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人才学,也就是说,它描写了人才问题,人能尽其才和人不能尽其才的矛盾。宋朝廷不认识人才,更不能使人才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是洁浩人才奔上梁山的原因。明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说:“盖自宋室不兢,冠屡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这里,他愤慨地指出人才安排得不合理,本末倒置。接着,他进一步说:“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就犹  相似文献   

2.
纵观古今的人才史,天才似乎与忧郁有着不解之缘。二千年前的希腊哲圣亚里士多德说:“一切伟人都是孤独、忧郁的。”中国的孟子也说:“君子有终身之忧。”正是因为人类有着深刻的灵魂痛苦,才构成了寻求真理的强大动力,一部人类的文化史,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系列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从痛苦的内省中反思,向着更高的台阶攀援  相似文献   

3.
赴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干部的选拔,“应当通过法定考试,公开竞争”也就是说用公开招聘的办法,考试考核的办法,民主选举的办法选拔人才。这样就能使年轻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就能避免在用人问题上出现的不正之风。我们必须坚决执行,选拔出适应于新形势要求的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历代的统治者都花了不少的精力来研究用人理论这个问题。不少的文人、学者对选拔人才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古代最早提出“人才难得”思想的是孔子。他说“才难,不其然乎?”三国时候的曹操,提出了“用人唯才”的主张。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唯才道兼具者贤士也”。他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贤人。他们都懂得访求贤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我们的革命导师对人才的重要作用,都做了精辟的论述。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党的十二大把“按照德、才兼备选拔干部”的原则,明文写进了党章。 无数的历史事实,也充分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用上了贤才,国家则兴旺发达,反之则衰败下去。汉朝的董仲舒被汉高祖选用了,他根据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历史事实,分析诸子百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道,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菲尔丁说过一句使人有兴趣思索的话。他说,人道“几乎永远伴随着真正的天才”。这种论断,无论其科学性如何,它和泰戈尔的情况是颇为契合的,他是个天才。十五岁时就已经诗才横溢。公开在杂志上发表了长诗。一生中写了五十多部诗集。其中,《吉檩迦利》(意为《献诗》)使他蜚声世界,荣获了诺贝尔奖金。他还创作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和百多篇短篇小说。此外,他还精于音乐,  相似文献   

5.
一、大学要培养优越的人才有人说,人才是今天世界上所有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因此,近年来有许多国家都提出人才的开发问题,重视研究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用人才的工作。如1960年日本经济审议会发表的《日本经济的长期展望》提出“人才开发论”,并推行“天才教育”,对青年进行早期发现,早期开发,加工培养。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天才教育  相似文献   

6.
狄德罗是个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他的学术思想就象他主编的“百科全书”那样浩瀚无垠。卢梭说狄德罗具有“宇宙头脑”,而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批评家圣·伯夫则称赞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最具有综合能力的天才”。正由于狄德罗的学术思想涉及面广,他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就特别大。现就哲学、文艺、政治三个方面,略论如次:  相似文献   

7.
用人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强弱兴衰的大问题。治国安邦靠人才,成就事业也离不开人才。这个道理,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包括封建社会的一些帝王将相在内,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靠人才。他说:“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无),则其政息。”(《中庸》)但是,人才是难得的:“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治国之臣)十人’”。对此,孔子说道:“才难,(人才不易得)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认为卫灵公无道,而没有亡国,是因为他任用了“仲叔圉治宾客,祝(鱼它)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宪问》)人才的重要,于此可见。  相似文献   

8.
离新学校越近,我的心里就越紧张,我一再提醒自己:“拿出勇气来,父亲已经去世,你应该做得像个男子汉。”可是,我并不知道怎样才是男子汉,我也不知道学校的同学会怎么对待我?新来乍到,我就领教了班上同学的厉害。我们班一共有18个男孩,“你可真矮!”一个男孩说。“利尔,他不矮,就  相似文献   

9.
得太远 ,苏东坡这一论难 ,言下之意是说 ,这“议学校贡举”出发点就错了。有无政治才干 ,的确不是学校读书能造就的。而且 ,如以为旧制不够完善 ,不能全面地选拔人才 ,那也不是改造学校能解决的 ,官吏人才哪里没有 ?“胥吏皂隶”中间都可以有 ,可是朝廷有那样的气度去选吗 ?这的确涉及自唐代以来选拔官吏的路数越来越狭窄的问题。唐代科举盛行以后 ,官吏进身就分“流内”和“流外” ,到宋区分得更是壁垒森严 ,官和吏的差异判若云泥。对此 ,苏轼早有“国家用弃材”的论述。要说改 ,先是这方面最应改 ,可能是为避免论述上的节外生枝 ,对此他引…  相似文献   

10.
治本在得人     
我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有一次召见高泰,问他治国之本是什么。高泰答道:“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苻坚听后赞赏说:“可谓辞简而理博矣。”(《资治通鉴》卷一百三第3260页) 高泰这番话,今人仍不无可供借鉴之处。治本在于能否得人才,得人才在于要经过慎重的推举,慎重的推举在于要对人才考察清楚真实情况,如是未有得到了真正人才而国家治理不好的。现在,我们要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要在一切战线、一切地区、一切部门、一切单位进行破旧创新的改革,则就需要有大批治国的人才;而大批治国人才的发现,是需要靠上上下下的有识之士来“审举”的。如何“审举”?关键在于“核真”——要考察清楚是否真正的贤才。若不“核真”,就谈不上是“审举”;  相似文献   

11.
他把好几幅画在地上摊开。小店原本就挤,三张画铺在地上,我们就不能转身,一转身就要踩到画布上了。“这一幅,”我指着凡·高的《星夜》。他说:“一百块。”我说:“六十块。”他做出夸张的痛苦的表情,指着地上的《星夜》说,“你看看你看看,画得多么好,画得多么像,就是颜料钱也不止六十块呀小姐。”我说,“那好,我们再逛逛。”他一把拉住,说,“算了算了,就六十块吧。”  相似文献   

12.
报纸上说,贝克汉姆有一些毛病,喜欢花费几个小时反反复复摆放家具,“假如冰箱里有3罐可乐,那么他会扔掉一罐,因为他认为3个是不对称的”。即使下榻旅馆,也要把房间里的杂物摆放得符合自己的要求才入住。贝克汉姆自己也坦率承认,他患上了强迫症。没错,专家也是这么说的。  相似文献   

13.
天才与天才教育之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才是指那些凭借自己非凡的能力和创造力而做出了非凡业绩的人。天才需要“天生”的因素 ,说明教育的前提是可教育性 ,教育结果也因教育对象资质的差异而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 ,天才需要一个成长过程 ,所谓的神童教育必然是拔苗助长式的摧残和折磨儿童的教育 ,更广泛地说 ,成功学并不一定就带来成功 ,名师并不出高徒。天才离不开适度的人生艰难和心灵痛苦。天才与时势、群众或当时的历史是互动的 ,天才创造着历史 ,历史也成就了天才。总之 ,天才和英雄人物的产生 ,有许多非理性的而不能够控制的因素起着作用 ,若按照某种机械的、既定的模式是培育不出天才的 ,教育一旦变成僵死的教条 ,就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一个社会和一个社会的教育中 ,尽可能提供一种自由发展的氛围 ,使人的才能得到多样性的萌生、促进和发展 ,才可能产生天才和多样性的天才。  相似文献   

14.
施蛰存可算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一位天才。早期,他创作小说,他在小说中应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最为成功的。又编辑几种杂志,由他主编的《现代》杂志是三十年代初期最有影响的两大文学期刊之一;他还精通英语、德语,译了施尼茨勒的《妇心三部曲》等外国文学作品。中年,他先后在几所大学教授文学,培养研究生,又译出了苏联、东欧作家的大量作品。晚年,作家移情于古典诗词的创作和研究,和金石文字、古器物铭、鼎彝碑拓的研究考证与辑录工作,均卓有成效。象这样一位文学家,还不是一位天才吗?他的天才的呈现,有如歌德说的,就在于能够“去看去听”,并善于“去区分去选  相似文献   

15.
都市美才女     
我们生活的都市里美女如云,才女如织,合二为一者却凤毛麟角。美女若想在如云中脱颖而出得整天想着把自己装扮得更胜一筹;才女即丑女,早被文化圈的男人们盖棺定论了。可偏有一好事的杂志开了个栏目叫都市美才女,还指定我来作主笔。这就有些“寻美觅才千百度”般的艰辛了。 我对我那位还算是如云美女之一的女友说,美女再美也有衰老的时候,美才女才会让你“终身受益”呢。于是,美丽聪明的女友心领神会,苦心钻研公关本领,半年后,女友荣升为某外企公关部经理。自然也成了”“都市美才女”栏目的主打,光照片就已发了十余张。在嫁给他的老板,一位金发碧眼的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曾说:“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也。”歌德则说:“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肯定就要有雄伟的人格。”证之以鲁迅的人格与文格,信然。孤寂个性·悲剧色彩许广平说:鲁迅有“孤寂的个性”;每当痛苦时,“他就沉默,沉默得要死,”甚至跑到空地上躺下。”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他一生坎坷的经历所创成的,一方面也与他一贯忧国忧民的思想特点分不开。他自幼便经受了“家道中路”所带给他的沉重打击,不仅生在困顿之中,而且  相似文献   

17.
小儿滨滨出生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刚出生时,屁股上、后背上有许多大块的“青”。当时,我们为他选了一个对亚洲孩子很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医生解释说,这叫“蒙古斑”,在亚洲孩子中很常见,长大了自然会消失。实际上我在国内多多少少也听说过,经他一解释,也就更放心了。因为是剖腹产,在医院住了四天才回家(正常生产在医院只住一天,每天的花费约10,000美元,保险公司付大头)。后来回国探亲,就把孩子留在老家交  相似文献   

18.
作,本有造作、做作之意。作态、作秀、作势等,都有此意。更有“作女”一词,把“作”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它不是褒义词。鲁迅在《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中说:“白描”却没有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可见他也是反对做作的。只是他似乎仅仅说“白描”是应忌做作的,而不是说作文是不可“作”的。他就曾经指出:“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要有技术。”这里的“技术”实际上就是指“作”。  相似文献   

19.
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创造性开拓性人才,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之所以要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因为:“人才,是人类社会财富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财富。”有了人才,社会就能繁荣振兴,就能推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那么什么是人才呢?一提到这个问题,人们自然要想到牛顿、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一大串的天才,可说是人类智慧的骄傲。但是,那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状元”也同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