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哥达纲领”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的左派——爱森纳赫派向拉萨尔机会主义派作无原则让步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背叛的代表作,是一个彻头彻尾充满拉萨尔机会主义观点的修正主义纲领。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拉萨尔派的“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的谬论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又说:“这句话只是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这就告诉我们:人们要通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劳动价值论是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的科学。指出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应澄清两种误解 :第一、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即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或认为劳动价值论中排除了科技工作者的劳动 ;第二、将马克思的价值论与财富论混同。阐明科技工作同样属于生产商品和价值的生产劳动 ;论证了马克思的价值论与财富论既有统一又有区别。特别指出要结合新的现实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3.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陈飞在来稿中指出:联系到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马克思的财富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能够给我们许多深刻启示。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财富的主要源泉,劳动在财富创造过程中具有本源意义。这启示我们:一方面,在生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它不仅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也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及人民生活的立足点和发展空间。马克思曾指出:“劳动和土地”,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①,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②可以说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发展之道。因此,合理利用土地,使有限的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发出“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号召,将引导人们思想上又一次大解放,端正人们对财富的错误观念,强化让一切财富充分涌流的观念,树立人民是创造财富主体、民富才能国强、知识就是财富等观念。同时,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要两手抓、共发展,这才是全面的、成熟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6.
《哥达纲领批判》中蕴含丰富的公平分配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公平表象掩盖分配不公的真相。马克思通过批判脱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谈“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揭示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公平分配的制度基础;通过批判“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具有空想性,揭示了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做到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的有机统一是实现公平分配的科学前提;通过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坚持改革的渐进性和发展性是实现公平分配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公平分配的执着追求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对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只要还保留商品制度和货币交换,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这是毛主席在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告诫我们要搞清楚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并且对消费品的按劳分配,还设想采取“证书”即劳动券的形式来实现,不再采用货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根据同书另一地方讲到的是指占有“一切”、“全部”生产资料)。这就是说,一旦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即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劳动本体论是贯穿于《手稿》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对私有财产关系的分析和对共产主义问题的论述都是从此出发的。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在思想资料上无疑是受到了黑格尔的形响,但主要是来自于他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及其现实的私有财产关系的批判研究。正是超越了把劳动仅看作财富源泉的国民经济学的劳动概念,揭示了劳动之于人类的本体性意义,马克思才客观真实地说明了“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世界历史,揭露了异化劳动是“有害的、造孽的”,证明了扬弃了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劳动本体论是贯穿于《手稿》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对私有财产关系的分析和对共产主义问题的论述都是从此出发的。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在思想资料上无疑是受到了黑格尔的形响,但主要是来自于他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及其现实的私有财产关系的批判研究。正是超越了把劳动仅看作财富源泉的国民经济学的劳动概念,揭示了劳动之于人类的本体性意义,马克思才客观真实地说明了“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世界历史,揭露了异化劳动是“有害的、造孽的”,证明了扬弃了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财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也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的一把“金钥匙”.“以人为本”是马克思财富思想的精髓,马克思的财富观本质上是一种“人本财富观”.从人本学角度出发,以马克思经典原著为依据,贯彻“人创造财富,财富服务人”这一理论主线,深入诠释和论证马克思的“人本财富观”并充分挖掘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劳动,我们通常的理解是:劳动力的使用和消费。这是一种狭义的劳动概念。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马克思又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劳动三要素的结合、运动过程。这是广义的劳动。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理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地提出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理论。他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不可避免地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已经消失,劳动已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生产力增长起来,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这样便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他还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王张江姚“四人帮”打着批“利润挂帅”的幌子,疯狂反对和破坏社会主义积累,妄图搞乱人们的思想,搞空社会主义的家底,搞垮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这是他们篡党夺权的一大政治阴谋,必须予以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91页)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明确地指出:“要建设,就要资金。”(《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05页)因此,要扩大  相似文献   

14.
“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是资本逻辑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此时,劳动是以机器体系使用为标识的社会劳动,受制资本逻辑,机器体系全面取代工人是“实际从属”特殊资本主义生产的必然结果。机器体系的社会劳动的价值形式,马克思给予了科学考察,提出了不同于“劳动时间财富尺度”的“自由时间财富尺度”。“自由时间财富尺度”体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连续性与创新性,是对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总结和界定。同时,“自由时间财富尺度”也为新的生产力水平下生产关系的新形态提供了支点,此时,马克思劳动理论完成了资本逻辑批判走向劳动逻辑构建。该逻辑建构在非生产劳动统领的共同性生产中得到初步呈现。  相似文献   

15.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但其实质上隐含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场。在《手稿》中,马克思坚持政治经济批判的方法,以劳动与生产作为财富的基石,阐释资本主义在资本逻辑统治下社会财富生产的悖论和分配不公正现象,揭示资本权力下对抗性的加剧和劳动阶级非幸福的苦难境遇。通过对资本主义将“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的批判,指出未来社会财富的宏大基石从劳动生产转到人自身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的潜能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劳动时间将成为自由时间,人们真正在闲暇时间中享受幸福,实现真正的社会的个人的发展。马克思的财富观与幸福观对改变当今社会人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在分配理论方面的贡献是第一次提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理解。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会导致两极分化。在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否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呢?这是我们应该重点搞清楚的问题。从多种角度来考察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可以加深对这个论述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一、从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来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并引用威廉配弟的形象比喻: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积累的实现要求相应的物质条件。列宁在概述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时指出:“马克思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是极其重要的和新颖的。”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物质条件和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论述,揭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性。这些论述对社会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无论是劳动价值还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只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界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第三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人类天生赋予的、意识决定的,意志与理念决定价值的存在与否。马克思通过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批判,建立了比较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决定价值。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时代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新的内容和意义,而在当前发展中继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财富、价值、资本的认识有很大区别。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仍然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应当建立“劳动致富、共同富裕”的新的财富观。凡是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并不涉及价值判断,非生产劳动不等于剥削劳动,更不等于无用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该用“增值资本”和“转值资本”代替“可变资本”与“不可变资本”。社会主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净增价值”的资本。  相似文献   

20.
针对西方学界从生态环境角度对马克思有关发展生产力理论——赞扬资本主义技术进步、“控制自然”观念、共产主义设想的诘难,当代英美生态马克恩主义者休斯等进行了辩护。他们认为,由于马克思关注增加人类福利的技术,其所主张的生产力发展的削弱性和能动性效应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必然联系;马克思使用“普罗米修斯”、“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自然力的征服”等语句,所要表达的是为重获自由而进行革命及修复城乡分离造成的人与自然代谢断裂的思想,并肯定自然对创造财富的意义;马克思设想共产主义自由时间的增加、财富的增长、劳动成本的降低都富有生态意蕴。这对我们认识马克思生产力发展观的生态意蕴及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