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模式不仅仅是为了反映人口运动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作为人口预测之用,多方案人口预测是人口决策的基础,而决策则是制定人口规划和人口政策的前提。人口模式在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不合理的人口模式会导致政策上的失误以及工作中的失败。 一、现实人口预测方法在制定人口规划和人口政策上的局限性 未来人口发展的宏观目标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我国曾提出过“六五”期间人口控制在10.6亿,本世纪末将我国人口控制在12亿左右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建立都不是随意选取的,而是经过“科学”的研究,反复预测得出的。虽然我们是按照制定政策的各  相似文献   

2.
各国女性人口结婚和婚姻状况联合国ie$1续表2chde7资料来源:《人口统计年鉴》(联合国出版物,有关年份);《联系发展来看生育行为:世界生育率调查所提供的证据》,《人口研究》第100期(联合国出版物,出售品编号:E.86.Xlll.5);《初婚:格...  相似文献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的年龄和死亡年龄分布,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于其它省、区的特点——逢5、逢10的堆积。笔者根据该区第三次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予以整理,研究参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年龄逢5、逢10的堆积,有三个特点。第一,堆积早在25岁便已开始,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愈加显著。以逢5、逢10年龄为基数(100.0)计算的相邻年龄比重,在50岁之前,都在50%以上(最低为51岁的50.5%).50岁以后,降到71岁的31.5%,继而又降到91岁的20.8%。  相似文献   

4.
<正> 老年人口的婚姻问题,只是在近七、八年才开始为我国理论、新闻界和社会所重视,也只有在现在,无偶老人再婚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需要,是他们的正当权益,才为社会舆论所承认。但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再婚还有许多障碍,不仅受经济因素物质条件的影响,而且更多的是受思想因素的影响。不仅有社会的阻力、家庭的阻力,而且有老年人自身旧传统观念的束缚。本文主要根据我们在湖北省老年人口调查(指1987年初,武汉大学人口研究所对湖北省1986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60岁的老年人口进行1‰的综合调查。本文所使用的资料凡未另作注明者,均来自于本次调查的汇总资料。)中的资料,对无偶老年人口结婚意愿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口年龄中位数也叫人口中位年龄。一个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就是把该人口各个年龄的人数,按照年龄的自然顺序,自小到大依次排列,其中能够把全部人口平分为两部分的那个年龄,即是该人口的年龄中位数。计算人口年龄中位数,通常利用下列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一 前言 在生育分析中,生育模型的研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确的生育模型,可以揭示不同人口群体的生育特点,从而可以了解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一个好的生育模型也可以告诉我们现实的生育率是通过什么途径(婚姻状态的变化、延长胎次间隔)实现的,从而也可为人口预测、人口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为了建立一个较为理想(即既能揭示人口生育规律,又简便易用)的生育模型,人口学家们作了许多努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人口承载力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人口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对比,并结合三峡库区的现实条件,选择了适合三峡库区的非线性研究模型.该模型除了能对人口——土地资源系统进行动态预测外,还能分析其动力学关系.通过这一模型的预测发现三峡库区现有人口大于其人口承载力,指出必须进行移民拓展,即到2020年前应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移民.  相似文献   

8.
地区间人口流动的年龄模型及选择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文章依据计量人口学的有关理论,对20世纪 90年代后期中国的人口迁移率与年龄、学历和职业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描述,指出有关的迁移特征、与理论模型的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并通过模拟迁移函数得到有关参数,从统计上进一步证实了记述分析得到的有关结论。文章的主要发现是:90年代后期中国的年龄—迁移率曲线呈现了与理论模型比较接近的变化倾向,但男性与女性的移动模型有较大的差别;教育程度、人口迁移政策、传统文化等因素对迁移率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帆  李骅  米红 《南方人口》2015,(3):1-12
本研究通过抽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某病区5782个病例(736例患病),从出生缺陷的角度,通过对妇女怀孕年龄及胎次与胎儿畸形患病率的关系对开放二胎政策之后的人口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孕妇年龄过低(19岁以下)与过高(35岁以上)均会导致出生缺陷率提高;而胎次的影响比较复杂,对于24岁以下的年龄段来说,胎次越高,患病率越高,而对于25-44岁的孕妇来说,除了第4胎及以上的患病率较高,第2、3胎的患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放开二胎将不会对人口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人口学家公认,1982年中国人口普查获得了全面的准确的人口总数及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资料。但由于公布的分年龄性别人口资料中,未包括现役军人的数字,引起了不少外国学者的关注,并运用种种方法对现役军人的分年龄资料作了推算。这里必须提到美国人口学家安斯雷·科尔的估计。他估计女性军人108,820人的年龄分布是19岁者占20%,  相似文献   

11.
人口死亡一直是人们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口死亡的统计与分析对于促进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对于制订社会保障政策和卫生工作规划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就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的死亡资料,参考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死亡资料,对我国人口死亡年龄分布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卫  宋健 《人口研究》2006,30(2):84-88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是过去生育率、死亡率变化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人口变化。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正在影响着中国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过去20年来,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转变的主要特征是人口老龄化和出生性别比的升高。未来20年里  相似文献   

13.
一、人口年龄构成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人口年龄构成最完整的表示方法自然是按每一年龄组的人口比重来计算。但区分为0—14岁(少儿人口)、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三组,更能集中说明人口年龄构成和社会经济的关系。近二十年来世界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和2000年的预测,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4.
“二十五岁生育子女百年是四代人,二十岁生育子女百年是五代人,正好多了一代人。”这种“四代五代”论是许多同志在宣传晚婚晚育时常常提出的一种论据。 从这个观点出发就可以得出人口的增长与妇女两代间隔成反比的结论,即妇女两代间隔越短,结婚育儿越早,人口增长得越快;妇女两代间隔越长,结婚育儿越晚,人口增长得越慢。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在百年之后,早婚(20岁)是否多了一代人呢?对此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是某些年份出生率高,某些年份出生率低,这样每年增加的人数是个变化的量,它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清楚地看出人口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人们把实际情况加以简化,提出了两种简单的人口模型——静止人口和稳定人口。下面我们分别用这两个人口模型来分析人口增长速度与妇女两代间隔的关系。 一、在静止人口情况下 静止人口是指每年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相等,人口总数和性别年龄构成长期保持不变的人口总体。其人口总数等于各年龄的人口数P之和。而处于各个年龄组的人数P又等于出生人数B与  相似文献   

15.
年龄是最重要的人口特征之一,年龄堆积现象直接影响着人口年龄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也影响着对人口状况的分析。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比较严重,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P04项目“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课题”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分析”子课题组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合作,对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状况进行了研究,本文是这项研究的一部分,并就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的来源和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的人口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宋健 《人口研究》2007,31(1):11-18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使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的6.0降到目前的1.8,已低于临界生育率水平,并稳定地保持了近10年。扭转了过去300多年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趋势,有望于2030年前后达到零增长,把人口稳定在15亿左右的水平上,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条件。全世界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近年来有所下降,但高于临界生育率,人口总量仍在继续增长,2050年可能突破100亿。继续降低总和生育率仍然是人口学界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要保持中国未来人口系统的稳定和提高人民的福祉,加强人口学科学研究,建立人口全息系统工程,对全社会的人口状态进行不间断监测,为逐步完善人口政策提供实时信息。该系统的信息应能准确到人,关爱到人,服务到人,与其它社会信息系统联网,如电子健康(eHealth)、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社会保障和安全、教育系统等,形成国家基础信息系统的骨干主网。  相似文献   

17.
1979~1983年陕西妇女生育胎次间隔分布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胎次间隔分布是决定妇女终身生育率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胎次间隔的长短对婴幼儿死亡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由初婚至生第一胎、由生第一胎至生第二胎和由生第二胎至生第三胎的间隔状况(以下简称第一、第二和第三胎次间隔),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婚配年龄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现实社会中,婚姻的实现,往往受到人的年龄、民族、地域,风俗、宗教信仰和其它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我国人口的婚姻习俗中,年龄似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对情深谊长男女,仅因“年龄不合适”而遭到亲朋好友的非议,以至不得不忍痛割爱的事例屡见不鲜。那么,试问什么是男女婚姻的最佳年龄差呢?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会有不同地标准,有“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也有”男大十,不算大”的观点,等等。究竟我国人口婚姻现象中的年龄模式是什么样的呢?1987年7月1日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建立充分体现人口数量与人口文化素质相互作用的年龄别升学递进模型,引入反映妇女生育水平的控制变量总和生育率和反映教育能力的控制变量招生人数,对2000年和2010年及未来中国人口及不同发展阶段中人口文化素质特征进行了多方案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20.
人口年龄构成指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于人口再生产过程是一个周期性延续的过程,与社会经济变动密切相关。每一次重大的社会经济变动,都会影响到当时人口状况的变动,并波及到未来的人口变动。因而现状人口年龄构成是过去年份人口变动历史的写照,并可依据它预测未来人口发展动向,为制订人口政策、指导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依据。本文根据1990年《广州统计年鉴》提供的广州市区1989年人口年龄分组资料,分析广州市区的人口年龄构成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