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商业秘密的侵权主体限定为“经营者”,使得员工侵犯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行为得不到有效规制。从员工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可使侵犯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员工在法律上可责。对用人单位进行救济,即对侵权员工的非难方式,应因员工主体地位的特殊性进行特殊设置。  相似文献   

2.
竞业禁止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雇主较为广泛采用的保护其商业秘密的法律手段,也是雇主用于抵消员工培训成本的利刃,它对于提高雇主在人才和技术的保护上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不仅与雇主的利益有关,而且也关系到雇员的劳动权乃至生存权,同社会公共利益不可避免存在冲突。因此在我国立法中要对竞业禁止予以合理的限制,以协调商业秘密保护与劳动者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竞业禁止作为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措施,早已被各国以立法形式普遍采用。我国《公司法》亦有竞业禁止规定,用以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但是,随着高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商业秘密随着掌握其的技术员工或职工离职、兼职而泄露流失,使公司、企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为此,我国应设立竞业禁止条款,以弥补立法缺失。  相似文献   

4.
竞业禁止是保护雇主商业秘密的一种有效措施。但雇主与雇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必然会限制雇员的自由择业权,甚至会影响其生存权这一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因此,我们应当依法慎重判断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然而,我国有关竞业禁止协议的法律规定甚少,从而导致法院在确认协议的效力时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实践,对我国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竞业禁止条款的设立是否合乎法律原则,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而竞业禁止是通过对劳动者一方择业自由的限制来达到保护商业秘密目的的。该文从竞业禁止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劳动权的性质、内容以及它与竞业禁止的关系,并提出竞业禁止条款并非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它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理保护,还是从雇员的择业自由权的公平维护,离职竞业禁止都有存在的必然性.世界发达国家都对离职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的合理保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我国相关立法却存在着明显不足,容易造成实践上的困惑,应该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明确离职竞业禁止业务范围,规定其最低补偿额度,以实现法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TRIPs协议商业秘密保护条款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了比较 ,并着重从商业秘密的权属性质、商业秘密构成、侵害商业秘密行为、侵害商业秘密救济方式等方面具体分析其差异 ,提出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的建议和执法、司法实践中避免与TRIPs协议有关条款相抵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竞业禁止是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公平竞争和自由择业的重要手段。为了平衡商业秘密、公平竞争和择业自由,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竞业禁止法律,用法律来保证竞业禁止。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保护立法的核心概念是竞业禁止;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立法进程起步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时期,《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劳动法》等五部相关法规,均各有一条角度不同的简单表述;越来越多的法商界专业人士趋于认同,应制订一部能全面反映竞业禁止立法精神、集中规定竞业禁止法律条款的专门法...  相似文献   

10.
从竞业禁止的概念、基本理论、特点入手,阐述了竞业禁止的历史演进过程,论证了竞业禁止制度在保护商业秘密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比较中外竞业禁止制度差异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在规范竞业禁止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如立法层次偏低,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基本法律;内容界定不清楚,关于立法中的"相同"及"类似"没有明确界定;约定条款没有给予劳动者特殊保护,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权;补偿金按月支付造成劳动者维权成本太高。针对以上问题,从完善立法体系,细化竞业禁止核心内容,合理限制竞争,规范补偿金支付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旨在为规范现阶段的劳动力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劳动者权利保障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在制定对应的预防措施和法律时,既要强调倾斜保护劳动者的价值取向,又要重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辞职是解决劳动冲突的一种有效形式,预告辞职权是劳动权的具体表现和基本内容。辞职权作为劳动者权利的一种体现,已经成为基本人权的组成部分。该项权利的行使由劳动者通过提前预警来积极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纠正失衡的劳动关系,矫正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能够保障劳动者获得充分的择业自由,实现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但是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中,为防止预告辞职权的滥用还需要对劳动者预告辞职权做出合理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家政行业的从业人员人约有150万,其中96%以上是女性。家政行业因不具有正规就业的特点而被《劳动法》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目前又无其他相关法律保护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因此家政工超时工作、休息休假得不到保障、食宿条件低于一般标准、遭受性骚扰、意外伤害和大病医疗缺乏社会保险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范围内存在,严重侵害了家政工的劳动权益,进而影响了家政行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劳动者保护、雇主和家政公司的利益实现、社会性别平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家政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立法必要性,以期引起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推动家政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合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通过分析最新规定法律的有关依据,对试用期内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便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认识和理解试用期的相关法律政策,更好的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法律衡平与劳权保障:现代劳动法的价值理念及其实现,探析了法律衡平与劳权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相对于用工者所处于弱势地位,与其用工者在订立与履行劳动契约过程中,存在着实质上的以法律形式平等掩盖了双方的实际不平等地位。这就要求现代劳动法应以约束和规范用工者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立法价值取向,要在法律上形成劳动基准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劳动监察制度,运用法律手段衡平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当代中国的劳动法制建设而言,同样需要我们要做到劳动立法、司法与执法工作并举,为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机制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社会舆论监督意义;另一方面,其通常是一个群体针对某个人进行所谓的道德审判,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并对其加以理性约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公众对美国工作场所高事故率日益不满,以及对受害者及其家庭困境的关注,传统普通法原则下的赔偿方式不但使劳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也日渐引起雇主的强烈不满。出于不同的利益需求,进步主义改革者、企业雇主、工人、保险公司及政府在20世纪初结成联盟,共同推动工伤赔偿法在美国迅速被采纳,并且各方从中也获得不同收益。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在我国迅速兴起,在以电子客票为主要形式的航空运输服务中得到了广泛适用,给航空业运营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给旅客带来了便利,但也给航空旅客权益保护带来了极大挑战。我国《民用航空法》和《合同法》在对航空电子运输凭证的认定上存在冲突,且《电子商务法》尚未颁布实施,使得航空旅客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以及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因此,亟需完善电子商务环境下航空旅客权益的法律规定,健全航空旅客权益的纠纷解决机制,保护旅客合法权益,促进航空运输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船员外派企业在船员外派法律关系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中国,无论是在相关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都赋予该企业船员用人单位的角色,而不只是为船员和外方雇主提供信息服务的居间人。这个问题的厘定可以充分保障外派船员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人权条款"是欧盟对外人权政策的法律工具之一,反映了欧盟对外关系的"人权导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共体在缔约时将"人权条款"纳入双边国际协定已成惯例。在实践中,"人权条款"成为第三国与欧盟谈判缔约的先决条件,通过"积极措施"的引导和"消极措施"的制裁,欧盟顺利地对外推行其人权理念。欧盟对外关系中的"人权条款"代表了西方国家利用国际法规则开展人权外交的典型,发展中国家实力上的弱势决定了"人权条款"本质上不具有对等性。在正确认识"人权条款"的现状、本质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应以较为审慎和务实的态度与欧盟谈判《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