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达洲 《可乐》2008,(9):3-3
勇冠三军的张飞爱在大哥刘备面前耍点小孩子脾气。刘备三顾茅庐刚请出孔明,曹操就差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他的驻地新野。刘备急与关羽、张飞商量迎敌对策。张飞烦大哥总将"我得孔明,如鱼得水"这句话挂在嘴边,斗气道:"哥哥何不使‘水’去?"  相似文献   

2.
俗语“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以言作空头人情,赚取他人的信任。这“孩子 "指的是刘备的 儿子阿斗,故具体当以“刘备摔阿斗"论之。按“刘备摔阿斗"事出《三国演义》。该书今存 嘉 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九《长坂坡赵云救主》,写赵云于长坂坡抱护阿斗,杀出 重围,过长坂桥来: 那子龙独行二十余里。玄德等皆少憩于树下,见子龙血染浑身,玄德泣而问曰 :“子龙怀抱 何物?"……子龙双手递与玄德:“幸得公子无事!"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指阿斗而言曰: “为汝这孺子,几乎损吾一员大将!"子龙泣拜谢之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  相似文献   

3.
《孙子》有这样两个句段: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重点号引者加)——《孙子·计》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虚实》  相似文献   

4.
《史记·秦本记》;秦文公十九年,得陈宝。《正义》引《晋太康地志》疏之。中华书局版《史记》此段标点为: “秦文公时。陈仓人猎得兽,若彘,不知名,牵以献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媦,常在地中,食死人脑。即欲杀之,拍捶其首。’媦亦语曰:‘二童子名陈宝, 得雄者王,得雌者霜。’……”  相似文献   

5.
《战国策·齐策》有段文字:“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盂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后有  相似文献   

6.
“兵”字的本义是什么?许慎说:“械也。”何为“械”?段玉裁注曰:“械者,器之总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说文》第三卷上) 后人多承许氏所说,把“兵”的本义释为“兵器”。如《集韵》:“兵,械也。”《玉篇》:“兵,械也。从斤;斤,兵  相似文献   

7.
[原文] (客曰:)坚白石三,可乎? (主)曰:不可。 (客)曰:二,可乎? (主)曰:可。 (客)曰;何哉? (主)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客)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然也,非三也? (主)曰: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 ① 之石;犹此石。 ② 拊:抚摸。此句旧本作“拊不得其 所白而得其所坚者得其坚也”,这里据子汇本删“得其坚也”四字。  相似文献   

8.
广笑府     
《可乐》2008,(9):52-52
观相时有一神相来访刘玄德,刘使观相。相者曰:"汝相甚好,白面而白心。"因令相云长,相者曰:"汝相亦好,赤面而赤心。"刘闻之,急握张翼德手曰:"三弟险矣,莫相罢。"  相似文献   

9.
释篆《说文》竹部篆,引书也,从竹彖.案引书之引与欠部歂,口气引也之引同意(篆歂古本一语,义虽各有所属,而其原相通.口气引者,谓人得小憩之时,其气引纵解悟也,犹言松一口气尔,歂与口部疾息之喘音义相承),引书者,引纵解脱之书也.葢造文之始,画成其物,视而可识,其从以不律箸之竹帛,事与造文既殊,遂引纵成体,笔意渐以弛解,其方圆长短错画又复求整齐划一,势不能如初形之谨严逼肖,是谓之篆,是谓之引书.篆以引纵解脱得名,故从彖??,彖者,《说文》豕走也,《广雅》脱也,《玉篇》豕走脱也,曰走、曰脱者,谓其非若豖、馽之绊其足,而有解脱纵逸之义也(《说文》豖,豕绊足,行豖豖,从豕系二足;馽,绊马也,从马,围其足.彖与脱声对转,又与遯逃之遯一语之变).夫引  相似文献   

10.
隋朝承西魏、北周旧制,厉行府兵制,中央设置十二卫,以统率全国府兵。正如《新唐书》卷50《兵志》所云: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后周,而备于隋,唐兴因之。隋制十二卫,曰翊卫,曰骁骑卫,曰武卫,曰屯卫,曰御卫,曰候卫,为左右,皆有将军以分统诸府之兵。府有郎将、副郎将,坊主,团主,以相统治。这里所说的只是隋朝军队在平时状态下的情况。至于战时状态,则往往另设“行军元帅”或“行军总管”,以统率军队出征作战。“行军元帅”之名,始于北周。《周书》卷49《稽胡传》云:(建德)六年,高祖定东夏,……乃以宪为行军元帅,督行军总管赵王招、谯王俭、滕王辶…  相似文献   

11.
伏奕冰 《南都学坛》2011,31(6):135-136
<正>一、兵书(兵家)的起源《汉志》云:"兵家者,盖出于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根据《周礼》的记载,夏官司马,是掌管军政的军官,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沿置。兵家很有可能起源于这一类官员。《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宋子罕之语有云:"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徳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可知古人对兵的作用认识很深,国不可一日无兵。二、先秦时期朦胧的兵书(兵家)分类(类别)意识  相似文献   

12.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这样两种人:一曰"做事"者,二曰"作秀"者。"做事"和"作秀"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二者的内涵和外延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我们这个汉字是怎么记录汉语的呢?古人“分文析字”,总结为六书,《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之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即指事)、假借、谐声(即形声)也。”象形、会意、处事三书是用图形来记录汉语的,是表意字。据统计:《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其中象形三百四十七字,会意八百三十字,处事一百十九字,合计一千二百九十六字,占《说文》百分之十四。待记录的语言还很  相似文献   

14.
勘《文心雕龙·隐秀》之“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征圣》、《隐秀》两相皆有"四象"之辞,历来注家或以"四季"之象或以孔颖达所引"实"、"假"、"义"、"用"四象释之,经笔者追溯《易传》和对汉代《易林》研究.认为前者实为"失得"、"优虞"、"进退"、"昼夜"之象;后者则是一别封"变"而得两别卦中隐含的四个"互体"经卦之象,此为"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之真义。又及宋代张戒所引《隐秀》之佚文,据本篇对"隐"、"秀"之定义和《文心》其他篇用"情"字之特点与唐代元兢对"秀句"之阐释,指出"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绝非"真《隐秀》篇之文",是张戒错误的"撮述"。  相似文献   

15.
"提封"一词,商务印书馆1988年出版的<辞源(1-4合订本)>(修订本)第697页列有二个义项: 1.通共.谓举其总数言之 <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注>引李奇:"提,举也,举四封之内也."王先谦<补注>引王念孙:"<广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犹今人言大凡,诸凡也,……都凡与提封一声之转,皆是大数之名.提封万井,犹言通共万井耳."  相似文献   

16.
释“江东”     
“江东”一词,屡见之于古籍记载。虽然作为历史地理的称谓概念出现,但其由来、沿革和地望却很少见诸详述,本文试图作一浅显诠释,以求教正。最早出现江东说法见之于《史记·项羽本纪》:广陵(今扬州)人召平拜项羽叔父项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羽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后至项羽终因汉楚纷争败北,乌江自刎时叹曰:“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江东此说多被提及,此处所说的“江”当指长江。我国很早就有古四渎的说法:“(长)江、(黄)河淮(水)、济(水)为古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目前史地学界对先秦时期的“江”当否指古四渎之江持有不同看法。至汉时文献中“江”已被确视为长江的专称,则是肯定无疑的了。这在《汉书·郊祀志下》所载在宣帝神爵元年以后,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  相似文献   

17.
答马似丧其耦《释文》:"耦本亦作偶,"《文选.北山移文》,卢湛《赠刘琨诗》注,《一切经音义》二八又八八,《衍义手抄》一五,《御览》七一○,《玉篇》人部,引并作偶.《释文》引司焉曰:"耦,身也,身与神为耦."《疏》曰:"身与神为匹,物与我为耦也,……离形去智,答马堕体,身心俱遣,物我两忘,故若丧其匹耦也".俞樾曰:"'丧其耦'即下文所谓'吾丧我'也,郭注曰'若失其配匹',未合丧我之义.司马云'耦、身也',此说得之,然云'身与神为耦',则非也.耦当读为寓.寓,奇也,神奇于身故谓身为寓."案偶像之偶,本即寓字.《汉书·郊祀志》"木寓龙一驷,木寓车马一驷",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人物描写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方法多种多样。通过描写人物独具特色、不由自主的小动作,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就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方法。著名作家李准认为,一个准确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亚于一场戏对人物刻画所起的作用。中外名家细节描写的成功范例可供我们欣赏、借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筋,不觉落于地下。”这处细节描写,把刘玄德谨防曹操谋害,潜志屈居,一旦被曹操指为“天下英雄”时所产生的紧张心情,展现无遗。范进中…  相似文献   

19.
读书偶记     
中华本《隋书》标点疑误例中华书局标点本《隋书·王劭传》劭上表言符命两引《易坤灵图》,前引曰:“圣人受命,瑞先见于河。河者最浊,未能清也。”后引曰:“‘圣人杀龙’。龙不可得而杀,皆盛气也。又曰:‘泰姓商名宫,黄色,长八尺,六十世,河龙以正月辰见,白龙与五黑龙斗,白龙陵,故泰人有命。’”雪案:两引《坤灵图》文,引号疑皆有误。《太平御览》八七三引《易乾凿度》曰:“圣人受命,瑞应先见于河,河水清。”又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乱世中明遗民思想的寄托。遗民画家恽寿平熟读《庄子》,在诗词题跋中以庄论画。恽寿平将庄子的"濠水之鱼""相忘之鱼""逍遥之鱼"等"鱼"意象融入他的鱼藻图中,以庄子的"濠水之鱼"自比,借庄子的"相忘之鱼"以期摆脱困境,通过庄子的"逍遥之鱼"追求渔樵之隐,进而寻求身心的自由与解放。作为遗民群体的代表,恽寿平在面对国家覆灭以及个人生存价值重新定位的时代变迁当中,通过饱含丰富庄学意蕴的鱼藻图,进一步抒发了遗民群体的抑郁之情,为逐步走出精神困境展开了艺术实践与美学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