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七年春,在贵州省赫章县古达公社半坡生产队出土了一件珍贵文物——明洪武十一年(公元一三七八年)永宁卫铸造的“碗口筒”(附图)。这是目前在贵州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铜炮,它比我国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门古炮——元至顺三年(公元一三三二年)铸造的“火铳”(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仅晚四十六年,是研究我国古代兵器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火器的发明,在兵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早在晚唐时期,黑色火药已被运用在军事上,出现了“飞天”一类的火器。北宋初年,在与契丹、西夏的战争中,火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据仁宗朝所编纂的《武经总要》记载,当时的火器有“火箭”、“火药鞭箭”、“霹雳火球”、“抛石机”等。到了南  相似文献   

2.
大刀叙事核心意旨在于,借助关公崇拜威慑力量与传播效果,弘扬汉民族的自信与光荣。蒲松龄笔下的王司马,选用大刀作为震慑外夷的兵器,绝非偶然。本土文化同外来文化的对抗可分两个具体指向。一是北方,以大刀这样正统、有本土战争文化光荣传统的兵器,对抗北地蛮夷;显示大汉族不可摇撼的中心地位;二是东南和南方,对海上外来火器威力,用大刀振作与补偿冷兵器为主的汉民族胆怯、自卑,对既往征战勇力骄傲的重温。在冷兵器与火器并存的清代,大刀意象又标志着微妙的内在文化观念冲突,重温着先前传奇性的大刀记忆。  相似文献   

3.
西夏军队装备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夏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冷兵器已得到高度发展,火药武器兴起但还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本文从战马、甲胄、兵器和指挥用具等四方面考察,认为西夏已经拥有冷兵器时代的高水平的军队装备,虽然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不及宋、辽、金,但由于多种原因,彼此军队装备的水平是大体相当的。  相似文献   

4.
火药是中国发明的.火药武器的使用,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早.大约在宋朝以前火药就已使用于战争,到了宋朝,火药使用就更加广泛了.据王得巨《尘史》记载,宋朝建立了有些象今天的兵工厂那种专门生产火药武器的部门.比如东京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就有广备攻城作、东西广备作,隶属军器监管辖.广备作分工很细,有十一项,有火药、青窑、猛火、油、金、火、火子木、大炉皮作、小炉皮作、麻作、窑子作等.广备攻城作,应当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兵工厂,而军器监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工业部了.  相似文献   

5.
古朝鲜从国外,主要是从中国和日本引入与改进火药和火器的发展史及其特征进行了考察.当时南宋时期中国火药制造术已经传入朝鲜,17世纪后期朝鲜所用的煮硝法有别于中国,发火和铁信炮不同于中国模式的新火器等观点提出了质疑,并发现:朝鲜从中国多次引入煮硝方后,经过焰硝提取术的四次变革,焰硝的纯度和产量均得到很大提高;朝鲜制造和使用的火器种类比较少.17世纪中期之前,以使用发射箭簇的铳筒为主,但是发明了不同于中国型式的火器,如火器战车和震天雷等;自然资源以及技术等的限制造成火药产量难以满足需要;西式火器则主要在17世纪从日本引进.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明代的火器文献我国火器制造与使用历史悠久,而标志火器技术思想成熟和大发展,火器科学技术理论体系形成的专著则始见于明。明代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战争的刺激,火器制造与使用的研究受到统兵将领较多的重视,在历代积累下来的丰富制造和使用经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伴随欧洲势力东渐,以佛郎机、红夷大炮为代表的欧式火器日益成为晚明军队的主装兵器,此对与冷兵器相匹配的传统筑城体系提出了改良要求。面对频频出现于东南沿海的欧洲坚船利炮,晚明地方当局修建新式铳城,装备大型火器,保卫海疆安全。而耶稣会士的不断来华,又使中欧军事文化交流成为晚明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有识之士不仅千方百计借鉴吸收欧洲军事筑城技术,而且还在一些地方试验推广。从而使晚明军事工程改良打上一定程度的欧洲印记。  相似文献   

8.
明代火器的发展,火炮部队的创立与训练,以及对西洋火器与技术的引进,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明朝火器在军事上的应用,促进了军事制度、军事思想与军事战术的发展,使战争走向了以火器“为军中利器”的新阶段,为军事近代化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学术思想在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天下一家"、融众取长的战争观念;以治为胜、制必先定的建军思想;"弘思远益"、通揽全局的战略决策思想等等.军事学术成就客观,军事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是中国历史上冷兵器作战时代军事思想的重要总结,对后世军事思想的递嬗演变曾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印刷术的故乡。我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雕版印刷的国家,而且也是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国家。我们祖先在这方面对人类的文化曾作出巨大的贡献。 唐朝时候我国已用雕版印书,但所雕之版,治印刷史者都认为是木版。至于用整块金属版雕刻印刷,过去认为文献上记载最早的是五代天福铜版。 关于五代天福铜版的事情,见南宋岳珂刊正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11-117
明朝水军于16世纪20年代开始打捞与大量仿制从海上传来的佛郎机铳。17世纪初期开始的明金(清)之战中,明军一度取得火器优势。1631年后金仿造红衣大炮成功,加之投附明将携带的巨量火器,使皇太极得以组建一支强大的炮兵劲旅,完全掌握了明清战争主动权。定鼎中原后,康熙帝利用西洋火器北抗沙俄、西征准噶尔部、平定西藏、统一台湾;雍正帝则倚仗其底定青海、改土归流;乾隆帝则用之再平大小金川、讨平西域,中国疆域由此底定。但西洋火器传入中国后,技术上始终没有进步,且受到专制统治的严格控制,由此导致中国与西方在军事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明南京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极高的军事防御价值。作为城市防御建筑体系 ,它在南京地区性战争 ,尤其是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曾发挥巨大作用。但是 ,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在太平天国战争中也看到了洋枪、洋炮的巨大作用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他们兴起了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13.
马桂英 《兰州学刊》2007,(12):177-180
长城是冷兵器时代人类发明的卓有成效的军事防御工程.文章通过对我国长城特点的分析及两千多年来长城位置的变动相关因素的探寻,揭示出长城位置变动所折射出的历史时间自然环境变化,以及社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工用火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发明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三峡是我国重要的化石人类遗迹分布区.也保存着很重要的人类用火遗存。在距今约8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三峡地区古人类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石烹法”炊食技术。该技术的发明,使三峡地区古人类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煮食方法加工熟食的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末期,该技术迅速向我国其他地区传播。三峡地区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古人类演化地区,而且也是研究早期人类用火技术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地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煤炭的国家,河南则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煤炭的地区之一。煤炭最早称为石涅或涅石。《山海经·五藏山经》中有如下记载:“女凡之山,其上多石涅”。“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据考证:女凡之山,即现在予西的宜阳地区,贲闻之山,即现在予北的焦作地区。这是目前我国和河南发现记载煤炭最早的文献,当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养蚕,并创造使用丝绸的国家。早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开始养蚕、缫丝、织绸;汉武帝时期,通过长达6 400多公里的古丝绸之路传入西方,成为我国最早出口的商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丝绸的生产和出口,从奄奄一息状态下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下,十多  相似文献   

17.
从纵的方向看,一个历史时期的出版文化状况,是衡量该时代科技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横的方向看,一个国家出版文化发达与否,是该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出版文化于一国、一时代的重要性,世人已有共识。我国之所以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我源远流长的出版文化密切相关。令我华夏民族自豪于世界的、对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四大发明一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中,有一半属于出版文化。世界著名学者奖人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中。西有关出版文化的发明作过有力的对比:纸的发明,中国早十个世纪;…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是对外经济关系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工作,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约在四、五百年前,欧州由于引进了我国的“三大发明”,打开了近代科学的大门。马克思曾写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土阶层炸得粉碎,指`  相似文献   

19.
在中苏论战中,时代、战争与和平问题是中苏两党争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中苏两党对于当时世界所处时代的观点基本一致,认为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但两党对世界主要矛盾及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有相当大的分歧.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双方都认为新的世界大战有爆发的可能,也有制止的可能,但双方的侧重点不同.今天看来,对于时代,中苏两党都过高地估计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苏共的观点比较接近实际,但苏共只是把和平共处看作对抗资本主义的手段,后来又表现出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企图;中共则过于强调战争的危险性,结果直接影响了中国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讨论,目前在我国史学界中有三种观点:即“三一说”、“三七说”和“三九说”.主张“三一说”的学者把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视为“二战”起点.理由是“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和平”局面,开始了新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中国战场成为开辟最早的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为最早战争的策源地,是走向新的世界战争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