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月椰果 《可乐》2008,(10):26-27
杰出实属罕见,别把人生押在如此小概率的事件上。我们都在准备买房或正做着"房奴",气喘吁吁艰难前行。云疑惑地看着我们,说:"为什么都得买房呢?可以让房子跟着人走啊。人是活的,房子是死的,房  相似文献   

2.
除了站立     
李先 《可乐》2008,(4):41-41
某君有句座右铭:"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听起来很悲壮、很有骨气,但仔细想想,死了站着还有什么用,死了腰板再直又能证明什么?人应该有骨气、有理想,但绝对不是什么时候都得直立。生活告诉人们,人不是什么时候都要站立,更多时间是坐着、趴着、躺着、侧着,弯着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3.
正日常生活中,你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这样抱怨:"我整天都忙死了"、"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时间不够用"、"时间过的太快了"……诸如此类,为何会感到时间不够用?难道时间真的在某些人的地盘上跑快了吗?时间最不偏私,每个人每天都有相同的24小时。若能合理安排时间,就能轻松自如、从容不迫,反之则会陷入庸庸碌碌而无为的泥潭中。人生短短数十载,除去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时间,还能  相似文献   

4.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5.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6.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7.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8.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9.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10.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11.
"克隆转忆人"是克隆人讨论中出现的一个崭新话题。这个话题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作为一个构想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克隆人技术和记忆移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利用这两项技术便可以使一个人死而复活,而这样的人就是"克隆转忆人",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就能让人永生不死。问题是这个构想是否能够成立?即便成立,人的永生不死又是否值得追求?以下几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与论辩。  相似文献   

12.
夏天来了     
夏天来了,人人都说天气热、气温高,有的人喜欢夏天,有的人不喜欢夏天。夏天虽然热,但是早晨还是凉爽的,中午,太阳底下仿佛是个大蒸笼,热得人喘不过气来。树上的知了在"知了、知了"的叫着,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树下的小狗伸  相似文献   

13.
旧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猪壮了挨刀,一死。人出了名,也一死,烦死。其实,这些都是出了名、成了功、有了金钱、有了身价的人的小牢骚。没出名的人会说:"不信。这叫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站着说话不腰疼。"  相似文献   

14.
请君一笑     
<正>1.我有一哥们得了癌症,弥留之际把我叫在眼前说:"我死后你千万别说我是得癌症死的,要说我是得艾滋病死的……"我很是奇怪问:"为什么?艾滋病多难听啊!"哥们说:"只有这样才没人敢打我老婆的主意…"2.女儿六岁了,十分聪明。一日和妈妈吵嘴,转身叉着腰对着爷爷奶奶咆哮:"瞅瞅你俩,怎么给你儿子找的媳妇?整天欺负我!"3.初中运动会接力跑的时候,老师再三嘱咐运动员,交接棒的时候一定要接稳,接稳,接稳,再接稳,于是,比赛的时候,他们,真的……接吻了……4.早上老爸骂我:"快三十的人了,还一事无成,成天就知道玩,看看别人家的谁谁跟你一般大都开公司了。"  相似文献   

15.
尼采的"上帝死了"指的是人要独立于世界,必须否定那个设定了终极价值和意义的上帝;福柯 的"人死了"指的是随着语言回归自身,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于西方哲学中的"人"的概念将失去意义.在尼采的"上帝之死"与福柯的"人之死"之间有着血缘关系"上帝"和"人"都是人的发明,人借此确立了自身的特权地位;在解构了"上帝"和"人"之后,审美成为人生最重要、最本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在西方哲学中具有三重涵义:在人与神相比照的维面,西方哲学强调了"死"是必然的.死是内在于人生之中的;在人与物相比照的维面,西方哲学强调了"死"是幸福的,死亡就是灵魂从一处迁往另一处;在人与人相比照的维面,西方哲学强调了"死"是独立的,死亡使人自身个别化从而本真地作为他自己而存在.  相似文献   

17.
胡昌方 《老友》2009,(4):25-25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馍头"。《红楼梦》中这句话,道出了"人生必老,老而必死"的自然规律。然而,如何面对这个"土馍头"——人死了"后事"咋办?如何安葬?却反映出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殡葬行业的暴利让人们触目惊心,更有许多人发出了"死不起"的慨叹。但殡葬暴利在让人们不堪重负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愿意接受既省钱又环保的"绿色殡葬"概念,这不由得让人感叹:绿色殡葬,何时才能在百姓心中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一切言说和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孔子与海德格尔关于生存论说展示:"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正名"是现实生存的秩序化调整;"向死而生"、"未知生,焉知死"是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诗意的栖居"和"燕居"是人类生存的追求指向。通过二者比较不仅显明了中国人的生存特点,而且也显现了当下中国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20.
婚前女:你原先有过女朋友?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女:死了?怎么死的?男: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