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祖远 《老年世界》2013,(20):33-33
老年世界翁妪家,夕阳无限莫虚夸。 红桃绿李多颜色,重彩轻描好印刷。 刹那今昔多漫议,生活保健有刊查。 尧天舜日携鸠杖,鹤发童颜笑绽花。  相似文献   

2.
傅亮 《现代交际》2011,(7):79-80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汉代的统治集团提倡“以孝治天下”,注重维系人心、安定社会;汉代作为一个并非首创又非晚近的封建王朝,其文化制度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绝大多数中国人仍然自豪地以“汉人”自称,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先秦的养老礼制至汉代形成为完整的制度,这一制度以及其中包含的尊老、敬老的精神成为汉以后历代养老制度的蓝本,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文试从出土文献中“鸠杖”的角度浅谈汉代的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3.
《湖南老年》百期庆谭修盛世百年人竞寿,刊期逢百亦难能。珍奇错杂供娱目,利乐纷呈引法绳。鸠杖岂妨痴损脑,书签常检智为朋。青原夕照明如炬,文化峰头车再登。《湖南老年》百期庆@谭修...  相似文献   

4.
王嵩 《当代老年》2014,(2):50-51
年岁大了,加之身体单薄,手边便多了一根手杖,随之便跟随一位长者学得一套手杖操。这套手杖操由搓杖、举杖、划杖、摇杖、翘杖、绕杖、转杖、摆杖8个动作组成,运动量适中,操练者头颈、背、腰、腿等身体各部位都能得到锻炼,对提高心肺功能,预防老年痴呆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春节前夕,在北京的一幢公寓楼里,我们见到了已经87岁高龄的著名诗人牛汉。退休前,牛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中国》执行副主编和《新文学史料》主编;曾获全国新诗集奖、马其顿共和国“文学节杖奖”和“新诗界国际诗歌北斗星奖”;现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6.
何谓如意,《指归》云,“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背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日“如意”。一番考证,这精美的中国传统工艺制品竞演变自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甚广、再普通不过的“痒痒挠”.其状一般为“S”形曲柄.上联灵芝式柄首。赏玩问,美便不知不觉从中来了。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尊老     
纵观古今,各朝各代的赡养和尊老做法差异很大,最好的要算汉代了。 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安定,皇帝就颁布了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汉高祖诏日,凡五十岁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向善的,便可担任“三老”职务,由乡而县,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尽免徭役,每年十月还赐予酒肉。  相似文献   

8.
40年代延安搞整风,即整宗派主义、整教条主义、整党八股;50年代中国搞“三反”,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那时的“整”和“反”,都曾将官僚主义当做反对的对象。不过大都颇温和,比起后来的“反右”以及后来的“反修”,邪可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反右”与“反修”(特别是“文革”),不仅将几十万、几百万人(包括其中的少许几位领袖级人物)弄得死去活来,身败名裂兼家破人亡,单是活活地或公开地、直接地或变相地将人枪毙、杖毙、逼毙、饿毙的事,也不是罕例。倒是对待官僚主义,不仅颇为和风细雨,有时甚而名反实宠,淡淡地说上几句“不要当官做老爷”就可以了。道理很简单,在  相似文献   

9.
1998年7月10日清晨,沈阳城,辽宁日报新闻大厦西北角。一位顶凉帽、着紫衫、背行囊、携藤杖的古稀老人,正被许多人围住问长问短。近前,始见老者紫衫上绣着明晃晃的两行素白布字:“继承我儿遗愿,徒步全中国。”什么,父承子志?!原来,他就是1996年在罗布...  相似文献   

10.
登南岳     
李贻衡 《老年人》2014,(6):47-47
不借缆车弃杖筇, 古稀犹要逞英雄。 此双脚是量天尺, 量罢南天到祝融。  相似文献   

11.
李文娟 《现代妇女》2014,(8):343-343
授受表現账関辗掌障、松下大三郎(1928)、佐久間鼎(1936)、鈴木重幸(1972)湛樟障栅枕栅枕帐先行研究镇行彰湛宅、战瘴中账含辙侦湛文化要素镇研究展针粘杖障少帐栅。本論障授受表現斋臻見针日本人瘴文化心理镇考炸掌者湛栅杖思咋。  相似文献   

12.
游日骋怀     
《老年人》2010,(7):46-47
山林月夜 月照山前竹隐楼,灯光几缕伴清幽。聊天老汉敲烟嘴,习算孩童咬笔头。犬吠林间鸠鹭醒,儿捞溪下蚌虾稠。花香四野佳禾绿,万种风情入夜流。  相似文献   

13.
吴金泽  赵大鹏 《城市》2019,(6):47-50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笔者对过往城镇化中"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对因地制宜在乡村振兴规划实践中的时代意义进行了探索。笔者以闽北地区近郊型乡村--小鸠村的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村庄建设规划的具体规划思路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恶乎危①?于忿②。恶乎失道?于嗜欲。恶乎相忘?于富贵。─—周武王《杖铭》,见《大戴礼记·武天践阼》①恶(wu):怎么,为何。②走(zhi):同“健”,愤怒。(译文)为什会有危险?是由于忿怒而不能自我克制。为什么会背离正道?是由于放组自己的欲望。为什么会忘记旧情故交?是由于地位升高,有钱有势。尧问于舜日;“人情何如?”舜对日:人情甚不美,又何问焉?妻子具而孝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禄厚而忠衰于君。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问焉?”唯贤者为不然。——《芍予·性恶*》[评文)尧向舜问道:“人的情…  相似文献   

15.
如果单纯从画面质地来说.《夜宴》色对精致绝伦,属典型的“工笔”写实的中国画风格.但整个画面透出的血腥气息却令人不寒而栗。影片刚开始的一场惨烈杀戮似乎已经为整部片子定下了基调.陪太子习武的歌舞伎惨遭厉帝的羽林卫屠戮.在经过腰斩.穿心.破肚等视觉铺垫后.最后一颗带着面具的人头跌落水中.血沫浮起.血色弥漫,看得人几欲窒息。随后杖毙裴洪.内侍监长桥上逼杀羽林卫、雪地救太子.到最后殷隼飞身刺杀婉后.太子挡剑中毒身亡,婉后出其不意横刺殷隼一剑.将他的脑袋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在这一场接一场的杀戮里.我们甚至能精致地“鉴赏”一枚羽箭的飞行及其穿透人体的过程,能细致入微地看到奔涌的血水。伴随着棍棒、刀剑、箭驽、毒药的使用.抛离的头颅.四溢的鲜血席卷整个视野.可以说冷兵器时代所有惨烈杀戮的形式都能在这部影片里找到。  相似文献   

16.
老同志诗词     
《老年人》1995,(6)
老同志诗词学江主席对台湾问题的讲话鲁愚新年祝福叙亲情,两岸分离意不平。历史前嫌需尽弃,操戈旧事免重生。海宁浪静三通往,国泰民安四化行。当警恶鸠相觊觎,中华统一颂河清。三峡工程开工感赋孙达俊平湖高峡久谋筹,气壮山河展大猷。宏伟工程跨世纪,峥嵘石壁甲寰球...  相似文献   

17.
奉荣梅 《老年人》2014,(11):40-41
正"杖藜一过虎溪头,何处僧房是惠休。云起峰头沉阁影,林疏地低见江流。烟花日暖犹含雨,鸥鹭春闲欲满州。好景同来不同赏,诗篇还为故人留。"这首《辰州虎溪龙兴寺闻杨名父将到留韵壁间》,是500年前明代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在怀化沅陵龙兴讲寺留下的题壁诗。龙兴讲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是唐太宗李  相似文献   

18.
正我年岁大了,加之身体单薄,家中便多了一根手杖,它既可稳身健步,又可增强体力。特别是外出旅游我都带着它。一天,去社区公园晨练,只见广场一隅有一白发老人在舞动手杖,一会儿犹如大鹏展翅,一会儿就像弯弓射雕,一会儿好似灵猿滚杖,一会儿又仿佛蟒蛇出洞……伴随着节奏明快动听的音乐,既动感时尚,又形象趣味。我对这个手杖老人充满兴  相似文献   

19.
正叶挺在任新四军军长期间,无论是在行军路上,还是在战场上,或是在作战指挥室里,有根近1米长的手杖总是与他形影不离。许多人对叶挺的手杖很是好奇,对此有人猜测,手杖里面藏有长剑,抑或是一支长枪。但当有人向叶挺问起这根手杖时,他总是笑而不答。还有人专门去问叶挺的内勤警卫,但警卫也不明真相,更给这根手杖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谜底是后来由新四军军部首长的保健医生张岗揭开的。原来这根手杖可以一杖多用,手握的地方是个椭圆形的铜环,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经翻译之"文质之争"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始终存在"质朴"和"文丽"两派。其中支谦、鸠摩罗什重文,道安、彦琮偏于质,慧远、僧祐文质并重,玄奘"文"与"质"的圆满调和,质派最主要的观点是忠实原文,文派的译法迎合了当时的文风。中国翻译史上第一次大论战中"质派""在理论上获得了胜利",但是在实践上"却是由文派最后成书"。从古代佛经翻译中的文质之争,到近现代的直译与意译的辩论,再到当今归化与异化的矛盾交锋,在中国译坛上有关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争论从来就未平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