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努力构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这给民办养老机构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但目前民办养老机构薄弱,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养老需求,存在着“三少”、“四个不足”,建议加大“五个力度”。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率先探索“喘息服务”,给长期处于照护压力而身心疲惫或精神压抑的家羁给以“喘息“,由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提供临时性上门替代,或直接送到机构接受照护服务。从2009年开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确立“美丽西湖、幸福养老”工作目标,切实强化政策措施,以理念创新带动工作创新,着力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创出了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多元供给,城乡一体、制度统一,全程服务、品质为先的“西湖经验”。  相似文献   

3.
李柏杨 《国学学刊》2023,(3):72-81+140
汉代“侍中”经历了一个不断制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层累形成的历史文献中,留下了后人书写与建构的痕迹,在细节上尚有一些不清晰之处,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汉初的“侍中”作为职事,制度化程度较低。随着皇帝侧近官僚组织的演进,“侍中”成为官名,逐渐被纳入王朝官僚行政体系,并开始形成机构,拥有秩级,是为其制度化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侍中”的性质经历了从职事到加官、再到官位的演变。以汉代“侍中”的制度化进程为例进行剖析,不仅为进一步探讨汉代所谓“中朝”“加官”问题提供了基础,亦有助于思考权力、观念与历史记忆互动中所谓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老年世界》2007,(21):41-41
通过保险机构以“按月付款”方式购买老年人身后的房屋产权,帮助老人实现“以房养老”,这一流行于欧美的模式今年10月首次在我国推出。“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这种模式专门针对有产权房的老年人将自己的房屋产权抵押给专门运营这项业务的机构,按月从该机构领取现金养老。老人身故后,由该机构收回房屋进行销售、出租或拍卖。这相当于专业机构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收买投保人的房屋产权,  相似文献   

5.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传递了政府改善民生的信心,让民生走进“春天里”;“十二五”规划纲要最突出的亮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奔跑中找寻民生幸福。这一切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民生为重、富民优先、全面改善民生的新时代。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需要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姿态推动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综合体系,倡导积极、健康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村老年人生活得安心、舒心、开心,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各级政府都予以了高度重视,一些有识之士也对老龄化社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研究。其中对当前出现的“家庭养老”、“邻里互助”、“义工援助”、“社区照料”、“社会养老”等不同的养老方式研究颇多。但这些研究大多将老龄化人口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与某种养老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忽略了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与养老方式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7.
从面向贫困老年人的“兜底性”养老服务到覆盖全体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这是我国养老服务体制改革的开端。其中蕴含的风险基础、财政基础、理念基础、立法基础、经济基础、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技术基础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十四五”时期是长期护理保险建设的重要“窗口期”,顶层设计应该考虑建立“1基9梁18柱”的制度框架,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重均衡公平的筹资机制、服务基础的培育机制、智慧养老的信息化机制、与医疗卫生改革的协同机制以及制度运行的评估机制等五大关键机制建构。  相似文献   

8.
“以房养老”,通常指的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老人可以将自己的房屋产权抵押给专门运营这项业务的机构,按月从该机构领取现金养老。老人身故后,由该机构收回房屋进行销售、出租或拍卖。这相当于专业机构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收买投保人的房屋产权,类似于将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反过来做”,只是介入者不是银行而是保险公司而已。投保人既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又能将房产提前变现用于养老。《北京晨报》2007年9月13日报道说,“以房养老”模式的推动者、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前总裁孟晓苏透露,我国首个主营“以房养老”的保险公司“幸福人寿”已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2007年10月正式挂牌营业。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事业的重点对象是社会薄弱群体。入到老年,谋生能力受到极大限制,逐渐成为社会薄弱群体,中国农村的老年农民尤其如此。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事业成了中国社会根利事业的重点组成部分。建立适合中国农村特点的社会养老制度,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大任务和值得探讨的课题。一、中国农村社会养老面临的巨大挑战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养老的基本模式是“养儿防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按照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在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上作了很大努力。其基本办法,就是对无儿养老者实行“五保户”制度,即由农村基层组…  相似文献   

10.
百姓关注     
《当代老年》2014,(8):15-15
养老 武汉试点“以房养老”多数受访者表示不考虑 近日,中国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城市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投保人群为60周岁以上拥有房屋完全独立产权的老年人,试点期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这意味着“以房养老”商业保险正式开闸。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很多老年人通过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有了自己的房子。随着房价连续攀高,房产已成为老人可观的财产。“以房养老”在一些城市中悄然兴起。以房养老的形式主要有出租、出卖房屋、用房屋抵押贷款和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等等。但是以房养老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处理不好造成两代人关系恶化,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又怕抚养人不履行生养死葬义务等等。所以,老年人一定要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2.
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全国网友在线聊天,我虽说没机会直接向总理提问,但十分在意面对网友所提出的几十万个问题,总理挑哪些来作答。涉及“三农”的问题总理一共答了4个,其中之一是啥时候农民也能有社会养老?总理作答:“今年开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要启动试点,力争当年在国内形成10%的覆盖面。”总理所承诺的农民养老,指的是改亿万农民由“养儿防老”为社会养老,系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一旦这张大网编织完毕,那可是惠及中国广大农村的老人,真是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13.
近日,深圳事业单位新聘员工告别财政养老,试行“社会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养老保障制度,退休“双轨制”向“单轨制”这一重大转变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障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亮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养老制度上由“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符合社会公平理念。二是建立职业年金。职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有利于激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用心地服务社会事业,同时实行了年功积累,也体现了服务贡献程度,保障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理的退休待遇。  相似文献   

14.
杨建 《当代老年》2007,(10):12-12
各地开设的“养老院”、‘馓老院”、‘老年公寓”等等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大体上满足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实际问题,应该说这一措施是在家庭养老功能被弱化基础上的有效补充。然而,还有相当的老年人之所以不愿上敬老院或在那儿过得不顺心,原因之一就是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时,在某些养老机构养老功能还没有实现与家庭养老功能的“无缝”对接。简言之,就是养老院缺乏“家”的味道。  相似文献   

15.
“九养政策”作为北京市创新养老服务的新举措,自实施以来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让高龄老年人最感到“实惠”的养老(助残)券制度,更是人们热议的焦点。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就“九养政策”和养老(助残)券的相关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老龄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建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临近,作为一种补充性的养老模式,“以房养老”的模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年轻时贷款买房,到60岁临近退休时把房贷还清,然后把房屋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等机构,这些机构根据房屋的估价每月支付给老人一定费用,使其晚年衣食无忧,直至终老。”这就是“以房养老”所描绘的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17.
吴晓林 《社会学》2007,(3):42-47
本文就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沿革、养老模式、困境和原因、出路等内容,整理、归纳和评述了学术界已有的观点,认为总的来讲,目前关于“五保”养老问题的研究是基于政策工具与政策效果之间的对比研究,缺乏关于政府支撑“五保”养老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此外,学术界对“五保”供养的目标操作化应该有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应该将对“五保”的关注提升到权利和人权层次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加强老龄工作”,并明确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努力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党中央又一次向全党发出的有关做好老龄工作的号召,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老龄群体和老龄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指引了方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居家养老模式正悄然在上海、大连等地兴起,有人称之为“具有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具有创意的就业新形式”。那么,何谓“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既区别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问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0.
调查显示,有九成老年人希望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家人一同生活。针对这一特点,采取“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埋单重点为“三无”、低保老人、独居高龄困难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支持。一是通过医疗网点,建立家庭病床,实现小病送医上门的便捷服务;二是为“三无”、低保老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温馨服务,使老人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养老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