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后“9·11”时代的反恐背景下,为了重塑在阿拉伯—伊斯兰民众中的形象,美国一直在探索与调整其公共外交战略。本文旨在梳理这一调整过程的总体脉络,把握最新走向,从公共外交的视角来考察布什政府中东反恐战略思想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的中东战略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苏联的中东战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双边和多边外交、经济和贸易关系以及文化软实力的输出,对中东国家产生影响."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受到冲击,主要表现为俄罗斯与中东国家的双边关系弱化、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受损、中东地区反俄情绪增长等.一方面,俄罗斯利用"阿拉伯之春"对地缘政治所造成的冲击,及时调整了其中东外交战略,提升了中东国家在俄罗斯整体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俄罗斯利用"阿拉伯之春"后中东地区国际体系变化以及域外大国中东外交政策的调整,重构了其与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并在恢复双边关系的基础上,推出了整体性的中东战略.  相似文献   

3.
"9·11"后,美国的公共外交特别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战略传播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急剧上升,成为美国实施反恐战略的重要手段.本文集中探讨"9·11"后布什政府对中东实行的战略传播策略.通过对美国战略目标、传播途径、策略选择、机制整合等方面进行剖析并对战略传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作者认为,外交政策和文化差异是影响战略传播效能的重要变量.由此,本文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美国中东战略进入调整阶段,许多传统盟友关系存在变化和动摇的可能.究其原因,中东地区对于美国而言之所以重要的内在因素发生了变化,美国调整的重要特点是弱化军事存在,加强外交特别是公共外交手段的运用.面对这一局面,中国应尽早明确和提升对中东地区这一重要能源供应地和广阔消费市场的战略定位,通过有针对性的公共外交手段予以反制.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是世界上首个公开使用"定点清除"并将之合法化的国家。面对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活动,以色列将秘密报复式的"定点清除"行为转变为公开的预防性反恐行动。虽然以色列通过"以色列反对酷刑公共委员会诉以色列政府"案判例赋予"定点清除"行为以合法地位,但"定点清除"在有效性与国际法层面仍存在争议。作为反恐手段,学界对"定点清除"在打击"恐怖主义"有效性和提升以色列国内安全程度方面评价不一。"定点清除"的国际法框架适用尚缺乏共识;规范"定点清除"行为的上述判例对"直接参与"、"在直接参与敌对行动的时间里"等条件的解释和在具体情形认定上也较国际人道法原则更为宽泛,成为"定点清除"在实践上面临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9·11”之后,对抗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共外交也因此成为炙手可热的外交命题.进入21世纪,美国公共外交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三个重要变化:非国家行为体的增多、传播技术的革命以及宗教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上升.正因为这些变化,在传统的公共外交策略之外,美国又发展出了新公共外交策略.美国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公共外交的非传统性特征包括:公共外交的品牌化和私营化、媒体工具的互联网化、项目内容的价值观化.  相似文献   

7.
自2015年中国首次提出"旅游外交"概念以来,中国对阿旅游外交经历了从实践上不断丰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旅游外交形式逐渐从建国初期的官方朝觐活动拓展至以促进双边旅游客流量为目的的各类官方或半官方活动;实践主体从国家拓展至各级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乃至旅游个体;对旅游的认识从一开始作为单纯的对外交流工具,到注重其产业和经济功能,再到强化特殊的外交功能.目前,中国对阿旅游外交中仍存在战略构思不清、合作机制不健全和旅游客源流不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中国对阿旅游外交的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继续推动双边旅游客源流增长,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先导作用和虹吸效应,密切关注并预防旅游外交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使中阿旅游外交不断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8.
“东突”问题发展演变与中东恐怖主义相关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东突"问题、"东突厥"、"东突厥斯坦"、"泛突厥主义"等概念为切入点,对"东突"问题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进行了细致梳理,进而阐述了"东突"恐怖主义的实质与国际因素.研究发现,"东突"问题受国内和国外因素的双重影响,是21世纪全球恐怖主义网络化、跨国化和全球化的一部分."东突"问题与中东恐怖主义存在内在关联,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和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恐怖主义与"东突"分裂势力之间在人员、资金和技术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的反恐工作客观上要求它与南亚、中亚和中东国家合作,建立长效反恐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奥巴马执政到现在,以其为核心的奥巴马政府经历了朝核和伊核、反恐战争、叙利亚内战、核安全等众多的外交安全问题,奥巴马总统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所使用的外交政策有着十分清晰的逻辑,以此形成了奥巴马主义。其产生的背景是美国对国际安全环境的认知程度,本文主要分析奥巴马主义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以及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公共外交在中国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从中央最高层到外交执行部门都高度重视推动中国公共外交,甚至包括媒体、大中企业和普通公民参与公共外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公共外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公共外交能够受到全国范围内如此高度的重视,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这对于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总体来看,当前中国公共外交有机遇,也有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