范了左翼文学的本质、功能、风格,建立了一套新的文学话语,在现代性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左翼文学话语的内在构成并不是单一的.它的理论形态处于动态平衡中,虽有变化,但总的看是注重文学的政治功能;它的文学形态在艺术成就上参差不齐,其中优秀的部分代表了一种追求文学的政治文化功能与审美性统一的特色鲜明的风格.在世俗化思潮风起云涌、文学的方向变得越来越含混的当下,左翼文学的历史承担意识、民族正义想象、社会公正的追求以及文学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观念等,可以作为一种宝贵的遗产被合理地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姚文放 《求是学刊》2013,40(3):108-113
一、"表征性解释"的释义①所谓"表征性解释"(symptomatic interpretation),是乔纳森.卡勒在《文学理论》一书中讨论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时提出的,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鉴赏性解释"(appreciative interpretation)。②在卡勒看来,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转化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对于作品的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6.
置身于20世纪80年代文化寻根热潮中的京味文学第二代作家对京味文学的兴起和鼎盛做出了决定性贡献,把老舍开创而有待于命名和发展的京味文学推向后人难以企及的美学高峰。王朔标志着京味文学第三代勃然兴起及京味文学被推举到商业热与美学热的双热巅峰,这时的京味文学无可挽回地以天鹅绝唱般辉煌方式走向终结。作为一种以品味故都流兴为集中标志的现代地域文学现象的京味文学终结了,但京味文学正以其第三代为界碑,在绝响中换味。  相似文献   

7.
饶宗颐先生言:"中国史学观念,表现于史学史之上.以'正统'之论点,历代讨论,最为热烈."[1]1这话说得很对.在重视发挥史学经世功能,又以君主制为核心的古代社会,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很自然的.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隐逸的精神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作为精神偶像树立于诗坛,纯粹是靠文学实现的.而他的作品后来被遵尊为一种风格典范,则是依赖其作品的精神史内涵.陶渊明的经典化过程,包含着一个很耐人寻味的过程,作为其文学之标签的"隐逸"在后世的接受也呈现为多样的内涵,尤其是到明清两代,已被注入特殊的积极意义.与隐逸原初的意义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关于"要积极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1]及"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家股"[2]的文件精神,国家减持国有股工作已在进行.国家减持国有股对我国搞活国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国家减持国有股的意义、它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影响及如何确保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等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两宋立国320年,它是秦汉至明清中国封建社会里国祚最长的一个朝代[1].如果稍稍回顾一下在它之前的晚唐和五代,情况就截然不同:前者自黄巢起义以后,"内为奸邪阉宦之所制,外为强臣藩镇之所逼,号令不出国门"[1](卷146),政权不绝如缕.  相似文献   

11.
张振龙 《学术交流》2005,(7):158-16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建安"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的问题研究存在着较大分歧.原因在于其一,学人们对"文的自觉"所依据的标准不一.其二,起源于鲁迅与铃木虎雄的话语.其三,起因于学人们对"文学"之内涵和古人之文学观念的理解.其四,缺乏对建安之前文人之文学观念演进历程的脚踏实地的梳理与厘清.我们认为,处理好当代的文学观念与古代的文学观念的关系问题,从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的关系入手对建安文学进行新的审视是推进建安文学乃至魏晋文学研究走向深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最早是歌德在与爱克曼的谈话中提出来的,其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又论及到.歌德说:"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1]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了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2]他们在提出这个概念时都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因而后来人们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并参照歌德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只言片语,结合他们的思想主张得出种种不同的猜测和结论.  相似文献   

13.
商业性性服务/消费者:一种新的命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金玲 《浙江学刊》2004,1(4):202-211
对于直接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妇女及其被服务者,国人历来有许多称呼.这些命名不仅表现为对妇女的一种歧视,是社会不公的一种表现,也影响了中国大陆对商业性性交易控制的有效性和有力性.为此,必须对这些命名提出挑战,并进行重新命名.运用新命名至少有三方面的好处:第一,能更准确地把握这两大人群的特征和性质,进而能更准确地把握商业性性交易的特征和性质,形成更具适宜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和行动思路;第二,这一命名是描述性的,而不是道德批判性或双重道德标准性的,因而具有更广阔的容纳空间,具有较大的适用性.第三,这一命名消除了男女性别的差异性对待,并且,包括了所有性别间的性交易.  相似文献   

14.
“新状态”命名:一种“涂抹”的批评观戴阿宝1.“新状态”命名的诱惑与困惑在时下流行的以“新”和“后”命名事物的热潮中,“新状态”又成为中国文坛的一个新宠儿。我们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对文学的演进进行了频繁的命名演练,从“伤痕文学”一直到“新写实”小说...  相似文献   

15.
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永清 《求是学刊》2005,32(3):96-98
面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现状 ,研究者给予了诸多命名 ,诸如读图时代、视觉文明、视觉文化、图像文化、影视文化、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等等。与此相应的是 ,文化研究的兴起、广泛传播及实践。毋庸置疑 ,在这些不同的命名中 ,潜含着共同的价值判断 ,即传统的文学及文学研究日趋式微乃至终结。需要指出的是 ,针对同一文化现象 ,各种概念的出现 ,一方面说明理论研究的活力与切入视角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也表明概念与术语的使用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随意性。因此 ,在讨论问题前 ,就需要严格界定与规范某些概念的内涵与使用范围 ,比如图像文化与视觉文化…  相似文献   

16.
王燕 《学术交流》2006,(10):177-179
文学现象是社会现象的反映。规律性的社会现象的出现虽然会因国家、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而有迟早之分,但它不会违背规律形成空白。因此,从世界范畴看,19世纪俄罗斯贵族文学时期以奥涅金为代表的“多余人”群体形象的出现并非一个偶然的文学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于“多余人”形象的一般特征和基本性质,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多余人”形象绝非俄罗斯文学的专利,早在11世纪的东亚文坛就已浮现出了一位颇具“多余人”特质的早期文学形象———光源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作为一种价值性存在,其价值走向经历了戊戌文学革新时启蒙社会、开通民智的文学救国论;五四时期以民主与科学实现人的启蒙与觉醒,文学完成了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整体转换;30年代在救亡背景下的文学社会化转向;40-70年代大众化的政治工具论;80年代在非艺术的轰动中复兴文学之梦,以找回人的尊严和文学自信;90年代在边缘中寻找本位,文学在非轰动的艺术坚守中回到自身等发展阶段.基于历史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可以对百年中国文学的价值范式作出这样几种判断一是意义认同--社会本位的"世纪波";二是形态复归--构筑价值载体的"同心圆";三是本体认知--价值转型、价值游离、价值接轨的"三级跳"等.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流派中,由许多是以马克思主义命名的,诸如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故也存在着一派名日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潮流.但这一思潮的研究似乎从其产生之初就受到某种程度的"诟病".深入思考其原因,在于这一称呼中包含着"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种思想倾向,而现有的研究似乎没有充分体现出"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流派所应有的理论性,即没有真正站在"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理论高度去思考问题.在我看来,二者的结合应该代表一种哲学上的理性思考,一种面对时代问题所做出的真实思考.具体说来要想深入研究这一思潮就应该首先对其特有的问题意识、前提性问题、思维方式及现实性与理想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张保宁 《唐都学刊》2007,23(5):78-80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是对中国历代文学的总体进程和文学史规律认识的集大成的观点,近年学界不断对这一学说的外延和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亦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对这一重要理论资源中所包含的"时代精神"要义研究得很不够。"时代精神"应是成就一代文学之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学经典的"文化权力"问题首先起于比较文学,涉及种族、地域、性别、殖民、古今等诸多领域."文化权力"给出了考察文学、文学经典、文学史等问题全新的角度,以之观照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众多与经典相关的文学史事件、文学现象,就会产生很多文化研究的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