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库苏姆·奈尔的《维护反常农民;绿色革命后的印度农业》是她的旧著《尘土里的鲜花》的续编。此书用优美的文学笔调描写印度农业。她用旁遮普和比哈尔代表印度农业经营的两个类型,选择典型人物代表两种不同农户。这是一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富有创见的著作。本文论述此书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对该书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吴丽 《社科纵横》2006,19(11):164-165
《颜氏家训》是中国家训里程碑式的著作。它集前代家训之大成。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此书当作是一部传授望子成龙术的家庭教育的开山之作。本文主要从书中所体现的社会批判思想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来阐述《颜氏家训》积极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佛教“差别”一词,涉及佛教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学术界注意。如果研究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也许应该讨论“差别”中包含的佛教哲学问题。 (一)“差别”一词的表现形式“差别”一词的应用范围,从地理区域上说,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从民族语言上说,分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佛教专用语。黑格尔在《逻辑学》著作中,曾经反复论述“差别”一词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区别一般已经是自在的矛盾”,因为区别既有统一,又有分离;没有统一就不是矛盾,它只是区别或差别(参看《大逻辑》第220页)。他的意思是说,要严格划分矛盾统一的差别性以及  相似文献   

4.
袁枚的《子不语》从袁氏自刻本到清末刊本均标名为《新齐谐》,但从民国至今却均以《子不语》为名.据袁枚序云因元人有同名之书而改,但文献资料至今无确切依据.据袁枚之诗推测,他或曾欲以《续夷坚志》名其书,晚年仓促刊行时因元好问有《续夷坚志》一书而再改为《新齐谐》.上举三种书名均袭用了古代神怪的典故,当与《聊斋志异》高珩序有关.事实上,“子不语”一名并未被袁枚完全摒弃,它在袁氏自刻本的版心中仍被保留着.而后世的接受重新为此书选择了“子不语”之名,是因为这个命名既新颖别致、辨识度高,也符合袁枚为文的风格;既以“语”为体制性后缀与此书文体相适应,也更能概括此书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5.
从比较语法学角度读《马氏文通》李锡胤我国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照传统计算法,今年已是100周年了。我从比较语法学角度谈几点意见,门外谈文,算是读《文通》的粗浅体会也罢。马建忠在《后序》中说:“则常探讨画革旁行...  相似文献   

6.
在乾隆时代的文坛上,袁枚是一个思想比较敏感的作家。他要求尊重个性,反抗封建传统的束缚;在创作上鄙薄摹拟,强调创新。这种思想倾向和创作主张,既贯穿于《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等著作中,也反映在笔记小说《新齐谐》(即《子不语》)里。对于袁枚的《新齐谐》,历来看法并不一致。或者认为它“尽是拿仙鬼禽兽与人纠缠的笑话来开心”;或者认为它“记述鬼怪的恐怖,与托鬼言志迥不相同”;或者认为它“是供无聊消遣的神鬼怪异之谈,没有什么思想价值”;等等。这样的结论未必公允。作者的世界观和艺术创作毕竟是不能割裂的。尽管袁枚在《新齐谐》的自序中,曾经申明:“文史以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而且这本著作也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仅就逻辑、语法、机器翻译边缘上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谈点浅见。过去我们的逻辑书,都给逻辑下“思维规律”的定义,这是不够恰当的。用现代逻辑知识来看,逻辑是以命题逻辑和一阶谓词逻辑为核心,以集合论和自然数论为连络点,和全体的数学发生关系的演绎体系。也许有人要问,难道逻辑只研究演绎体系,就不研究归纳逻辑么?不研究。归纳逻辑的内容,早已被现代学科放到哲学和数学的概率中去处理了。逻辑和数学的性质相似,是研究形式真理的科学。由于人们对逻辑的特性认识不足,所以,过去的著作只谈逻辑的无阶级性和工具性,很少谈到它形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于尔根·哈贝马斯是一位知识渊博、著作繁多的作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大学生与政治》,《公众社会结构的变化》,《理论与实践》,《认识与利益》,《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论社会科学的逻辑》,《社会理论或社会工艺学——体系研究有何成果?》,《哲学政治学的特征》,《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化问题》,《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政治小丛书》,《交往行动理论》等。哈贝马斯被认为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他的学说虽然涉及面很广,但主要  相似文献   

9.
美国普灵斯顿大学教授托马斯·斯·库恩在十五年前写了一本叫《科学革命的结构》的书,提出了所谓"规范思考"论的观点.此书出版后影响很大,它的"冲击波正在全世界扩大","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热潮".虽然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是谈  相似文献   

10.
书讯     
本书作者Π.A.拉契科夫教授是莫斯科大学人文科学系哲学教研室哲学博士,曾撰写过不少专著.他的《科学学(问题·结构·基本原理)》一书已在我国翻译出版.现在介绍的这本著作是继此书之  相似文献   

11.
不论在书店还是在图书馆,我们所见到的工具书中,都有大量的《……词典》与《……辞典》,仔细考察,发现二者在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既有《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辞典》,又有《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词典》;既有《中国画家大辞典》,又有《中国革命史人物词典》;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又有《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既有《成语词典》,又有《成语辞典》。上述“词典”与“辞典”没有区别。不仅如此,一些有关工具书的专门著作,对“词典”与“辞典”的定义也极为混乱,不能加以明确的区别。詹德优先生的《中文工具书导论》分类目录和正文论…  相似文献   

12.
<正> 苏联权威性哲学杂志《哲学问题》的今年第一、二两期用大量篇幅连载了尼古拉·阿列克赛洛维奇·别尔加耶夫的著作《俄罗斯思想》。编辑部在按语中说:“‘俄罗斯思想’这一命题是我国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思想界关注的问题之一。俄罗斯历史命运的特殊性,它在世界上的使命和任务,知识分子的作用,知识分子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所有这些哲学——历史问题都是俄罗斯思想所集中讨论的。而俄罗斯思想,用别尔加耶夫的话来说,是与‘俄罗斯民族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是匈牙利哲学家乔治·马尔库什于1965年出版的著作,此书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用"哲学人类学"的范式来解读马克思主义是否存在合理性。马尔库什认为,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人的本质"这个概念入手。于是,他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基础,分析了"人的本质"这个概念,以此回应用"哲学人类学"这个范式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在此书中,马尔库什从劳动、社会性和意识三个方面重新探讨了人的本质:首先,他探讨了劳动在  相似文献   

14.
最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汤英副教授主编的《当代经济学——商品经济理论分析原理》(下简称《当代》)。这是一部展现作者们大胆求索精神和理论勇气的著作。这部新作,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重新构造了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它突破了某些传统的教科书的旧的结构与体系而有所创新。这正如编者在《前言》中所概括的: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原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部分的体系,确立以分析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理论的一般原理为主线,以揭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生产方式运动的一般规律为主要内容,以  相似文献   

15.
歧见的来由宋人“说话”不只分“科目”,还有“四家数”的划分,“家数”就是门类。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作为《西游记》神魔故事的先导,中国俗文学史上的名篇,它的“说话”家数问题却是个应予解答而又难于解答的问题。其所以然,就在于:正确地解答这一问题,它不只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取经诗话》所属社会思潮的认识,还可以加深我们对宋人“说话”分类标准的理解,其意义是多方面的。然而,世传宋元有关著作却均未言及《取经诗话》的“说话”家数问题,宋人话本其可确定为“说经”者,似又百不一存,无可参照,要对问题作出密合事理的解答,谈何容易! 唯其如此,所以对《取经诗话》的“说话”家数问题,一些文学史著作审慎地予以回避,只字不提,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一些文学史著作认为是“说经”,理由则不外是说《取经诗话》写的是三藏法师西行求法,如北京大学中文  相似文献   

16.
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或许是80年代末期出版的、国际事务领域最值得注意的著作。这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史家和战略史家的宏篇巨著,也是被某些评论家称之为“衰落”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此书以大量事实向人们表明,美国正在走一个世纪前英国所走的那一段下坡路。而今,数年之后,保罗·肯尼迪又拿出另一部著作《展望21世纪》(美国兰多姆出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论衡》中的指示代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发现:《论衡》中指示代词的语法功能与前期相比,基本没变;但有些个别词(如“或”)的语法功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有的(如“是”)指示功能渐趋衰亡而其他功能日益发达;有的(如“此”)作用进一步扩大,使用频率增高。不过,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新的语法现象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未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名著《论持久战》,发表已逾五十周年。艾思奇曾把这部著作和《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同称为“哲学上的划时期的著作”。我同意这一见解。由于《论持久战》作为一部杰出的军事著作,已经经过抗日战争实践的考验,毛泽东在这部著作中研究军事问题的活逻辑,比《实践论》、《矛盾论》这样用文字形式表达的哲学著作,更能反映毛泽东真实的哲学思想。葛兰西说得好:“政治家往往也从事哲学的著作,但是他的‘真正的’哲学恰好应该从他的政治论文中去找。”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 (下称《提要》) “是根据1981年7月1月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确定的原则起草,经过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后,经有关领导和顾问审订定稿的。”《提要》总结、吸收了二十多年来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的许多新经验、新成果,在很多重要问题上,对一九五六年定稿发表的《暂拟系统》作了突破性的重大修改,形成了中学教学语法的新体系。从总体上来说,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著作经常用“子”来指称谈话的对方。这种用于对称的“子”(以下简称为对称“子”),历代学者都释之为“男子之美称”或“男子之通称”;《马氏文通》独创新说,认为它“每用如代字”,是代替“尔”“汝”的代词。现代语法学家则否定马氏的说法,延用传统观点,明确指出“子”是尊称,是名词。例如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三二八页中就写道: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或形容词用如名词),不是代词”,举例中就有对称“子”例;又如郭锡良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中也说:“子”是名词,不是代词,当它被用为‘汝’的意义的时候,只是借名词为尊称。”(见该书第三六五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