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琳琳  霍泓  郝燕妮 《理论界》2003,(6):160-161
在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平面媒体受到的挑战更加严峻。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可读性概念之后,各家媒介在加强新闻的深度开发、注重策划、力争报道出独家角度的同时,对文字报道的形象性方面也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一、增强文字报道形象性的原因 首先,增强文字报道的形象性是新闻报道本身的需要。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报道。而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深度报道开始尝试进入这一领域,并被广大受众所认识和喜爱。本文从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以及我国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来分析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的反映性、动态性报道而言的 ,主要指对重大社会问题或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广泛跟踪、深入剖析的报道。深度报道的主要特点是以长篇报道或多篇连续 (系列、组合 )报道的形式 ,全面说明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 ,充分剖析新闻事件的矛盾特殊性 ,并揭示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预测它的发展趋势。1从 80年代至今 ,深度报道作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报道方式 ,曾一度使报纸媒体在与电视等多元传播媒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 ,随着受众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关注程度和参与意识的提高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 ,特别是号称“第四媒体”的网络…  相似文献   

4.
教育新闻就是社会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教育事实的报道.教育新闻的深度报道,系指那些通过教育事实的现象层面,揭示其内部本质的报道,也就是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给读者以一般新闻所没有的启迪和教益.探讨教育新闻的深度报道,应从客观存在的教育事实入手,通过对它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纵横联系的探索,得出科学的结论.教育事实的纵向展开就是描述这个事实的现象、现状,而且要追溯这个事实形成的历史,产生的原因,展示这个事实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前景.教育事实的横向考察,是要弄清这一事实内部都有哪些重要因素,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最早见于报纸,它是一种阐明事件的因果,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诞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这种报道形式的主要特点是要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件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追朔深度报道这种形式的发展过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根据《新闻学简明词典》中记载,当初这种报道形式是西方报纸为了对抗电子新闻竞争而发展起来的。西方记者认为:“报纸只有充实版面内容,开拓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才有可能胜过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自本世纪二十年代…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 ,作为新闻表现的一种形式 ,随传播媒体的发展而产生。在写作过程中 ,题材的选择、新闻事实内在逻辑的发掘 ,表现手法的多元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张剑 《兰州学刊》2000,(6):76-77
一、深度报道和系统思维的概念所谓深度报道,是指对某些重大的新闻题材,进行全方位深入报道的一种系统性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要求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在全方位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其深层次的新闻内涵,在新闻信息的深度、广度上做出一定的开拓性剖析,以引起新闻受众对所报道题材进行带有社会性的思考。显然,深度报道的思维方式具有创新性、发散性、动态性、多向性和立体性的特点。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打破传统的平面化、静态化的思维模式。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从而揭示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新闻深度报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追踪与探索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新闻的深度报道,掌握新闻报道的“度”,把握深度报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全方位的报道,是每位新闻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西深度报道比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报道 ,是一种深入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报道。中国的深度报道虽然受到西方深度报道的影响 ,但更多的是受自身深厚的文化背景制约 ,故在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与西方不同的特色。本文拟对二者的不同风格与不同的源流作一番比较。   一、背景式写作与述评式写作 :两种不同的风格  深度报道的旨趣不在于报道 ,而在于解释。按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的说法 ,它旨趣就是“阐明和解释”。“人们并不仅仅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们还想知道这些事为什么发生 ,它们意味着什么 ,结果又是什么。”[1 ] 正因为如此 ,人们又往往将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0.
刘先根 《湖南社会科学》2004,(4):198-198,200
为了加大经济新闻的报道力度 ,各大媒体都在加大经济报道的份量。从运作来看 ,涌现了一些好的深度报道。但从总体来说 ,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大块大块的、动辄数千字的经济报道文章 ,是否都能让读者有勇气、有耐心从头到尾读完呢 ?我们不得而知。不少读者反映的头版深度报道不深的问题 ,其中也同头版缺乏有力度、有份量、有深度的区域经济新闻有关。抓好深度报道 ,特别抓好深度区域经济新闻报道 ,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不是一篇短文能说清的。笔者以为 ,深度区域经济新闻报道要抓住读者“眼球” ,除了新闻题材本身要新鲜、重要之外 ,在表现手…  相似文献   

11.
韩胜利 《兰州学刊》2006,(12):195-196
深度报道源于西方,它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对深度报道进行重新诠释,我们更倾向于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叫做新闻深度,它只要求新闻的文本能够诱发受众的深入思考,从而体尝思考的乐趣;它只要求通过各种新闻背景的合理运用,表现出新闻事件的“景深”———历史纵深感。在数字化传播时代,深度报道仍大有可为,是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所在,其功能与作用主要表现为受众解疑释惑,充分开发利用新闻资源对重大题材形成的舆论强势,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2.
张洋 《南方论刊》2004,(8):38-39
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一年来,信宜广播电视台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在宣传业务和事业建设上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局面:在宣传方面,推出当天新闻当天播出、一周新闻策划制度,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报道的深度;在事业建设方面,通过收编全市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是时代的产物,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是新闻媒体竞争的需要。它可以使新闻单位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利于新闻主题更鲜明,有利于搞好深度报道。在新闻策划中,需要把握好两个"度":一是宣传要适度,不能炒作过头,产生副作用。二是投入的代价要适度,策划带来的实际效益必须大于实际投入。  相似文献   

14.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我国新闻发言人常常因为发布词组织的结构、词语的选用、表情体态语等方面的低级错误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遭受质疑。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新闻发言人举行发布会时如何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选取“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新闻发布会,铁道部部长王勇平通报事故进展情况的主发布词作为研究案例,进行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任何研究对象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新闻也不例外。自新闻诞生以来 ,新的新闻文体层出不穷。美国早就有学者认为新闻文体的发展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新闻早期更像是英国的散文小品 ;其后类似于记叙文 ;1 9世纪中期以倒金字塔体为主的新闻文体出现 ;2 0世纪 2 0年代出现了深度报道。在传播技术飞速进展的今天 ,文体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我国新闻写作的形式与内容近年来也发生了某些变化。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受众选择新闻的标准趋于多样化 ,目前新闻写作的形式 ,与建国初期甚至与改革开放初期有了很大的不同 ,出现…  相似文献   

16.
我给自己出了个难题,叫做“报道深度与深度报道”。我觉得,弄清二者各自的特征和相互的区别,对于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水平,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 先说说报道深度。报道深度是指新闻报道触及事物本质的深浅程度。判断新闻报道是否有深度,不能简单地以篇幅的大小、文字的长短来衡量,有的报道虽然只是一事、一人、一物的单一画面,但不乏有深度的范文;有的报道虽则洋洋数万言,但言之无物,象个浮肿病人,仍缺乏应有的深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7,(8):87-94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开始深度融入新闻从业者的日常工作,不断改变新闻生产的机制和形态。通过对2109位新闻从业者的调查发现,当前我国新闻从业者的互联网使用可以归纳为"获取信息""互动推广"和"网络翻墙"3类。对不同使用方式运用Mvprobit模型回归发现,年龄、教育程度等人口特征和是否报道多样题材、参加管理会议频率等组织因素都会影响新闻从业者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但是,各因素对3类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有些因素的作用方向甚至相反。总体来看,我国的新闻从业者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但互联网最主要的作用不是信息获取和搜集,而是能够让报道以更快速度、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相似文献   

18.
所谓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通过报道或评论新闻事实,或暗或明地表达某种思想观点,从而对受众产生影响作用的那种特性。要正确理解上述定义,还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新闻指导性与新闻宣传的指示性存在根本差别。根据定义,新闻指导性的产生离不开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或评论,受众是在接受新闻事实的同时,才受到传者思想观点的影响的。倘若受众并不接受新闻事实;或者接受了,却是从与传者相对立的方面去理解新闻事实,那么新闻指导性就不可能表现出来。由此看来,新闻指导性依附于新闻事实,没有新闻事实,也就无所谓新闻指导性。再者,…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学上的一个专用词,《新闻简明词典》在西方新闻术语篇的条目介绍中作了如下表述:“一种阐明时间因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是用瞬间的直观形象报道新闻,向读者介绍新闻事实,使广大读者看到和了解他们欲知、不知和应知的事件和人物。一张好的新闻照片,有着强烈的现场感。它的形象语言所产生的独特效果,使文字报道可望而不可即,起着一图胜千字的作用。它是记者高度的新闻敏感与独特的形象思维的结晶。新闻敏感意味着抓住拍摄角度。这就需要摄影记者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思索广大人民群众在想什么,想知道什么,看到什么。尤其是晚报的读者绝大多数是普通百姓,他们在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动态,体会上级精神的同时,更需要看社会新闻,知晓天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