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访权在性质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公权利;另一方面,从信访内容来说,它同时也是一项私权利。信访权的这一双重性质决定了信访应是实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益的一项重要民主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信访权在性质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公权利;另一方面,从信访内容来说,它同时也是一项私权利.信访权的这一双重性质决定了信访应是实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益的一项重要民主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完善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和矛盾较为突出.笔者通过几年来对涉法上访问题的研究以及对执法监督的关注和思考,在此就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规范和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信访行为为什么会产生?信访行为的基础是什么?信访行为中政府、民众(信访人)、事件(信访件)相互沟通、理解、信任基础是什么?信访运行中各种身份、角色之间有无维系的共同点?如果从一个比较简单的角度回答这种实际上非常复杂的问题,那只能选择利益,信访之全部或者根本之解释,就是利益互补。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信访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制度安排。但从《信访条例》第二条对“信访”的定义可以看出,信访的法律性质是公民寻求公共权力救济以及公民对公共权力之行使所采取的合理合法的监督。从这个角度来说,信访这样的权利救济和利益表达制度又在世界范围广泛存在,如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德国的诉愿制度、日本的苦情处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正信访制度的改革目标与依法治国的目标是相同的。它们都要畅通公民表达不同意见的渠道以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同时保障公民的监督权落到实处,并且保证公民的合法权利遭受侵害时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济。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的法治化是信访制度法治化的关键所在,也是信访制度摆脱"人治"标签  相似文献   

6.
薛果 《秘书之友》2009,(8):40-40
政府办公室召开“信访工作研讨会”,会上.姚秘书提出的一个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认为,制度、政策、决策与信访问题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互动关系,制度、政策、决策是信访问题产生的大前提和背景;同时,信访反映出的问题也可以成为制度、政策、决策变化、调整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制度、政策和决策可以“解决”一大片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7.
信访行为为什么会产生?信访行为的基础是什么?信访行为中政府、民众(信访人)、事件(信访件)相互沟通、理解、信任基础是什么?信访运行中各种身份、角色之间有无维系的共同点?如果从一个比较简单的角度回答这种实际上非常复杂的问题,那只能选择利益,信访之全部或者根本之解释,就是利益互补.信访行为选择的至为基本的理由,毫无疑问是利益互补.信访模式本身是一种利益互补模式.  相似文献   

8.
杨涛 《领导文萃》2009,(17):30-30
根据《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对象是自然人,并不包括任何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换句话,就是政府无论受到公民怎样的批评,哪怕是不当和失实的批评,都不能指控公民涉嫌“诽谤罪”,更别提对公民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信访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双刃剑,一方面确有困难的公民继续通过信访表达意见,另一方面不乏有人利用信访谋取私利。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说:"大多数上访者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少数偏执的上访者,通过这个体系获得了不应该获得的好处。"一些偏执的上访者像寄生虫一样,利用地方政府对  相似文献   

10.
谭用发 《领导科学》2002,(13):14-15
依法信访是<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神圣权利,也是党和政府知民情、达民意、解民忧的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在群体上访人员中,有几种异常心理不容忽视.因为这些异常心理引发的一些过激行为,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信访秩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安置存在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资金管理混乱,地方政府地随意等问题。完善失地农民安置的相关法律,平等保护每个公民的私权利,建立失地农民户籍、住房、保险和教育培训保障制度,建立征地监督罚处管理制度,是解决失地农民安置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各级党委、政府要以群众利益为最高标准.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避免因决策不当导致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切实转变作风,依法行政,严格按法律和政策办事,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要提高司法队伍素质,做到公平公正执法.减少群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成本,树立法制权威。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真正重视信访工作,真情关怀信访干部,真心支持和帮助做好实际工作。信访部门和信访干部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不断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国家信访局局长周占顺接受《半月谈》杂志采访时,指出了当前信访事 件中的4个80%,80%以上反映的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80%以上有道 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80%以上是可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 的努力加以解决的;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问题。在信访工 作上最具发言权的人士,对信访事件进行如此细致量化的定性分析,无疑可 以为各级政府对待信访事件、上访群众方面,提供新的参照和警示。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颁发的新信访条例于2005年5月1日起实施。新信访条例的基调凸现了对信访工作的“加强”与“规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新条例较之旧条例,其亮点在于两个方面的取向,一是对民主权利的充分保障,二是在法制的框架上规范信访程序和强化政府责任。其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公开信访信息、构筑全国信访工作网络作为该条例的重要举措而受到关注。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通讯、走访等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  相似文献   

15.
沈田 《决策与信息》2009,(12):61-62
作为民事权利保障法的侵权责任法在民法典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是我国在设计未来民法典时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未来民法其中单独设立侵权责任编,是侵权责任法重要地位的反映。侵权责任法在我国有着更为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现实需要。侵权责任法作为调整人。门行为的机制、分配风险的法律机制,作为保障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扳济手段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正如肯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我国民法典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同时,必须顾及民法典的实质理念和法治的本土资源。其次,侵极责任法在倡导人们的权利意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法律技术层面上,未来的民法典应该给侵权责任法一个更为独立的发展空间,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本文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信访与有限政府关系发现,中国信访与有限政府有限性的要求产生了背离,不过这种背离恰恰成为政府开展新公共管理改造、提高政府效能的手段.文章认为,信访与有限政府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冲突和合作的关系.信访要按有限政府的要求进行调整,有限政府也要利用信访体系来打破官僚体系,实现向有效政府的升华.  相似文献   

17.
江平 《领导文萃》2014,(22):23-23
<正>市场经济必须贯彻公权力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市场经济里,公权力和私权利应是什么关系呢?李克强说,公权力是没有授权即禁止,而对于私权利来说,是没有禁止的即自由。也可以说,公权力没有授权的就是非法,私权利没有禁止的就是合法,市场主体的权利是天生的不是政府给予的。而公权力是来自授权,只有法律授权范围内它才是合法的。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就是要拿出权力的清单。只有在权力清单里规定的才是合法的权力,超出了权力清单的范围都是违法的。  相似文献   

18.
应松年 《决策》2004,(12):12-13
现代法治政府的标准是,通过行政诉讼法,以及更基本的法律和公民的权利,来规范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郎连峰 《经营管理者》2013,(23):331-332
<正>一、企业信访举报工作概述信访和举报都是专门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群众行使民主监督权力的形式,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普通公民直接参政的民主权力。1.信访概念。信访狭义上讲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领导机关及负责人反映个人意愿的一种社会政治交往。需要信访受理或解答处理而不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新闻侵权已逐渐成为新闻自由与保护人权、社会知情与个人隐私、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利益的冲突的必然产物,也是解决好公民的表达、批评的权利和名誉、隐私等人格权的矛盾,这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新闻侵权的法律构成为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新闻侵权法律完善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